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力申

接下來的時間,葉力申和他的創業團隊開始了兩個月馬不停蹄的招商。 與葉力申一樣,很多懷著“創業夢”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就做起了“學生老闆”。 像葉力申一樣選擇以“老闆”身份走出校園的學生並不多,不少“學生老闆”在畢業的同時就暫停了自己的“創業夢”。

人物簡介

葉力申,2004年,大學二年級時開始創業,先後成立廣告公司、房地產策劃公司,2007年創立G-BOX創意連鎖機構並獲得廣東省大學生創業大賽一等獎。

《黃金時代》——2009年第7期

葉力申:引動大陸格仔鋪潮流
首屆廣東大學生“U勢界”創業項目大賽已經結束了第三輪的評審,創意獎名單新鮮出爐,二十支團隊從450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其中,葉力申率領的“精迅G-BOX”創意精品連鎖機構作為一個已經有兩年多實體運作經驗的參賽項目,受到了評審們的青睞。本期“U勢界”特地專訪了“G-BOX”的掌門人,葉力申。
象牙塔外創業,情定“格仔鋪”
“格仔鋪”是一種興起於香港,主要為了解決商家面臨的高店租、少銷售時間和人手的難題而孕育而生的新型零售經營模式。“格仔鋪”主人在商鋪里放置統一尺寸的“格仔櫃”,向外分租,任何人只需每個月交付幾百元的租金,就可以租下一個格仔,寄賣自己的商品或產品廣告,體驗做老闆的滋味,並享受專業人員替你管理銷售的服務。
2007年,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畢業不久的葉力申在香港受到“格仔鋪”啟發,於動漫星城負二層地下商場的黃金位置建立了廣州第一家“格仔鋪”連鎖機構“G-BOX”。隨後,這種新型的經營模式便如雨後春筍般在大陸發展起來,目前已成為廣州乃至全國的一種零售潮流。
為什麼會看好並且選擇這個行業呢?
葉力申告訴記者:“這種經營模式回本快,風險小,很有市場開發價值。並且為創業夢想提供了可能,我們是在賣一個創業機會給別人,無論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一個創業經驗,我覺得這很有意義。”
大學接觸社會,廣交人脈學經商
其實經營“G-BOX”並不是葉力申第一次創業,在大學時代,他就已經著實成了一名“商人”,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創造利潤。
善於挑戰的葉力申在大一加入了學生會外聯部,在幫學生活動聯繫合作商家的同時接觸到了許多商場和知名企業,為自己積累了廣泛的人脈。葉力申說:“多和學校外面的前輩接觸,在他們身上能夠學到許多社會經驗和經商之道。”
有了豐富的社會信息,大二時立志於乾番事業的葉力申開始嘗試創業。“當時就跟一些企業聯繫,發現他們需要什麼學校資源就開發什麼。當時我發現一家酒品公司需要許多‘瓶酒大使’,就在學校幫他們找了一百位女生作廣交會上的宣傳model,從中抽取勞務費,七天就掙到了幾萬塊錢;學校的設備啊、場地啊也都可以根據商家的宣傳需要拿來掙錢的。”借著外聯部長的便利條件,葉力申充分開發利用身邊的資源,僅大二一年就掙到了二十萬,這更加堅定了自己在經商的康莊大道上走下去的信心。
嘗到創業好處的葉力申在大三和朋友一起註冊了自己的公司——精迅廣告策劃公司,主要以高校地區為主,對校園的公關活動進行策劃;同時作為一家知名廣告公司的下線,為他們處理一些廣告設計和文案的業務。
當然,精明穩重的創業小子也不可能在商場上一帆風順。在揮金如土地花完大學積蓄後,公司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還是一名大四學生的葉力申飽嘗了人間冷暖:“當時我就用自己的生活費補貼公司,經常是整天餓著,那會兒非常難熬,但我不能讓它倒了嘛,畢竟是自己的心血。”重提往事,葉力申語氣沉重了許多,“不過也學到了,做生意一定要懂得理財。”陷入創業迷茫和生活困境,葉力申聯繫到了一位曾有過接觸的老闆,開始涉足地產策劃。“跟著他打工大概一年的時間,真的沒有掙到什麼錢,但是也看明白了那些‘大人物’是怎么經商、怎么‘騙’錢的,他們做一筆生意就是幾千萬、幾個億,很輕鬆,就是要有頭腦、有關係。”葉力申很誠懇地告訴記者。“我的偶像有兩個,一個是韋小寶,一個是《創世紀》里的葉榮添。韋小寶很機智啊,沒有什麼文化但是能夠爬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葉榮添則是為了做生意能夠不擇手段,但是最終又能夠走上正途,這兩個人很現實,我很欽佩他們。”
失敗了不會跑,要對客戶負責
在問到創業中有沒有遇到挫折的時候,一直談笑風生的葉力申皺了下眉頭。原來“G-BOX”營業三個多月後就收回了成本,贏得了很好的口碑。碰上開門大紅的葉力申希望再接再厲,在廣州客流量最大的商業區開設旗艦店,但經驗不足的他被套進了炒鋪的潛規則中,一夜之間不僅被騙走了所有的資本,還背上了巨額債務。“那時沒有錢吃飯,每天接到的電話都是催債,感覺自己已經無路可走了。有人勸我跑路(一走了之),但是我要為客戶負責,這是聲譽問題,可能十年後沒人再記得我,但是我過不了自己良心這一關。”葉力申說,“大學生創業十分辛苦,但什麼才是辛苦?不是下雨天在送貨時摔了一跤的辛苦,而是在企業要倒閉的時候,你還能撐起來。這樣的創業者才是有企業家特質的人才。”
馬雲說:“真正的好企業不缺錢。”的確,通過聯繫商家加盟引進資金、穩定動漫星城店的銷售等方法,目前“G-BOX”已經基本擺脫了資金的困擾,逐漸步入正軌,並且還會不斷發展。經歷了這次挫折的葉力申成熟了許多,也更有勇氣面對未來商業上的挑戰。他用了一句很簡單卻最堅強的話“天塌下來當被子蓋”作為自己曾經創業歷程的總結,相信他有足夠的毅力和品質繼續自己的創業夢。
完善管理不怕效仿,放寬視野啟示後人
目前“G-BOX”在廣州已經開了6家連鎖,在2010年將要開到20家。但是在記者採訪前發現單是動漫星城同一層就有十幾家“格仔鋪”,店內出售的商品也大同小異。在“精迅G-BOX”精品創意連鎖帶動了大陸格仔鋪經營模式後,面對蜂擁而來的效仿商家,他們又如何能繼續占據優勢呢?葉力申非常自信地解答了我們的疑惑:“我不怕別人模仿,市場有競爭才能有生存。因為我是搞策劃出身,又學過地產,所以懂得如何打造好的品牌,如何選擇最佳位置。我們不光吸收高素質的店員為客戶服務,還將在未來建立集招商、物流、客服等於一體的專業經銷網,完善對客戶和消費者的服務。模式能夠抄襲,但是我們企業內部的文化是不會被複製的。”
有志於幫助別人的葉力申通過“G-BOX”為許多沒有經商資金、時間條件的人實現了創業之夢,同時通過不斷增加的連鎖店鋪提供了幾十個全職或兼職崗位。“能夠在自己成功的同時帶動別人成功,這樣的人生是很有意義的。”
作為一個有幾年創業經驗並成功的大學畢業生,葉力申指出了目前大學生創業的兩個弊病:一是從事網路開發;二是將市場僅僅局限在大學生中。其實市場上有許多項目可以實現創業,甚至比網路更加容易成功,所以要拓寬創業思路,才不會和別人擠獨木橋;而目前許多大學生為了方便只是將創業市場設定為學生群體,實際上喪失了廣闊的市場,誇張地說廣州大學生有四十萬,但廣州有一千萬人的市場,為什麼要舍大取小呢?因此放大消費市場;拓寬創業思路是目前大學生創業必須要明白的道理。
善於挑戰,積極拓展人脈;勤於學習,幫助創業決策;強於堅持,挺過成長中的困境;樂於分享,坦然接受競爭。“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說的就是像葉力申這樣有雄心壯志,敢欣然接受挑戰,能坦然對待挫折的有志之人吧。具備優秀企業家的品質,擁有真實的社會體驗,相信葉力申能夠將自己的品牌辦的更成功,在未來能夠實現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目標。

《中國經營報》——2007年10月28日

廣州的商業氛圍向來濃郁,不僅在傳統的服裝、製鞋等領域不斷冒出“鋪王”,在時尚新領域也總有新生力量出現。
時下,一種名為“格仔鋪”的新零售業態悄然在羊城興起,並如雨後春筍般占據了流行前線、動漫星城、越富廣場、北京路潮樓等各大時尚潮流基地,而其中一家名為“G-BOX”的品牌店,則在不到一年時間開出了3家連鎖店,可見這種新型零售模式的複製能力之強。
寄賣商品的鋪中鋪
“格仔鋪”這個名稱本身就像是“鳳梨包”、“紅白藍袋”那樣,港味十足。其前身其實是五六年前在日本興起的寄賣櫃,原來只是用來擺放寄賣者收藏的二手玩具。2007年前後,這一模式被引入廣州以及其他內地地區。簡單地說,就是商家通過承租鋪面,來寄賣商品,是一種“鋪中鋪”。
80後的葉力申就是將香港“格仔鋪”帶入廣州的引進者之一,現在他已是擁有三間“G-BOX”品牌格仔鋪的負責人了。
像很多廣州本地年輕人一樣,葉力申從小就對經商、創業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對時尚潮流、學業則看得很淡。2002年,葉力申考進了廣州外語外貿大學,大二時就出來開了自己的公司。
2007年7月,葉力申去香港的時候,他看到旺角一帶有很多十幾、二十平方米的小商鋪,原來只是單一主題的時裝店、玩具店、飾物店等,現在卻變成:從地板到天花板都排列了工整的透明塑膠箱,裡面存放了形形色色的寄賣貨品。區區一間小店,就有多種風格,顧客像在尋寶一般,每分鐘都能夠在格仔“森林”里發現驚喜。
他馬上覺得這種模式很有意思。“每月讓其他人付月租就可以寄賣了,投資門檻低,風險似乎也不太大,而且廣州的商業模式以及生活習慣又跟香港比較相似。”他在心裡盤算著,“在廣州開格仔鋪也應是不錯的選擇。”
等他回到廣州一調查,發現已經有3家類似的店面在不久前開業了。慶幸的是:這些店在位置、大小上都還不成氣候,於是他決定開一系列更大的品牌連鎖店。
格仔鋪的新零售模式
葉力申在開第一家旗艦店時候,最重視的是選址。
後來,他選址在北京路(廣州的商業中心區)公園前捷運站(廣州最大的換乘站)的動漫星城。這裡自2006年開業以來,一直被定位為“廣州動漫網遊體驗基地”,也是“城中最新時尚潮流集散地”。
考慮到成本因素,他選址在了當時還沒太多人氣的負二層,不過依然十分顯眼:走下電梯右手邊就是,幾乎是該層的鋪王位置。而且由於打通了從E2090到E2092的三間鋪子,實用面積達27平方米,共有220個格仔,是格仔鋪當中面積較大的一間。
葉力申很重視VI的設計。他覺得目前廣州還沒有一家格仔鋪的VI足夠簡潔大氣,所以他給G-BOX設計成鮮亮的橙色,中間的字母“O”是一個形象的立體盒子,試圖塑造令人過目不忘的品牌形象。
接下來的時間,葉力申和他的創業團隊開始了兩個月馬不停蹄的招商。“要先讓格仔都基本滿租,有賣家來賣,看上去有很旺的人氣,銷售馬上就能被帶動起來。”為此,他在網上發布了很多信息,甚至還打出“花幾百元(100元到300元)就可以一嘗做老闆的滋味”的口號,並給出頭三個月分別為5折、7折、9折的優惠。在這樣的行銷推力下,葉力申很快就吸引到了100多個客戶,截止到去年9月5日開張前,200多個格仔中的90%都已滿租。
作為一種新的零售模式,業內人士認為,其實格仔鋪除解決了經營租金貴、人才缺兩大難題外,還吻合了廣州很多人渴望創業的心態:“格仔”等於幫助他們增設了實體店,更可以成為他們網店的一個宣傳渠道,從而獲得更多的本地客戶。
自從開張以來,G-BOX動漫星城店人氣迅速飆升,同時也帶動了周邊的生意。葉力申給記者算了筆賬:他們的成本主要是租金,目前已經升至負二層最高價,為27000元;3到4人的人員工資成本。收益這塊主要是向賣家收取的租金,目前有的已經翻了4倍,每個格子的租金平均升到了600元,其中四層(人眼所及的最好鋪位)可以達到1000元/個,另外還可根據營業額向賣家收取3個點的佣金。他告訴記者,他們從第二個月就開始盈利,最高的時候每個月營業額可達15萬元,這樣算來,利潤率是相當可觀的。
3到10年的生命周期
今年4月,葉力申又在北京路開出第二家連鎖店,5月在江南西的第三家店也開業了。他告訴記者,馬上還要開第四家。與此同時,名為bebo、MiNiBoX、百旺金格等的格仔鋪也如流行性感冒一樣迅速開業。這樣的速度,讓人聯想起很多類似的事件。比如曾經把市場做濫的廣州“奶茶大戰”,還有在全國迅速走紅並迅速倒下的“武大郎燒餅”等。
格仔鋪作為一種新興事物,其生命力到底能有多長?葉力申認為,起碼可以做上3到5年甚至10年。“格仔鋪裡面是有文化的,它為創業夢想提供了可能;另外,它從傳統的零售代售服務慢慢轉變成一種媒介,真正成為了實體C2C的商業模式,甚至成為了企業進行新產品市場反應的測試載體。可以相信:格仔鋪不止是一時的熱潮。”
但業內人士建議,“格仔鋪”未來的發展,不管對店主還是格主來說,都要走連鎖經營的道路,走規模化的路線,這樣“格仔鋪”才能得到持續經營。
中國經營報記者:殷毅

《羊城晚報》——2009年3月3日

就業嚴峻,政府鼓勵,雖有成功典範,多數卻被幾道門檻阻攔,廣州乃至廣東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僅為1%。記者找到廣州市第一個格仔鋪連鎖品牌G-BOX的老闆———2006年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畢業後成功創業的葉力申。
去年,在廣州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到廣州市工商局註冊登記的僅160宗,其中絕大部分還是小本經營的個體戶。這個數據,也和近日省“兩會”上廣東省勞動與社會保障廳廳長劉友君所透露的比例一致:廣東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為1%。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廣東今年有33萬左右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加上外省來粵求職和2008年尚未就業的大學生,估計有50萬人。在就業壓力空前嚴峻的形勢下,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成了近期多個政府部門大力扶持的一項工作。
資料顯示,在全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成功率為4%,而全世界大學生的平均創業成功率是20%。
連日來,記者採訪了多家位於廣州的高等院校的學生,看到了他們創業的嘗試,感受到了他們創業的熱情,也體會到了他們對創業資金、經驗、人脈等的擔憂。
格仔鋪的成功範例
愛逛街的人可能會發現,格仔鋪這種新穎的經營模式,從2007年開始在廣州流行起來———店主花錢租下鋪面後,將其分成幾十個格子再行分租,租客只需每個月支付少量租金,就可以在格子櫃中寄賣自己的商品或做產品廣告。
記者找到廣州市第一個格仔鋪連鎖品牌g-box的老闆———2006年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畢業後成功創業的葉力申。這個懷揣“創業夢”的年輕人,從大二開始就以各種方式接觸商場並在大三時有了自己的註冊公司,因資金問題,公司在他讀大四時陷入困境。但這沒有打消葉力申的信心,在家人的幫助下,他又和朋友合開了間廣告公司,也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直到有一次他偶然間在香港逛街,發現了新的商機———格仔鋪:“當時就覺得眼前一亮,租客每月只需付少量月租就可以在格子裡寄賣東西,投資小、風險低,應該會有很多人來認租。而作為投資者,這更是一種可以先收未來錢的投資方式。”
有了開廣告公司的經驗,這次他在店鋪選址、設計上都考慮得更周到。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他的第一間g-box格仔鋪在北京路旁邊的動漫星城開業了,之所以選址於此,葉力申看重的是其“城中最新時尚潮流集散地”的定位。
這一次葉力申終於收穫了成功,“g-box”不僅帶動了城中格仔鋪的流行,還“孵”出了5家分店。葉力申老練地告訴記者:“像我們這樣堅持開‘大鋪’搞連鎖經營的不多,保證規模的同時也保證了人氣。而且我們堅持不給格子上鎖,免得讓顧客失去購買慾望。”現在,g-box已經以公司化模式運營,葉力申平時也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看店,他只要定期巡視,每間分店請6個員工就能很好地運營了。
大學城的學生老闆
與葉力申一樣,很多懷著“創業夢”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就做起了“學生老闆”。在高校雲集的廣州大學城,就有這么一幫白天上課、晚上開店的年輕人。
在大學城貝崗商業區,白天有學生們開的精品店、小吃店,晚上這裡的燈光夜市更熱鬧,不少學生擺起小攤,賣小吃、賣飾品、賣衣服、賣文具。“幫襯”他們的顧客很多都是班裡的同學,美院的小林告訴記者:“身邊有不少同學下課了就趕著去開店,我也喜歡去光顧。有時候遇到並不認識的店主,只要知道是校友,也會很樂意地友情支持一下。大家都知道學生創業很不容易,起步階段更艱難,應該給這些勇敢者更多鼓勵,何況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記者又走訪了大學城內廣大商業中心等其他3個商業區,正常時間,至少有四五家“學生老闆”開的小店開門營業。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團委書記劉志軍告訴記者,雖然我國大學生畢業後選擇自主創業的比例與國外相比有一定差距,但近幾年在校學生的創業熱情大大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嘗試著創業。
創業夢的三道門檻
像葉力申一樣選擇以“老闆”身份走出校園的學生並不多,不少“學生老闆”在畢業的同時就暫停了自己的“創業夢”。
被挫折打敗就是一個原因。廣東商學院的杜林,大三時在學校附近開了一間潮汕粉麵店,他看中的是學校里潮汕籍學生比較多,果真店面一開食客如雲,一個晚上光是送外賣就能賺上三四百元,最高峰時他雇了兩個宿舍的8個男同學專門負責送外賣。但好景不長,一幫“地頭蛇”不久之後就找上門來,保護費一天就要收500元,不給就砸店。被迫交了2000元後,杜林發現生意再好也入不敷出,又不敢報警,僅僅撐了3個星期,他就主動熄滅了“創業夢”,畢業後找了份穩穩噹噹的職業“朝九晚五”去了。
2008屆畢業生小江現在在金融行業工作,他也試過和別人合夥創建舞蹈培訓中心,但最後因為合作分歧而退出了,“沒有足夠的資金,就沒法掌握話語權。”廣外的小吳雖然也很想創業自己當老闆,但一想到缺乏經驗、資金、人脈,就覺得很難成功,“只能希望通過以後的工作,積累了社會經驗、人際關係和創業資本後再說”。她的同學小婷也說:“我希望開一間屬於自己的水吧,但創業還是等到三十歲以後吧。”
不切實際與不願堅持,也是大學生創業的一道門檻。回望起伏的來路,葉力申說:“大學生們總是有很多點子,但很多時候卻缺乏對實際情況的正確評估,有的只是空想。我也曾經經歷過那個階段,在選擇項目時總是一腦子的想法,覺得這樣也能賺錢,那樣也能賺錢。5年的創業道路,我遇到過兩次大挫折,在人生的低谷中,我沒有選擇逃避和放棄,雖然情緒很低落,但堅持著也就走過來了。”
條條大路通羅馬
天涯何處無工作
畢業了,誰不想有條順直平坦的人生大路?可面對這個豐富多彩但又略顯冷酷的現實世界,未必只有大路風光獨好。
這組圖片中的大學生們,勇敢地選擇了一條或許是彎曲坎坷的小道,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謀生活求發展。
曲徑亦可通幽,祝願他們以獨有的執著信念,收穫屬於自己的青春之歌。
父母希望子女穩定
就業首選並非創業
採訪中記者也發現,很多在大學城裡衝勁十足、創意無限的“學生老闆”,反而一談到就業方向就畏首畏尾了,這些本已有創業經驗的“學生老闆”,職業規劃的首選卻大都是擠入公務員、企事業單位、外企隊伍里。
記者又來到了中山三路地王廣場———這個曾經的廣州市大學生創業基地。在地王廣場招商引資處,記者了解到,因為鋪租較貴,目前地王廣場的租戶中,已基本沒有學生和畢業生,當年自主創業的大學生能堅持到現在的,只有寥寥一兩家。
“學生老闆”為何走不出大學城?劉志軍的看法是:“許多人覺得大學生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害怕失敗。學生們自己卻覺得,這是來源於家庭和社會的壓力,來自於‘大學生’這個稱謂的壓力。”
去年畢業的小夏理性地分析:“一個家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培養出一個大學生,父母更多地希望子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而不是投身大風險的創業。對於大學生來說,不提回報社會也總會想著回報父母,但選擇創業等於孤注一擲。工作不滿意可以再找,創業失敗了,再找工作時失敗的教訓可就成為累贅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