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人類利用植物葉的歷史已非常悠久,其中以植物葉作為藝術品有據可查的歷史已有千年,以前人們(主要是佛教)利用植物葉製作出《貝葉經》現在我國的許多博物館還有館藏;此外,我國台灣和大陸的許多博物館及杭州市的靈隱寺至今還藏有部分古代《菩提葉畫》;葉畫中:菩提葉畫與佛教淵源頗深,歷史也最悠久,菩提樹原名為“阿摩洛珈,而菩提的含義是覺悟、智慧、的意思,所以菩提本無樹,只因佛祖釋迦牟尼(如來佛)在該樹下悟道成佛,因此得名:菩提樹;之後,佛教就一直都視菩提樹為聖樹;佛教常以聖樹之葉繪菩提葉畫和寫菩提葉佛經,贈與信眾以祝吉祥以助覺悟;
簡介
我國已將“林區剩餘物的深度加工及系列產品開發”列入《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作為農業和林區剩餘物之一的植物葉,其深度加工可大幅度提高農業和林業的收入,即能擴寬農村的就業渠道又能為農民增收提供新的途徑,同時還能為建設和諧新農村做貢獻。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新技術讓植物葉畫的品種得以增加,植物葉的附加值也進一步的被提升和挖掘,植物葉製作工藝品禮品成本低利潤高,特有個性,還帶有大自然的氣息尤其受到各年齡層消費者的喜愛,適合各個年齡層的消費者,其主要市場有:賓館、酒店、旅遊景點、影樓、學生群體、收藏品市場、企業贈品禮品、以及家庭裝修等等。
被譽為“綠色藝術”、“中國首創·世界一絕”。
一派是以葉為“紙”,於葉面巧用顏料繪製而成;另一派則以葉為形為色,剪貼而成。兩種形式各具韻味,是中華藝術寶庫中的獨具魅力的姊妹花!
一、在葉與畫的有機結合中感受“葉中有畫”、“畫中有葉”、“葉外無畫勝有畫”的三重境界。
利用葉片的自然形狀、色彩、紋理、莖脈、褶皺來隨類依勢作畫,是人與自然的共同之作,謂之為返樸歸真、天人合一的藝術再現。
二、運用花草樹木不同季節所呈現的不同形狀和顏色通過剪貼所創作的作品,別具匠心,巧奪天工,令世人嘆為觀止! 葉畫是用完整植物的葉片製成的畫,既是工藝品,也是科技品,因為它需經數道工序才能完成。
1)採集葉子(各種葉形、葉色的葉子)。
2)分類和壓制。壓制前,對所采葉子按葉形進行歸類。未經壓制的葉片不能使用。壓制的目的是使葉片變得既乾燥又平整。備好幾本吸水性較強的雜誌,每兩頁當中放三、四片,隔幾頁再放三、四片,用厚書或磚壓上。三、四天后,最好調換葉子位置,致其充分乾燥。
3)構圖。構圖是製作葉畫的關鍵,據葉子長相,採用會意誇張等手法,表現出一個主題。也可先用鉛筆個草圖,再慢慢研究、設計、選葉。
4)固定。將所需葉片置於台紙上,依構思擺置。取葉片時,最好用夾郵票的鑷子,輕拿輕放,固定在擺好的紙上。最後用乳膠粘好(忌用膠水、漿糊)。 最重要的是保持畫面乾淨,不要留有指紋及乳膠的痕跡。完後,擬名並署。
5)保存。做妥葉面,可在其上附層玻璃紙抑或過塑,還可裱於畫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