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慧英

葉慧英,女,1955年生,安徽歙縣人,原常州第三棉紡織廠副廠長。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1971年葉慧英國中畢業後,進常州第十一棉織廠當了一名布機值車工,後來任常州第一棉紡織廠車間副主任、第三棉紡織廠副廠長。1977年,葉慧英所在的小組被命名為“葉慧英小組”。她見全小組27位姐妹的操作水平參差不齊,便負起了傳授技術的責任。有位工人投梭技術不好,她仔細地向她講解投梭時的梭位和力度大小的掌握及緯紗長短的控制,怎樣預防投梭疵點。她利用業餘時間,組織了十幾個青年徒工學習操作。多年來,她們小組的產量、質量在全廠一直名列前茅,小組也被全國婦聯授予“三八紅旗集體”光榮稱號。1979年,葉慧英被表彰為“全國勞動模範”。

人物特寫

1971年,葉慧英剛進廠時,看到的是不大的廠房,聽到的是震耳欲聾的機器的轟鳴聲。“難道當個好工人的理想,就要在這么個小廠里來實現?”她的眉頭擰成了疙瘩。於是,巡回次數少了,查布面也馬虎了,接連兩次還出了疵布,受到了師傅的批評。就在葉慧英想退出這一行時,外廠一名織布女工到廠里做操作技術的巡迴表演,葉慧英受到很大的觸動,“人家入廠才一年,就能出來表演,自己卻接連出疵布。”“人為什麼而活著?人生究竟應該有什麼目標?”她開始用全新的眼光看待織布工作。第一步是苦練基本功。為了提高打結的速度,小葉在等著開會時練、下班後也練,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裂開了血口,她貼上橡皮膏繼續練。為了提高投梭技術,她右手酸了,左手練;為了提高處理斷緯的技術,她分析了200多種斷緯的情況;為了提高判斷機械故障的能力,她記下了上千次故障的原因。

葉慧英在苦練基本功的過程中,發現有些動作、手勢、方法以及工作程式需要改進。於是她在動作的組織、目光觀察、測定操作技術的方法、班上工作程式的安排上下功夫。巡迴中一次多餘的回頭,哪怕只有0.1秒,也堅決改掉;一個新的手勢,哪怕只能提高速度0.1秒,也抓住不放。她拜訪勞模顏秀珍,虛心學習了顏師傅的好經驗。參加省里的一次操作表演會,她總結出14個操作能手的51個特點,回廠後馬上實踐。就這樣,小葉經過一次次失敗,一回回摸索,終於掌握了一套“眼看、耳聽、手摸、鼻嗅”的檢查機械方法,她能在幾百檯布機的轟鳴聲中,分辨出一檯布機的異常聲響,判斷出毛病出在哪裡。她總結出一套新的織布經驗,打破了工種、品種和機型的界限,豐富和充實已推廣多年的先進織布法———“1951織布法”。

葉慧英常說:“一個人優質高產,再加倍努力翻上一番,也不過是個‘加法’;如果帶動大家一起實現優質高產,那就是‘乘法’了。”她上班努力做“加法”,下班盡力做“乘法”,不但無私地幫助本廠的姐妹趕超自己,而且還真誠地幫外廠的姐妹攜手並進。自1993年開始,年年月月超額完成生產任務,並創出20.8萬米無疵布的好成績,總結出一套比較系統的“嚴、細、勤、活、恆”織布操作經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