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路礦工人紀念館

安源路礦工人紀念館

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坐落在江西省西大門萍鄉市城東南面6千米處的安源鎮境內,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由鄧小平手書館名。館區內環境幽靜,花草艷麗,是集參觀、遊覽、休閒於一體的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基本信息

紀念館情況

安源路況工人運動紀念館風光 安源路況工人運動紀念館風光

安源,江南煤都,當時全國第三大煤礦萍鄉煤礦所在地,是中國共產 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策源地和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策源地,20年代被譽為“中國的小莫斯科”。紀念館全面系統地介紹了1921-1930年,毛澤東、李立三、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安源路礦工人,團結自己,團結農民和其他民眾,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為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和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社會而奮鬥的歷史。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

紀念館舊址

安源路礦工人紀念館 安源路礦工人紀念館

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軍事會議舊址位於安源鎮張家灣,系磚本結構,北端是二層樓,南端是平房,共15間,面積1000平方米。1927年9月初,毛澤東到安源,在這裡召集安源、瀏陽等地黨和軍事負責人會議,傳達中共“八·七”會議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關於秋收暴動的決定 ,討論了平江、瀏陽、醴陵和安源各地農民暴動問題。 紀念設施 盧德銘烈士紀念碑 該碑1983年9月23日落成,位於萍鄉市蘆溪區上埠鎮山口岩的山坡上,全碑共分三層,即底座、中座、碑身 ,高約7米,上塑盧德銘全身像,占地面積45平方米。中座正面用大理石刻寫盧德銘烈士生平簡介,碑身正面從上至下鐫刻“盧德銘烈士 紀念碑”,盧德銘,四川自貢市人,任“秋收起義”總指揮,民國16年(1927)9月,毛澤東與盧德銘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向井岡山進發,在蘆溪區上埠鎮山口岩遭到國民黨軍隊伏擊,盧德銘指揮部隊,掩護毛澤東率部突圍,他身先土卒,英勇殺敵。終因寡不敵眾,最後 壯烈犧牲,年僅22歲。

工人俱樂部

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系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勝利後,由工人自己捐款,按莫斯科大劇院式樣設計建造的。坐北朝南,總面積1266平方米,分前後兩棟,前棟是俱樂部辦公室,磚木結構,兩層樓房。內設主任團、糾察團,裁判委員會、會計股、庶務股等辦公室和代表會議室,俱樂部職員臥室。後棟是工人講演廳,為磚木結構,轎頂式四層樓房。縱23米,橫18米,正面築講演台,台前為正廳,可坐800人,台的正面及左右共建通樓三層,第一層可容坐300人,第二層可容坐150人,第三層可容坐100人。講演台正面牆上懸掛馬克思、列寧像,兩側是紅布黑字對聯:“有團結精神有階級覺悟;是勞工保障是人類福星。”上方橫匾為“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呵!”。 ·俱樂部是20年代安源工人革命活動的中心,也是中國工人的第一所工會大廈, 1955年1月,國務院撥款3萬元修復該舊址, 1957年7月1日列為省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 1982年2月,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烈士紀念館

安源革命文物甚為豐富,近百年來,特別是萍(鄉)瀏(陽)醴(陵〕起義、安源工人運動、秋收暴動和革命根據地建設,在中國革命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保存了大量的革命活動(特別是黨的領導活動)舊址和珍貴的革命文物。建國後,1956年,省、縣政府在安源建立了安源工人運動紀念館,負責革命文物的調查,收(征)集、保管、收藏。1968年又在館區內牛形山山腰建立陳列大樓,面積3245平方米,陳列從光緒二十四年(1898)安源煤礦開辦到民國18年(1927),“秋收起義”,30多年來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的歷史,共8個陳列室,陳列珍貴文物970餘件。同時開放了毛澤東、李立三、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活動的舊址、舊居14處,以及萍鄉革命烈士陵園和革命烈士紀念館。現有館藏文物8000餘件。 1984年,鄧小平為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題寫了館名。

安源路礦工人紀念館 安源路礦工人紀念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