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熙春

葉熙春

葉熙春,男,(1881—1968),名其蓁,字熙春,籍貫,浙江慈谿,從良渚名中醫莫尚古習醫,研考醫學典籍,深得其旨。1929年,至上海行醫,接連治癒若干疑難絕症,名聲益振,江、浙、皖諸省慕名求醫者亦眾。1954年當選為浙江省第一屆人民代表,並任浙江省衛生廳副廳長。於1968年10月含冤而逝。1978年8月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葉熙春(1881—1968),名其蓁,字熙春,以字行,祖籍慈谿,遷居錢塘(今杭州),幼隨祖母居武林門外響水閘。5歲時至良渚與父母一起生活。稍長,從良渚名中醫莫尚古習醫,研考醫學典籍,深得其旨。隨師臨診,虛心好學,不數年即能獨立行醫。晚清名醫姚夢蘭見葉年少有志,延其侍診二年,得傳心要,醫術大進。初行醫於瓶窯鎮,後懸壺於餘杭鎮木香弄。名診室為“問蒼山房”,以治病救人,問心無愧自勉。當年木香弄醫家雲集,各有千秋。一日,老中醫葛載初治一濕溫重症。正潛心揣摩,擬方猶豫中,在旁觀摩的葉熙春不禁脫聲而出,可用某藥否?葛撫掌大悅,方遂就。葉在診治之餘,博覽群書,治學嚴謹,對金、元、明、清醫學家學說兼收並蓄,冶於一爐,又吸收現代醫療技術,參考民間驗方,取長補短,自成一格;識症遣藥,自出機杼。治病注重衛氣營血與六經結合,辨證施治,處方絲絲入扣,出險入夷。精通內科、婦科,對外感時症、內傷虛癆、痰飲、臌脹諸病均有獨到之處,蜚聲浙北。1929年,至上海行醫,接連治癒若干疑難絕症,名聲益振,江、浙、皖諸省慕名求醫者亦眾。寓滬期間,對家鄉醫藥事業極為關心,1946年得知餘杭縣建立衛生院(今餘杭市第二人民醫院),即解囊相助。院內建“熙春亭”以彰其舉,再三謙辭,乃改“回春亭”。1948年,年近古稀,回杭定居,悉心著述。1952年,與杭州著名老中醫史沛棠、張碩甫等發起集資創辦杭州廣興中醫院(今杭州市中醫院前身),不顧年高,出任中醫門診部主任。後又任浙江中醫院主任、顧問等職。1954年當選為浙江省第一屆人民代表,並任浙江省衛生廳副廳長。1956年出席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大會,補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後連任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參加農工民主黨,任浙江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炎培先生有詩云:“中西法冶一爐新,日夕辛苦為人民,浙江農村行一遍,家家爭誦葉熙春。”“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於1968年10月含冤而逝。1978年8月平反昭雪,恢復名譽。1954年,省衛生廳整理總吉他的臨床經驗,編印出版《葉熙春醫案》。1983年,又彙編出版《葉熙春學術經驗專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