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奧

Diaries Garden ation

英文姓名:Leonardo DiCaprio中文姓名: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本名:Leonardo Wilhelm DiCaprio 暱稱:Leo生日:1974年11月11日(星期一)星座:天蠍座出生地:美國加州身高:180厘米最喜歡的書籍:《老人與海》 最喜歡的運動:籃球、棒球 最喜歡的音樂:說唱音樂 最喜歡的樂隊:Pink Floyd、Beatles、Led Zeppelin 最喜歡的男演員: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傑克.尼克森 最喜歡的女演員:梅格.瑞恩 最喜歡的電影:《教父》 最不喜歡的食品:肉 1974年11月11日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降生在美國洛杉磯市一個富足家庭。說起萊昂納多的名字還有一段小小的故事。當時已身懷六甲的母親在看萊昂納多.達文西的畫展時,肚子裡的小寶貝踢了媽媽一腳似乎對萊昂納多.達文西的畫也感興趣,因此媽媽給小寶貝取名萊昂納多。 父母對小萊昂納多疼愛有加,一切事情都為他選擇最好的。他們送萊昂納多上貴族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萊昂納多卻對表演情有獨鍾,對學習提不起興趣。這也許是他5歲時參加拍攝電視劇Romper Room後結下的影視情緣。在萊昂納多10歲時,他想成為一名演員的夢想曾被一度打碎。一家影視代理商將萊昂納多拒之於門外,理由是他們不喜歡他的髮型、名字,並建議萊昂納多改名為Lanny Williams。不做演員心不甘,14歲時萊昂納多決定再做一次嘗試,終於有家代理商接受了萊昂納多,並推薦他拍攝了電視劇Santa Barbara 和The New Lassie。16歲時萊昂納多參加拍攝了著名電視連續喜劇《成長的煩惱》,扮演一個叫Luke的無家可歸的男孩。萊昂納多無可挑剔的表演甚至搶去了主角的風頭。1992年萊昂納多再次憑藉自己的實力擊敗眾多對手取得影片This Boy's Life中Tobias Wolff的角色。儘管萊昂納多引起了好萊塢的注意,但他所拍攝的影片票房收入並不理想。 在與克萊爾.丹尼斯(Claire Danes)聯袂出演現代版愛情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與好萊塢老牌明星梅里爾.特里普(Meryl Streep)和演Marvin's Room之後,萊昂納多低票房收入的日子似乎結束。然而真正令萊昂納多盛名響譽全球,令他身價大增,還要是在他擔綱《鐵達尼號》男主角之後,此片不僅打破美國票房歷年紀錄,也打破了世界各地的票房紀錄。萊昂納多的目前片酬是2000萬美元。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1974年11月11日降出在美國洛杉磯市的一個富裕的家庭里。細心的影迷一定發現他的名字和畫家達文西的名字一模一樣,其實他的名字是他尚未出生時就起好了的。當時他身懷六甲的母親與父親一起去義大利旅行,參觀了當地一家博物館舉辦的萊昂納多-達文西的畫展。參觀期間肚子裡的寶貝踢了媽媽幾腳,似乎也對這位畫家的畫感興趣。因此媽媽就給他預留了一個名字“萊昂納多”,期望他以後會有出息。 萊昂納多的母親艾萊琳是個德國人,他的一頭金髮和清秀的臉型便是母親遺傳所致。他的父親出生於愛爾蘭。萊昂納多一出生,他的父母便已離異,但幸運的是,父母的離異並沒有給他的成長產生任何不得影響。他一直和母親住在一起,周末則和父親一起度過。而他父親也一直在關心著他,他到外地拍片時他的父親就一直陪著他。同時,即使離異後,萊昂納多的父親和母親也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親密狀態。 老迪卡普里奧是個不折不扣的嬉皮士,充滿著烏托邦的夢想。年青時代的他在紐約街頭過著放蕩的反潮流式的生活。在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許多影片中,我們還可以看到這種反叛的影子。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父母從小對他疼愛有加,他們送他上貴族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可是,他對學習一直提不起興趣,尤其是數學。因此,最終他還是走上了影視這條路。雖然出道時間並不長,但萊昂納多第一次走上螢屏卻很早。5歲時他就參加了電視劇《Romper Room》的拍攝,12歲時在歷經了50次面試後,不懈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他得到了第1份職業演員的工作,一部短短的小汽車廣告。14歲時有家代理商接受了他,並推薦他拍攝了電視劇《Santa Barbara》和《The New Classic》。1990年,16歲的他參加了著名電視劇《成長的煩惱》的拍攝,在片中扮演一個無家可歸的少年----路克。萊昂納多在這部電視劇中無可挑剔的表演甚至搶去了主角的風頭。萊昂納多在該部電視劇中的成功,標誌著他在影壇上的真正崛起,此後,他的片約不斷,一步一個腳印,逐漸走向成功。1991年,他接連拍攝了《異形III》、《外星追逐令》,1992年又拍攝了《帶毒的常春藤》。 1993年,萊昂納多參加了《這個男孩的生活》的拍攝,在片中飾演一位受繼父虐待、內心無比壓抑、痛苦的少年形象。他的演技首次受到公眾和媒體的關注。同年,他還出演了《戀戀情深》中的一個弱智兒亞尼。片中的他不愛講話,常常是眉頭深鎖,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純樸自然的表演,為初涉影壇的他贏得了1994年奧斯卡最佳期男配角獎的提名,而此時,他才19歲。 1995年,萊昂納多在《籃球日記》中塑造了一個個性鮮明的吸毒作家形象。當時他正處於尷尬的年齡,有時看起來已是一個20歲的成年人,有時仍流露出小男孩的稚氣,而這也正符合了角色的需要。他在片中將一位對現實不滿而沉湎於毒品的青年刻劃得有血有肉、惟妙惟肖,因此而獲得電影金像獎提名,並被譽為“瑞凡-菲尼克斯的繼承人” 同年,他又得與大牌明星金-哈克曼和莎朗-斯通合作出演西部片《致命快感》。當時已經紅得發紫的好萊塢性感女神莎朗-斯通寧願減低自己的片酬,指定萊昂納多在該片中與她演對手戲,出演劇中鎮長之子雷米。莎朗-斯通對20來歲的萊昂納評價極高,她曾多次表示:這個年輕演員是我見過的演員中最有天賦的一個。萊昂納多也沒有辜負莎姐姐對他的厚望,他把該人物身上那種少年槍手的狂妄和無畏精神用其與父輩極其衝突的性格表現得渾然一體、淋漓盡致。之後,他又相繼拍攝了《全蝕狂愛》和《親親壞姐妹》。在《全蝕狂愛》中他飾演了同性戀詩人蘭波,亦廣受好評。在《親親壞姐妹》中,他飾演了一個身患絕症的男主角,一個叛逆的小鬼頭。雖然片中戲不少,但夾在二個演技派大腕之間,他也難有什麼搶眼的演出。 《不一樣的天空》中的弱智兒亞尼,《籃球日記》中的吸毒少年傑米和《全蝕狂愛》中的憂鬱蘭波對萊昂納多的演藝生涯影響甚大,這些角色確立了他影壇“最佳邊緣人”的至尊地位。1996年,在現代激情版《羅密歐與朱麗葉》中,他又塑造了一個嶄新的“羅密歐”的形象。在這部充滿性暗示和暴力的舊瓶裝新酒式的莎士比亞名劇中,他的表演被評論界稱為具有“毀滅性”,融狂躁不安、反叛精神和多愁傷感於一體的“羅密歐”,使他成為好萊塢“最沉鬱、最富傷害性、最深情的男明星”。全世界的少女都奉這個神經質的現代“羅密歐”為夢中情人。萊昂納多也因此片而榮膺柏林電影展最佳男主角獎。 但真正令萊昂納多名聲響譽全球,令他身價大增的還要是在1997年他擔綱《鐵達尼號》男主角之後。此片獲7項奧斯卡大獎,打破了美國和世界各地的票房記錄。萊昂納多也因在此片中的完美表演而成了“世紀末的票房炸彈”,象鏇風般席捲了全球,年輕英俊、充滿朝氣的他以一個活潑可愛的大男孩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其實在拍攝此片時,導演卡梅倫對萊昂納多並不是十分滿意。他曾對萊昂納多發出了最後通牒:“我知道你以往的角色大都是過度憂鬱,有點神經質,但是在這部片中絕對不行。”萊昂納多最終聽取了卡梅倫的勸告,出色地塑造了他的第一個“正常人”的角色。確實,對一個演員來說,沒有比演一個清新、純樸、簡單的人物更難演了。在本片中,萊昂納多的演出相當投入認真,充滿了好奇與熱情。一張稚嫩的臉龐下,隱約可見令人著迷的性情。萊昂納多成了新一代偶像的代言人。 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合作過的女演員也對他評價很高,她們認為他獨具魅力,光芒四射,而又為人善良。在充滿暴力、弱肉強食,社會危機使得個人主義膨脹的時代,萊昂納多代表了新一代的男演員形象:寬宏大量,樂於與人交往,給社會帶來了一些積極的東西。 2000年,萊昂納多在其新片《海灘》(“Beach”)中飾演一個酷愛暢遊網路世界尋找刺激的美國年輕人,並決定到泰國尋找在網路上得知的人間天堂----海灘。影片反映的主題是:自然不是人類想改造就能改造的!影片在泰國第一次公演就激起了當地環境保護人士的眾怒,認為影片在拍攝過程中對當地菲菲島造成了環境破壞。萊昂納多一直聲稱沒有破壞環境,並刻意投身做環保先鋒,訪問美國總統柯林頓,大談環保問題,以推動環保活動。但隨著《海灘》一片在世界各地的上映,拍攝地泰國卻迎來了數不清的年輕旅遊者。他們都象片中的主人公理察一樣,肩背雙肩包,跑到泰國來親眼目睹這裡天堂一樣的海水和沙灘,極大地帶動了泰國的旅遊業。 最近萊昂納多正在羅馬拍攝由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執導的黑幫史詩《紐約黑幫》(The Gangs of New York),但由於遲到被馬丁痛斥一頓。現在萊昂納多胖得都看見雙下巴了,他接下的下一部影片是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強尼-艾克》(Jonnhy Eck),他不僅要一人分飾強尼和他的哥哥兩角,還要挑戰演技,演一個沒有下半身的畸形兒,希望萊昂納多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演員作品 血鑽 The blood diamond (2007) 無間道美國版 Infernal Affairs (2006) 飛行者 The Aviator (2004) David Blaine: Street Magic (2002) 紐約黑幫 Gangs of New York (2002) 我知道你是誰 Catch Me If You Can (2002) Saturday Night Club (2001) 迷離沙灘 The Beach (2000) 鐵面王子 Man in the Iron Mask, The (1998) 鐵達尼號 Titanic (1997) 馬文的房間 Marvin's Room (1996) 羅密歐與茱麗葉後現代激情篇 Romeo + Juliet (1996) 邊緣日記 The Basketball Diaries (1995) 全蝕狂愛 Total Eclipse (1995) 致命快感 The Quick And The Dead (1995) 不如重新開始 This Boy's Life (1993) 不一樣的天空 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 (1993) 成長的煩惱 (1985) 製片 producer1 In Dark Woods (2007) ..... producer 2 Cat's Cradle (2007) ..... producer 3 Untitled Theodore Roosevelt Project (2007) ..... producer 4 Blink (2007) ..... producer 5 The Chancellor Manuscript (2006) ..... producer 6 11th Hour (2006) ..... producer 7 Gardener of Eden (2005) ..... producer 8 刺殺尼克森 The Assassination of Richard Nixon (2004) ..... executive producer 9 飛行者 The Aviator (2004) ..... executive producer 全體團隊 crewmembers1 聖誕壞公公 Bad Santa (2003) ..... special thanks 2 AFI's 100 Years... 100 Passions (2002) ..... thanks 榮譽:1996年獲柏林電影展最佳男主角獎(《羅密歐與朱麗葉》)1995年獲電影金像獎提名 1994年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提名(《戀戀情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