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特點
該村以農業、養殖業為主,2009年以來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養殖業,奶牛養殖戶20戶,養豬10戶,使養殖業的迅速興起,經濟得到快速發展。2009年村民人均純收入5500元左右。
發展新貌
該村以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方針, 2008年以來,以村容村貌為內容重點投資28萬元,強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該村基礎建設突出,新蓋村委會辦公場所94平方米,民眾娛樂廣場2800平方米,綠化樹木3500株。製作宣傳標語噴繪1592平方米。投資30萬元完成通村道路1.5公里,整修道路6公里。尤其是該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新遷的居民給村里增加了新的亮點。
2004年,隨著省內移民安置工作開展;萬址坊村新遷居民39戶,130人。戶口已全部入駐在大阜派出所。在這130人中,以青壯年勞動力居多。為萬址坊村的村民新增活力。增加新亮點。萬址坊經濟實力雄厚,教學設備齊全,全程解決新移民子女入學難問題。移民們分別被安置在不同的組別。現移民子女全部就讀萬址坊國小。每戶分莊基地兩間。同萬址坊居民一樣,安居樂業,和諧生活。
萬址坊毗鄰新建成的西立交,從西立交進城十分方便;十分鐘可以到達規劃中的市政府新址;市中;規劃中的新汽車站則僅在咫尺。
民俗風情
在舊社會,誰家娶媳婦都在早上2、3點鐘,講究天不亮媳婦就要進婆家門,出娘家門後,拿上娘家的筷子,灑在路上,寓意再不吃娘家飯,跟著婆家,好好過日子。在婆家,在新媳婦的房門上要掛門帘,男方要找自家最親的子侄,掛著個門帘,這時男方會向女方討要紅包。新媳婦上廁所時,那些青年小伙故意在路中間放一張桌子,不放新媳婦過,女方要給他們準備手絹,好讓他們過去。婚嫁講究一個“鬧”字,代表喜慶。在關中地區,喪事也是非常講究的。人死後,先要請風水先生找好墓地的位置和方向,打墓子;再有門中的長輩,安排青壯年小伙向死者的親戚、朋友們報喪,在家裡設靈堂,親友們隔天都要來向死者燒紙錢,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尤其是下葬前一晚,所有有血緣關係的親戚,輪番燒紙錢,三叩九拜,所有孝子都要在場,對親戚的祭拜,表示感謝,回禮。正式下葬時,所有親戚朋友們都要來送行。過去埋人,都要請樂人,吹嗩吶,為死人送行;到後來請電影隊、唱大戲。由於社會的不斷進步,人民民眾思想的開化,提倡對去世的人,進行火化、文明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