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現今所見的萬神殿主體建築是哈德良皇帝於公元120-124年所建,為43.4米高的圓形堂,其內仍供奉羅馬的所有神袛。公元609年萬神殿被贈予教皇,隨即改為天主教堂,將多尊聖骸保存於內,更名為聖瑪麗亞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後拉特朗協約將其定為義大利國立教堂。也正是因此,萬神殿才在後來倖存下來,沒有被視為異教建築而毀滅。
主要景點
萬神殿是古羅馬建築藝術的傑作。萬神殿的基礎、牆和穹頂都是用火山灰製成的混凝土澆築而成,非常牢固。萬神殿的底平面直徑也為43.4米,與高度相等,使得內部空間非常完整緊湊。萬神殿下半部為空心圓柱形,從高度一半的地方開始,上半部為半球形的穹頂。萬神殿的基礎部分底部寬7.3米,牆和穹頂底部厚達6米,穹頂頂部厚1.5米。為使穹頂牆厚的遞減更有利於萬神殿整體建築的穩固,萬神殿穹頂內壁被整齊劃分為5排28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鑿凹陷,不僅使牆厚的遞減更為合理,也增加了萬神殿內部的美觀性。
為了減輕穹頂的重量,建築師巧妙地在穹頂內表面作了28個凹格,分成5排,同時,在牆上有門的的前提下還開了7個凹室作為祭龕,這些祭龕里原來放的可能是神像,一些名人的墓穴,如義大利統一後的第一個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的墓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的畫家拉斐爾的墓。穹頂頂部的矢高和直徑一樣,也是43.3米,這樣,萬神殿的剖面恰好可以容得下一個整圓,而它的內部牆面兩層分割也接近於黃金分割,因此它常被作為通過幾何形式達到構圖和諧的古代實例。
萬神殿內的七座壁龕,分別供奉戰神和朱利奧·凱撒神明和英雄,除壁龕外,殿內還有很多神明和英雄的雕像。萬神殿內側面的小堂,是拉斐爾、義大利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翁貝爾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瑪爾蓋麗妲王后等重要人物的長眠之地。
萬神殿的裝飾風格前後發生過很大變化。供奉諸神時期的描畫神人大戰的銅雕等大量裝飾,在改為教堂後被大面積更替,原有的屋大維與阿格里帕的雕像也已不在。神殿入口的青銅大門,原與穹頂和門廊天花板所覆的鍍金銅瓦互為呼應,現今銅瓦早已用作他途,只留雕工精美的青銅大門鎮守那一份已逝的氣勢。萬神殿內寬廣空曠,無一根支柱,穹頂頂部開有直徑9米的圓洞,這是整個萬神殿內唯一的光源來源。
萬神殿的正面有一個長方形的柱廊,寬約34米,深達15.5米,有16根高12.5米的科林斯柱式的柱子,前排8根,中、後排各排立4根,這些柱子都是用花崗岩加工而成,柱身高12.5米,柱的底部直徑為1.43米,柱頭和柱的底座是用白色大理石加工的。穹頂和柱廊原來都是用鍍金銅瓦覆蓋的,公元663年,東羅馬帝國的皇帝下令揭下運往拜占廷。735年以後,羅馬人用鉛瓦覆蓋。17世紀上半葉,柱廊的銅質天花也被人拆走了。
旅遊信息
門票:免費
到達方式:乘64路公車到Largo d. Torre Argentina站下。或由納沃納廣場向東步行即到。
開放時間:8:30-19:00
羅馬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義大利的首都和最大城市——羅馬,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它位於亞平寧半島的中南部西側,台伯河下游的丘陵平原上,西距第勒尼安海25公里,城市面積200餘平方公里。古城居北,新城在南——它在20世紀20~50年代建成,是擁有摩天大樓的現代花雷鋒城市。羅馬教廷所在地——梵蒂岡位於古城區西北角。羅馬雖然沒能進入世界十大城市之列,然而,千百年來,人們對羅馬倍感熟悉和親切,不少人總是對它懷有神秘之感和景仰之情——因為它曾是“世界帝國首都”,是一座創造過輝煌文明的古城。 |
景點 | 萬神殿 | 西班牙廣場 | 圖拉真廣場 | 國立繪畫館 | 羅馬國立博物館 | 卡比托利歐廣場 | 波各賽美術館 | 聖彼得鐐銬教堂 | 羅馬希臘聖母堂 | 維拉·朱利亞博物館 | 馬傑奧爾聖母堂 | 拉特蘭聖約翰大教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