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江河

萬古江河

《萬古江河》近27萬言,涉及的內容極為豐富,有民俗生活、思想信仰、文學藝術、經濟社會的演變、科學技術的發展、文化的交流互動等,字裡行間既有高空鳥瞰式的巨觀洞見,又有具體日常生活的細微描寫。 《萬古江河》是許倬雲畢生智慧的結晶,也是他對中國文化發展問題的創新詮釋!本書以江河流域的擴大比喻文化的進展,從中國文化發軔的地理空間開始談起,論及史前時期中國文化的多元發展與分合,然後再細述中國文化在不斷的衝突與融合中,一步步擴大進入世界體系的歷程。最後,全書以中國文化面對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帝國壓力下的「百年蹣跚」為結束。

基本信息

圖書目錄

古代以前:中國地區考古略說

第1節 孕育出中國文化的自然地理

第2節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活動
第3節 農業與聚落
第4節 新石器文化的區系類型及聚合過程
第5節 古代傳說與族群分合
第6節 複雜社會的出現
第7節 中國古代文化與兩河古代文化發展的比較

中國文化的黎明

第1節 進入青銅時代
第2節 古代文化核心的商文化
第3節華夏文明體系--西周封建與“三代”觀念
第4節 中國秩序的發展與重組--地方文化與融合
第5節 中國思想體系的核心成形--孔子學說及諸子百家的辯證發展
第6節 南方的興起--長江流域的發展及其與中原的融合
第7節編戶齊民:國家組織與人民生活
第8節 生活資源與生活方式
第9節 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特色

中國的中國

第1節 普世國家體制
第2節精耕農業與市場網路
第3節 中國文化體系的整合
第4節 民間的信仰
第5節 北疆遊牧文化與中國文化的接觸
第6節 走向南方
第7節佛教傳入中國與道教的形成
第8節秦漢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第9節 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的比較

東亞的中國

第1節 秦漢帝國的崩解
第2節 中國與周邊民族
第3節 佛教的影響
第4節 文學與藝術
第5節 天文、數學與醫藥
第6節 中古的衣食住行
第7節 經濟形態的轉變
第8節 民族關係
第9節 中國對外關係
第10節 唐帝國與伊斯蘭帝同的比較

亞洲多元體系的中國

第1節 中古後期的中國與列囝體制
第2節 北族政權與漢人世界
第3節 東亞經濟圈的形成
第4節 經濟與多元網路
第5節 宋代以來的知識階層
第6節 思想的多元與整合
第7節 近古科學與技術的發展
第8節 近古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第9節 近古中國與東亞轉型的特色

進入世界體系的中國上篇

第1節 明代中國文化體系的僵化
第2節 人口與生活資源
第3節 大海波濤
第4節 第一波西潮
第5節 明代的工業
第6節 明代的市場經濟
第7節 南北經濟社會的差異
第8節 明代思想的轉變
第9節 明代中國與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
第10節 明朝時的台灣

進入世界體系的中國下篇

第1節 清帝國的性質
第2節 台灣的開發文化衝突問題
第3節 清初民族與
第4節 清代學術風氣
第5節 民間社會組織方國家的關係
第6節 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
第7節 清代的商業活動的文化接觸
第8節 中國與西方
第9節通俗文化
第10節 當時的歐洲

百年蹣跚

第1節 內憂與外患
第2節 中國近代經濟的改變
第3節 教育制度的改變
第4節 近代中國的武化觀象
第5節 都會文化的勃興
第6節 時代思想與文化變遷
第7節 中國近代革命與俄國革命的比較
第8節 中國維新運動與日本明治維新的比較
第9節 台灣百年的變化
後言
圖表索引

作者簡介

許倬雲,1930年出生於江蘇無錫,自1962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後,先後執教於我國台灣大學、美國匹茨堡大學,其間多次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美國杜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的講座教授,1986年,他榮任為美國人文學社榮譽會士。許倬雲著有《求古編》、《漢代農業》、《西周史》、《中國古代社會史論》等近40部專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