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兆蘭

葉兆蘭(1813~1876),原名元桐,字介塘,東安端橋鋪鎮涼水井村人。自幼喪父,由母撫養。母以紡紗為生,家境貧寒。在母親的教養下,他苦讀書文,勤練書法,成績優異。店主見其詩文書畫非凡,遂贈銀五十兩;助他赴考,考中舉人。他中舉以後,從軍安徽,任潛縣知縣八年,後升保定知府。他擅長書法,尤精於“顏字貼”,曾與道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互贈過書法,在北京、安徽、湖南的一些地方,留有墨跡。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葉兆蘭(1813~1876),原名元桐,字介塘,東安端橋鋪鎮涼水井村人。

他自幼喪父,由母撫養。母以紡紗為生,家境貧寒。在母親的教養下,他苦讀書文,勤練書法,成績優異。清道光十七年(1837)以儒學生員(秀才)身份升入國子監肄業,為拔貢。清道光二十三年,為赴長沙參加秋試,經母親同意,變賣三間舊房家業作路費。誰知路途遙遠,途中路費用盡,他便請店主買來十餘把白紙扇,在紙扇上題寫詩詞,行書作畫,再到街市發賣,以求路費。店主見其詩文書畫非凡,遂贈銀五十兩;助他赴考,考中舉人。

他中舉以後,從軍安徽,任潛縣知縣八年,後升保定知府。曾國藩見其才華出眾而委署安慶知府,任期六年。時皖中初復,諸事草創。他治理有方,政事井然有序,升任徽寧池太廣兵備道,加布政使銜,任期六年。時江寧兵荒馬亂,他聯絡諸將,嚴密治理,列郡均安。後因積勞成疾,請假歸里。不久,縣人席寶田率軍鎮壓黔東苗民起義,啟用他綜理營務處。他參加攻克荊竹園、香爐山、轎頂山諸堅寨之役,被加布政使銜。苗民起義被鎮壓以後,曾國藩再督兩江,委任他總理湖南督銷淮鹽局。時解用粟法已歷數年,成效不著。他謹守定章,對鹽商課稅採取優惠措施,鹽政日有起色。後回歸故里,居數年卒。

他擅長書法,尤精於“顏字貼”,曾與道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互贈過書法,在北京、安徽、湖南的一些地方,留有墨跡。在安徽任職期間,有次家親老表前去借銀解困,他怕其身帶銀子在途中被強盜搶劫,僅打發三十兩銀子作路費,另送五副書法作助金。老表回家後將書法變賣,共得銀一千餘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