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蒼岑個人經歷
1932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先後擔任洛陽、邢台、桂林等地師範學校和桂林高級中學國文教員。1943年後,先後在桂林師院、保定師專、北京師大、輔仁大學任教。1952年後,在北京師範大學專任“中學語文教材教法”課程的教學。葉氏在40年代初,任教於桂林師院時,曾編寫出版過一部《國中精讀文選》。同時,在《國文雜誌》第一卷第二期(1942)上發表《對中學新生談國文學習》,針對中學新生的實際,講述了“中學國文科的目標”、“學習的內容”(精讀、略讀、作文、文章法則、口語練習等)、“在學習上應該注意的地方”等有關中學國文科的若干重要問題,似乎是一部具體而微的中學國文學習法指南。1953年,配合前蘇聯專家普希金教授的學術活動,指導實習生進行“紅領巾教學”改革試驗,發表《從〈紅領巾〉的教學談到語文教學改革問題》的專論,在國內產生了廣泛影響。
葉蒼岑的著作
主要論著有:《論語文教學改革》、《說明文通論》、《說明文教學問題研究》、《議論文讀寫基本能力培養》、《實用文》等。
主要主編有:《中學語文教學通論》(一冊)、《語文基本知識叢書》(九冊)、《語文基本能力培養叢書》等。
葉蒼岑的主張
葉蒼岑任北京師大中文系教授期間,主講中學語文教材教法多年。在改革開放後,語文教育向科學化目標邁進的歷程中,葉蒼岑首先關注的是“研究方法”的科學化。
他主張:(1)定向研究。他認為中學語文課是一門具有工具性、思想性、、實踐性等多種性質的綜合性學科。語文教學客觀存在的綜合性特點,要求人們多側面地對它進行系統的全面的考察和研究,以建立語文教學研究的整體觀念。
(2)定量研究。他認為語文教學的整體,主要是由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和語文基礎知識教學三大部分組成;而其中的每一部分都有一個定量分析問題。把這三大部分的定量問題分析出來,並整理清楚,既劃定範圍,又確定內容,對學生學習一定十分有利。
(3)編序研究。他認為在定向、定量的研究基礎上,從教學需要出發,必須科學合理地解決內容的編排序列問題。這種“科學化”的構想,對培養中學語文師資十分重要。在這一點上,葉蒼岑的見解也是個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