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桑德式聯絡機

萊桑德式聯絡機

“萊桑德”式聯絡機是一種單發動機、上單翼、低航速、雙座輕型飛機,翼下加強有剛性支撐桿。駕駛員和觀察員座艙均設有可開閉的全玻璃座艙蓋,擁有較為良好的下視視野。機翼形狀設計得比較奇特,目的在於增強低空、低速狀態下的飛行性能。其特徵是機翼中段厚度最大,向機翼內側和外側逐漸變薄,在翼根處厚度只有中段的一半。從正面看,“萊桑德”式聯絡機的機翼略微呈現海鷗翅形狀,機身橫截面積由機頭向機尾逐漸收縮減小。這些設計使得飛行員在飛機進行急轉時具有良好 前緣縫翼和後緣襟翼全展開時的狀態的視界

發展歷史

英國從一戰開始就一直裝備有專門的聯絡機,主要用來協調空軍同陸軍的聯絡,並為陸軍提供多種支援,包括偵察敵情、校對炮兵彈著點、引導攻擊機和轟炸機對地攻擊等。1933 年,英國空軍部委託著名的霍克航空(Hawker Aircraft)公司為其研發了“赫克托”(Hector)式雙翼聯絡/轟炸機。該機是一種傳統式樣的雙翼機,最大飛行速度僅 301 公里/小時,而且難以適應沙漠地區的環境。為了裝備性能更加出色的聯絡機,1935 年中,英國空軍部發布了 A.39/34 號設計規格書,要求飛機製造商研製一種全新的單翼雙座型聯絡機。

新的設計規格書剛一提出,就吸引了諸多英國飛機製造商參與競標。儘管此時霍克航空公司正在研製日後在不列顛空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颶風”(Hurricane)式戰鬥機,並與英國空軍部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但由於該公司先前設計的“赫克托”式聯絡/轟炸機性能不佳,因此英國空軍部最終選擇了名氣相對較小的威斯特蘭航空(Westland Aircraft)公司提出的設計方案。後者曾作為霍克航空公司的生產分包商參與過“赫克托”式聯絡/轟炸機的製造,擁有同類機型的製造經驗。

威斯特蘭航空公司提出的設計方案代號為“P-8”,主要設計工作由該公司首席設計師亞瑟·達文波特(Arthur Davenport)負責,擔任技術總監的是該公司總經理、公司創始人之孫愛德華·派特(Edward Petter)。此前,威斯特蘭航空公司曾經參與過競標英國皇家空軍的新型單發戰鬥機項目。但由於事前沒有調查過英國皇家空軍的實際需求,其設計方案最終敗於了霍克航空公司的“颶風”。以此為鑑,這一次派特專門走訪了皇家空軍所有裝備聯絡機的飛行中隊。他在與飛行員的頻繁接觸中了解到當時英國皇家空軍真正需要的是一種擁有良好座艙視野、能夠在短距離內起降並具備出色的低空低速飛行性能的聯絡機。

針對這些需要,派特和達文波特設計出的 P-8 號方案堪稱為英國皇家空軍度身定製,因而輕鬆地擊敗了其他公司提出的設計方案。威斯特蘭航空公司也由此被空軍部選中成為英國皇家空軍新式聯絡機的主生產承包商。1936 年 6 月,兩架原型機順利通過了英國空軍部的測試。由於聯絡機主要為陸軍效力,所以英國陸軍按其使用古代著名將領命名飛機的傳統為 P-8 取名為“萊桑德”。萊桑德是古代斯巴達海軍名將,他在公元前 405 年率領斯巴達艦隊一舉擊敗了實力強於己方的希臘艦隊。

結構特點

機翼

“萊桑德”首架原型機,K6127 “萊桑德”首架原型機,K6127

為了進一步增強低速飛行時的機動性,“萊桑德”式聯絡機的外側機翼後緣向前傾斜。除了後緣襟翼外,還特意設定了前緣縫翼。這使得“萊桑德”式聯絡機能夠的起飛速度較低,同時還讓其成為英國皇家空軍裝備的第一種既具有後緣襟翼又具有前緣縫翼的飛機。“萊桑德”式聯絡機的最大特長就是短距起降,如果在合適的逆風條件下,關閉自動操控裝置,由有經驗的飛行員駕駛,它可以在 36.58 米(40 碼)的距離內成功地起飛。在飛行中,所有襟翼和縫翼完全實現自動控制,無需飛行員人工操控。

動力系統

頗具想像力的外掛武器短翼 頗具想像力的外掛武器短翼

“萊桑德”式原型機和後來的首批量產機 MkI 型都安裝有一檯布里斯托(Bristol)公司製造的“水星-12”(Mercury XII)星型氣冷式發動機。該發動機設有 9 個汽缸和 1 個獨立汽化器,每個汽缸擁有星型發動機中較為少見的 4 個閥門。配合使用一個齒輪驅動式增壓器,水星-12 星型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可以達到 890 馬力。

機身

機身蒙皮採用了兩種不同材料,駕駛艙以後部分使用帆布蒙皮,機頭部分則為鋁質蒙皮。駕駛員後部的觀察員座艙設有活動式機槍架,可以安裝一挺 7.7 毫米(0.303英寸)維克斯式機槍。顯眼的起落架罩是“萊桑德”式聯絡機的一大特色。不過在達文波特最初的設計方案中採用的卻是可收放式起落架,後來因為派特的執意反對才最終改用了固定式起落架。實際套用表明固定式起落架堅固耐用,確保了“萊桑德”式聯絡機能夠在一些地麵條件較差的空地上短距起降。

起落架

“萊桑德”式聯絡機的起落架罩具有良好的流線型,可以有效降低阻力。除了容納起落輪外,每側起落架罩還可以分別安裝一盞著陸燈和一挺 7.7 毫米白朗寧式機槍。在必要時,每側起落架罩外側還能各自安裝一個類似現今武裝直升機使用的外掛武器短翼,用以掛載輕型航空炸彈和補給艙,最多可以掛載 16 枚航空炸彈。

1936 年 9 月,在對原型機的水平垂尾稍加改動後,第一種量產型號“萊桑德”MkI 型正式定型。英國空軍部立即向威斯特蘭航空公司定購了 169 架。1938 年 6 月,首批“萊桑德”MkI 型正式交付英國皇家空軍,用其組建的第 16 飛行中隊成為第一支正式裝備“萊桑德”式聯絡機的部隊。到 1939 年 9 月二戰歐洲戰事爆發前,英國皇家空軍先後組建了 7 支裝備“萊桑德”MkI 型的飛行中隊。

改型

Mk I 型

第一種“萊桑德”式聯絡機的正式量產型號,總共生產了 169 架,大部分損失於 1940 年的法國戰役中,剩餘 50 架後來被部署到北非戰場和遠東地區。

Mk II 型

1940 年,吸取 MkI 型在法國戰役中遭受慘重損失的教訓,威斯特蘭航空公司為英國皇家空軍改進的一種型號。它與 MkI 型的主要區別是換裝了“英仙座-12”(Perseus XII)星型氣冷式發動機,最大功率提升到了 905 馬力,並在后座觀察員座艙設定了雙聯裝 7.7 毫米白朗寧式機槍,機槍裝載數量由此增加到了 4 挺。MkII 型的產量為 517 架,其中有 75 架由加拿大國立鋼鐵汽車製造廠特許生產。MkII 型除裝備英國和加拿大空軍外,還提供給了自由法國、愛爾蘭和土耳其軍隊。戰後,英軍還將所有淘汰的 MkII 型全部轉讓給了埃及。

Mk III 型

1941 年,為了滿足英國特別行動委員會在德軍占領區接送諜報人員的需要,威斯特蘭航空公司專門改進的一種機型,也是第 138、第 161 以及第 357 特別飛行中隊裝備的主要機種。它與 MkII 型的唯一區別就是換裝了低速性能更佳的“水星-20”型發動機。MkIII 型總共生產了 517 架,其中包括加拿大國立鋼鐵汽車製造廠特許生產的 150 架。

Mk III A 型

1941 年,考慮到德軍有可能會對英國本土實施空降作戰,為了攔截德軍運送傘兵的運輸機,威斯特蘭航空公司為英國皇家空軍改進的一種加強火力型號。MkIII A 型的主要改進之處在於換裝了可靠性更高的“水星-30”型發動機,並在機腹增加了 1 個 7.7 毫米白朗寧式機槍吊艙,從而總共裝備有 5 挺 7.7 毫米機槍。該機型由於機腹鼓起的機槍吊艙而獲得了“懷孕的鱸魚”的綽號。MkIII A 型產量為 347 架,由於德軍後來並未對英國本土實施空降,該型號仍舊被當作聯絡機使用,而且為了減輕重量,後來機腹的機槍吊艙又被拆除。除了英軍外,MkIII A 型也裝備過其他國家的軍隊,有 11 架提供給自由法國空軍,8 架提供給葡萄牙,2 架提供給美國陸軍航空隊。

Mk III SD 型

這是一種產量極少、專供接送諜報人員的機型,SD 代表著“特殊任務”(Special duties)。與 MkIII 型相比,MkIII SD 型具有不少改進之處。最大的改動在於拆除了后座的機槍,增大了後排座艙空間,足以乘坐 3 人,從而使額定乘員數量增大到 3 人。還有在後排座艙下方增設了一個登腳梯,以便諜報人員迅速上下飛機。為了加大航程,在機腹掛載了副油箱。另外,機腹和座艙部位還設定了裝甲,機載無線電通訊設備也有所改進。MkIII SD 型大約生產了 350 架。

Mk TT-III A 型

專門用於拖曳靶機或者輕型滑翔機的牽引機型,TT 代表著“靶機牽引機”(Target Tower),總產量大約為 100 架。

實戰套用

1940 年 5 月,在法國戰役中,所有首批生產的“萊桑德”MkI 型全部隨同英國遠征軍參戰。由於英、法聯軍損失了大量作戰飛機,“萊桑德”式聯絡機被勉為其難,充當起輕型轟炸機的角色,滿載著炸彈向德軍地面部隊發起攻擊。由於飛行速度較慢,而且缺乏裝甲防護、自衛武器不足,面對性能先進的德軍 Me 109 型戰鬥機,“萊桑德”式聯絡機簡直變成了靶機,毫無招架之力。裝備“萊桑德”MkI 型的英軍飛行中隊蒙受了慘重損失。至敦克爾克撤退時,參戰的 169 架“萊桑德”式聯絡機從法國平安撤離的僅有 50 架。不過,在法國戰役期間曾經發生過英軍“萊桑德”MkI 型擊落一架德軍 He 111 中型轟炸機的趣事。

在法國淪陷後,英國皇家空軍禁止“萊桑德”式聯絡機參加任何一線作戰任務,餘下的 MkI 型又開始重操舊業。但隨著英軍開始將改進過的戰鬥機當作聯絡機使用,飛行速度明顯偏低的“萊桑德”式聯絡機只好退居二線,無所事事。

終於,不列顛空戰的爆發暫時為“萊桑德”式聯絡機找到了用武之地。由於當時許多空戰發生在英吉利海峽上空,座機被擊中後跳傘落水的英軍飛行員需要被迅速救回。具備良好視野的“萊桑德”式聯絡機自然成為了執行海面搜尋救援任務的首選機型。通常先由“萊桑德”式聯絡機尋找到落水的飛行員,向其投放充氣式救生艇和其他求生物資,然後把飛行員的具體位置通知水面搜救艦艇,由後者將落水飛行員救回。

隨著戰爭進程的不斷深入,交戰各方紛紛投入了性能越來越先進的作戰飛機。儘管威斯特蘭航空公司改進出速度更快、自衛能力更強的“萊桑德”MkII 型,但仍遠非德國空軍戰鬥機的對手。隨著不列顛空戰的結束,海上搜救任務大為減少,“萊桑德”式聯絡機又面臨著無處可用的窘境,只好被當作靶機牽引機使用。

就在此時,英國特別行動委員會(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簡稱 SOE)對“萊桑德”式聯絡機表示出極大的興趣。當時大批英國諜報人員需要潛入德軍占領區執行秘密的諜報工作,並在任務完成後儘快撤離。利用飛機對其進行接送是最佳方式,但一般的飛機需要在機場跑道起降,而這一點在德軍占領區是無法做到的。不過,對於能夠在短距離起降的“萊桑德”式聯絡機而言,這並非難事。從草原、田野到森林中的空曠地,只要地勢較為平坦,安裝有牢固起落架的“萊桑德”式聯絡機都能平安著陸和起飛。加上其良好的低空低速飛行性能,完全可以躲過雷達的搜尋,在深夜裡潛入德軍占領區上空。

1941 年,英國特別行動委員會分別成立了第 138、第 161 以及第 357 三支裝備“萊桑德”Mk III 型的特別飛行中隊,專門負責在夜間飛行到德占區,執行多種特殊任務,包括給反抗德軍的地下抵抗組織和游擊隊空投槍枝彈藥、無線電設備和炸藥,以及接送英、美盟國的諜報人員,後來又逐漸擔負起營救在德占區跳傘的盟軍飛行員的任務。對於那些身處德占區、隨時都有可能遭遇不測的盟軍飛行員而言,只有一見到前來救援的“萊桑德”式聯絡機出現在夜空中,心裡就踏實了許多。因此,他們拿英國女性常用的名字伊莉莎白(Elizabeth)的暱稱“莉齊”(Lizzie)來親切地稱呼“萊桑德”式聯絡機。

二戰期間,有許多著名的盟軍諜報人員如英國女間諜約瑟芬·芭特勒曾乘坐“萊桑德”式聯絡機利用夜色掩護,秘密地往返於英倫三島和被德軍占領的法國、比利時等歐洲地區,成功地完成了無數艱巨的任務,為盟軍的歷次軍事行動提供了重要的情報參考。而每次行動關鍵的開始潛入和最後撤離階段之所以能順利實施,完全依賴於擁有短距起降能力和良好的低空、低速飛行性能的“萊桑德”式聯絡機。

“萊桑德”式聯絡機總共生產了 1,652 架,其中 1,427 架在英國本土製造。為了儘可能加快進度,除威斯特蘭航空公司外,還有許多其他英國航空企業作為零部件承包商參與了“萊桑德”式聯絡機的生產任務,其中既包括有生產“蚊”式轟炸機的德·哈維蘭公司和生產“颶風”式戰鬥機的霍克公司這樣的大規模企業,也有無數不知名的手工作坊式的私人小企業。另外,位於多倫多的加拿大國立鋼鐵汽車製造廠也獲得特許權生產了 225 架“萊桑德”式聯絡機。

服役情況

1943 年起,大部分“萊桑德”式聯絡機都被轉移給中東、遠東和非洲地區的大英國協軍隊使用,只剩下英國特別行動委員會直屬的 3 個飛行中隊仍少量裝備。除了英國,還有許多國家也曾裝備過“萊桑德”式聯絡機。

英國博物館的“萊桑德”MkIII A V9673 英國博物館的“萊桑德”MkIII A V9673

加拿大裝備的“萊桑德”式聯絡機數量僅次於英國,有 329 架之多。其中 225 架由加拿大國立鋼鐵汽車製造廠特許生產,還有 104 架從英國進口。1939 年 10 月,皇家加拿大空軍接收了首批從英國運抵的“萊桑德”MkI 型聯絡機,並以此組建了第 118 飛行中隊,為布防於達特茅斯港(Dartmouth)的加拿大海岸炮兵提供目標觀測、偵察和射擊校對。1942 年 1 月,隨著第 118 飛行中隊被改建為戰鬥機中隊,其裝備的“萊桑德”式聯絡機被轉給駐紮達特茅斯港的第 121 飛行中隊。至 1944 年 3 月該中隊解散前,這批“萊桑德”式聯絡機被廣泛地用於偵察、射擊校對、牽引靶機和滑翔機、運輸彈藥以及海面搜尋。

此外,皇家加拿大空軍第 112 和第 400 飛行中隊也裝備過“萊桑德”式聯絡機。皇家加拿大空軍的“萊桑德”式聯絡機一直服役到 1946 年,其後被美國 L-4“幼獸”(Cub)輕型偵察/聯絡機所替代。目前保存於世的“萊桑德”式聯絡機絕大部分是從皇家加拿大空軍退役的。

在冬季戰爭中,英國總共援助給芬蘭 64 架“萊桑德”式聯絡機。首批 12 架 MkI 型於 1940 年初運抵芬蘭,同年內又有第二批和第三批包括當時最新型號的 MkII 型先後交付給芬蘭空軍。它們和芬蘭空軍裝備的美國布魯斯特(Brewster)F2A“水牛”(Buffalo)式戰鬥機並肩作戰,共同抵抗蘇軍的入侵。冬季戰爭期間,芬蘭空軍曾將“萊桑德”式聯絡機用作輕型轟炸機對蘇軍地面部隊進行攻擊。冬季戰爭結束後,這批“萊桑德”式聯絡機又被芬蘭空軍繼續在“續戰”中使用。二戰結束後,在芬蘭空軍中依然能夠發現幾架“萊桑德”式聯絡機。

皇家澳大利亞空軍在二戰期間原本也打算組建 3 支裝備“萊桑德”式聯絡機的飛行中隊,後來由於發現其用途對於澳大利亞空軍沒有太大意義,因而也引進了幾架“萊桑德”式聯絡機。

此外,裝備過“萊桑德”式聯絡機的國家還有印度、土耳其、愛爾蘭、葡萄牙、南非、埃及和美國。1948 年的第一次中東戰爭中,埃及空軍還使用過少量“萊桑德”式聯絡機。

1998 年,在比利時聖圖爾登(St' Truiden)舉辦的國際航空展上,一架來自英國達斯福特(Duxford)航空博物館的“萊桑德”MkIII 型聯絡機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目光。該機保養良好、狀態極佳,甚至還為參觀者進行了一次飛行表演。這讓幾位特意趕來觀看的二戰盟軍老飛行員激動不已,他們對著這種曾經將自己從敵營救出的飛機喊道:“莉齊!莉齊!”

時過境遷,現如今留存下來的“萊桑德”式聯絡機不足10架,分別保存在英國和加拿大的幾家航空博物館。儘管已經很少有人對這種外形奇特的飛機有所了解,但曾經因專門接送間諜和營救飛行員而名聲大燥的“萊桑德”式聯絡機,以及那些曾經乘坐過它的盟軍諜報人員創下的傳奇經歷卻永遠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

“萊桑德”MkIII 型聯絡機主要參數

機組乘員 2 人
機長 9.3 米
機高 4.42 米
翼展 15.24 米
翼面積 24.15 平方米
空機重量 1,980 公斤
滿載重量 2,866 公斤
最大飛行速度 341 公里/小時
最高升限 7,269 米
武器裝備 2 挺 7.7 毫米白朗寧式前射機槍 2 挺 7.7 毫米白朗寧式後射機槍 227 公斤航空炸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