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受教育經歷
1981.09-1985.06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本科生
1985.09-1988.07 長春地質學院 岩石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1994.09-1998.06 長春科技大學 岩石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工作經歷
1988.07-1990.10 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岩石教研室助教
1990-11-1996.12 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岩石教研室 講師
1997.01-1998.02 長春科技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副教授
1998.03-2000.11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後
2000.11-2001.09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副教授
2001.10- 現在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教授
主要成就
2004-2006大興安嶺中生代花崗岩的成因與玄武岩漿活動關係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編號:40372038)
2004-2006 東北地區西部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時代、構造背景與盆地演化 國家發改委項目專題
主要作品
[1] Ge Wenchun, Zhao Guochun, Sun Deyou, et al. 2003. Metamorphic P-T path of the Southern Jilin complex: implications for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Eastern block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45, 1029~1043.
[2] Ge Wenchun, WuFuyuan, Zhou Changyong, Abdel Rahman A. A. 2005,emplacementage of the Tahe granite and its constraints on the tectonic nature of the Ergun block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Da Hinggan Range . Chinese Sci. Bull., 50(18): 2097-2105.
[3] 葛文春,吳福元,周長勇,Abdel Rahman A. A. 2005. 大興安嶺北部塔河花崗岩體的時代及對額爾古納地塊構造歸屬的制約. 科學通報,50(12):1239-1247.
[4] 葛文春,吳福元,周長勇,張吉衡. 2005. 大興安嶺中部烏蘭浩特地區中生代花崗岩的鋯石U-Pb年齡及地質意義. 岩石學報, 21(3):749-762.
[5] 周長勇,吳福元,葛文春,孫德有,Abdel Rahman A. A.2005. 大興安嶺北部塔河堆晶輝長岩體的形成時代、地球化學特徵及其成因. 岩石學報, 21(3):763-775.
[6] 周長勇,葛文春,吳福元,Abdel Rahman A. A. 2005. 大興安嶺北段塔河輝長岩的岩石學特徵及其構造意義.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35(2): 143-149.
[7] 林強,葛文春,吳福元,孫德有,曹林,2004。大興安嶺中生代花崗岩類的地球化學. 岩石學報,20:403-412.
[8] 林 強,葛文春,曹林,等. 2003. 大興安嶺中生代雙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學特徵. 地球化學, 32(3):208~222.
[9] 吳福元,葛文春,孫德有,郭春麗,2003。中國東部岩石圈減薄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地學前緣,10 (3):51-60.
[10] 吳福元,葛文春,孫德有,2002.埃達克岩的概念、識別標誌及其地質意義. 見:花崗岩研究思維與方法,肖慶輝、鄧晉福、馬大銓主編,地質出版社,172-191.
[11] Li Xianhua, Li Zhengxiang, Ge Wenchun, et al. Neoproterozoic granitoids in South China: crustal melting above a mantle plume at ca. 825 Ma? Precambrian Research, 2003, 122, 45~83.
[12] 葛文春,李獻華,李正祥,周漢文. 2001. 桂北新元古代兩類過鋁花崗岩的地球化學研究. 地球化學, 30(1): 24~34.
[13] 葛文春,李獻華,李正祥,周漢文. 2001. 桂北寶壇-元寶山地區鎂鐵質-超鎂鐵質岩石的地球化學及其地質意義. 地球化學,30(2): 123 ~ 130.
[14] 葛文春, 李獻華,林強,孫德有,吳福元, 尹成孝. 2001. 呼倫湖早白堊世鹼性流紋岩的地球化學特徵及其地質意義. 地質科學, 36(2):176~183.
[15] 葛文春,李獻華,李正祥,周漢文. 2001. 龍勝地區輝長岩侵入體—年齡及意義. 地質科學, 36(1):112~118.
[16] 葛文春,李獻華,李正祥,周漢文. 2001. 桂北龍勝地區丹洲群火山岩的地幔源區和構造背景. 長春科技大學學報, 31(1): 20~24.
[17] 李獻華,李正祥,葛文春,等. 華南新元古代花崗岩的鋯石U-Pb年齡及其構造意義. 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2001,20(4):271-273.
[18] 葛文春, 李獻華, 李正祥,王劍,周漢文,李寄嵎. 2000. 寶壇地區鎂鐵質岩石成因的地質地球化學證據. 地球化學,29(3): 253~258.
[19] 葛文春, 李獻華, 李正祥, 王劍,周漢文,李寄嵎. 2000. 桂北“龍勝蛇綠岩”質疑. 岩石學報, 16(1): 111~118.
[20] 葛文春,林 強,孫德有,吳福元, 李獻華. 2000. 大興安嶺中生代兩類流紋岩成因的地球化學研究. 地球科學, 36(2): 172~178.
[21] 葛文春,林 強,李獻華,孫德有,吳福元. 2000. 大興安嶺伊列克得組玄武岩的地球化學特徵. 礦物岩石, (3): 14~18.
[22] 葛文春, 林 強, 孫德有, 吳福元. 1999. 殼幔相互作用:大興安嶺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學證據. 岩石學報, 15 (3): 396~407.
[23] 林強,葛文春,孫德有,吳福元. 東北亞中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動力學意義. 地球物理學報,1999, 42 (增刊): 75~84.
[24] 林強, 葛文春, 孫德有, 元鍾寬,李文遠, 尹成孝, 陳明植, 閔庚德, 權致純. 大興安嶺中生代兩類流紋岩與玄武岩的成因聯繫. 長春科技大學學報,2000, 30(4): 322-328.
[25] 林 強,葛文春,孫德有等.東北地區中生代火山岩的大地構造意義. 地質科學, 1998, 33 (2): 129-139
[26] 林 強,葛文春,馬瑞,孫德有,吳福元,尹成孝,1999。地殼岩石的失水熔融實驗。長春科技大學學報,29: 209-214.
[27] 林強,葛文春,馬瑞, 孫德有,吳福元,尹成孝. 地殼岩石的失水熔融實驗. 長春科技大學學報,1999, 29 (3): 209~214.
[28] 吳福元,孫德有,葛文春,林強. 從中、新生代岩漿活動看東北地區深部地球動力學背景. 見:李思田,王華,路鳳香主編,盆地動力學—基本思路與若干研究方法,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9,64~71.
[29] 吳福元, 林 強,葛文春, 孫德有. 張廣才嶺新華屯岩體的形成時代與成因研究. 岩石礦物學雜誌, 1998, 17(3): 226-234.
[30] 吳福元,葛文春,孫德有,林強. 吉林南部太古宙花崗岩的Sm-Nd同位素研究. 岩石學報, 1997, 13(4): 499-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