董永祠墓

董永祠墓

董永祠墓,在江蘇東台市台南鎮興圩村,原祠分南、北二殿,北殿神龕內供奉董永泥塑像,兩殿之間有東西廂房。

基本信息

簡介

董永祠墓,在江蘇東台市台南興圩村,原祠分南、北二殿,北殿神龕內供奉董永泥塑像,兩殿之間有東西廂房。祠後為花牆圍成的墓園,園內蒼松翠柏、綠草紅花,中間土墓,石碑上刻有"漢董孝子諱永墓"。明正德七年,鹽法御史朱冠、分司謝貴修墓並重建孝子祠,"設社學於此,分司送生儒在堂,迪本鄉弟子"。明人陸原博題董孝子祠曰:

千年遺事青山在,冢草萋萋帶淚痕。

環珮不歸雙鳳杳,白雲長日護溪村。

相關

萬曆四年,水利道僉事黃猷吉在董孝子祠南殿內,供奉北宋范文正公仲淹 (西溪鹽倉監),胡文定公令儀 (江淮轉運使),張文靖公綸 (江淮發運副使)三賢塑像,北殿重塑董永像,改名"忠孝祠",忠褒"三賢",孝揚董永。明世宗時曾任右僉都御史的凌儒題三賢祠詩曰:

捍禦勛名仰大賢,齋心今日拜祠前。

水國衣冠瞻瑞日,海濱耕鑿戴堯天。

先憂久負平生志,獨對春風思惘然。

其實,董永確有其人。據劉積蘭《彭城堂筆記》所載:董永,乃西漢時人,家境貧寒,為僱傭餬口。山東青州貧女七妹,隨父逃荒至西溪,見董永賣身葬父,身受苦辛,很為同情,便以身相許。成婚後,董永仍為傭工,七妹將自己從故鄉帶來的蠶子孵化,採桑養蠶織絹,為董永償債,後勞累去世,遺有一子,鄉人附會董永賣身葬父,孝感上天,派七仙女下凡,讓董永留存一脈,即重返天庭。

民間傳說,越傳越廣,西漢成帝時的劉向,最早在他的《孝子圖》中作了記載,"賣身葬父"列為二十四孝之一。三國時的曹植,也在他的〈靈芝篇〉中作了同樣記載。其詩曰:

董永遭家貧,父老財無遺。

舉假以供葬,傭作自免餒。

債家填門至,不知用所歸。

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

東台縣誌》的記載,就更具體了:"漢董永,西溪鎮人。父亡,貧無以葬,從人貸錢一萬,以身作傭。葬後,道遇一婦人,求為永妻。永與俱詣錢主,令織絹三百匹以償,甫一月畢,辭永去。曰:我玉帝七女也,緣君至孝,帝命我代為織絹。言訖,凌空去。今西溪鎮,永與父墓並在焉。"

這個記載與晉朝乾寶的《搜神記》所述大同小異。當然,七仙女下凡與賣身葬父的董永結婚,這是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的事。但是,這個神話傳說如此廣泛流傳,卻反映了勞動人民不滿封建統治的壓迫和剝削,憧憬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同時,也反映了以齊紈魯縞名聞天下的山東農民,歷經天災與戰亂,紛紛南徙江淮,帶來了先進的絲織技術,促進了江淮一帶蠶桑生產發展這一歷史事實。

董永墓的東北方向,即十八里河口北岸,有一株高大挺拔、古樸蒼勁的老槐樹,樹旁有一"福德正神廟",傳說董永和七仙女,在此由老槐樹為媒,土地神主婚,拜天地成親的。由此向東約兩華里,便是董水和七仙女為了還債,在曹員外家幹活的曹家大院。傳說七仙女為尋找淡水煮絲,用金釵插地點化出來的那口繅絲井猶在院中。井口有園形石欄,"口小而中宏深,味極甘,大旱不涸。每至春深,井生草,根長丈余,人以為仙跡。"明天順年間,巡檢李誠在井上建六角亭,泰州分司褚世喧題詩刻石,詩曰:

天女常辭金井欄,至今果水尚清寒。

博興瀛海爭傳處,嘆煞從來孝子難。

曹家大院東南方有條肝腸河,傳說是玉帝差神將捉拿七仙女返回天庭前,勒令她在此沐浴,清洗肝腸及凡間俗氣,不遠處還有一條辭郎河,傳說這裡是最後隔開董永和七仙女,雙雙在此哭別的地方,河邊還有一年後七仙女送子給董水的"舍子頭"。清詩人沈聃開題辭郎河詩:

孝子丹忱格昊六,傳聞仙媛締塵緣。

一日織縑三百匹,持向主人償萬錢。

功成事畢辭郎去,縹緲雲並不知處。

千秋明月照西溪,緱氏山頭鶴未歸。

董永墓的東南方,還有個鳳凰泉,相傳為七仙女下凡沐浴的地方。1973年,蘇北石油勘探隊在此架井鑽探,果然探出了一眼溫泉。鳳凰泉的井深2200米,水溫36.6一4l.3℃,日噴水量140多噸。經專家測定,泉水含有鋰、鐵、錳、鋅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不少人喝了或是洗過澡,居然治好了多年不愈的疾病。於是,村委會建了水塔、浴室。辦起了旅社、商店,引來了四面八方的遊客,1985年,香港大業織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沈炳麟先生也慕名而來,他喝著甘甜的泉水,沐浴在清澈的"鳳凰池"中,讚不絕口。他慷慨捐資10多萬元,請上海園林設計院設計,建成一所占地十六、七畝的溫泉療養院。院內松柏青翠,花草繁茂,曲徑通幽,假山、竹亭、水榭錯落其中,景色宜人。登樓遠眺,療養院四周河港縱橫,葦柳搖曳,一派水鄉風光。在西溪,與董永和七仙女有關的地名有50多處,每年都有眾多的中外遊客前來觀光尋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