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尼亞諾戰役

萊尼亞諾戰役是指1176年5月29日,腓特烈一世巴巴羅薩率領的神聖羅馬帝國軍在萊尼亞諾與北義大利的倫巴第聯盟軍隊的交戰,結果倫巴第軍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不止標誌著巴巴羅薩第五次入侵義大利的中止,也成為巴巴羅薩戎馬一生中最重要的義大利戰役的關鍵轉折點。

1176年5月29日,腓特烈一世巴巴羅薩率領的神聖羅馬帝國軍在萊尼亞諾與北義大利的倫巴第聯盟軍隊交戰,結果倫巴第軍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不止標誌著巴巴羅薩第五次入侵義大利的中止,也成為巴巴羅薩戎馬一生中最重要的義大利戰役的關鍵轉折點。
巴巴羅薩
為共同抵抗腓特烈一世對義大利的頻繁入侵,1167年倫巴第聯盟成立,從而聯合了北義大利大多數重要城邦,包括米蘭、皮亞琴察、克雷莫納、曼圖亞、克雷瑪、貝爾加莫、布雷西亞、博洛尼亞、帕多瓦、特雷維索、維琴察、威尼斯、維羅納、洛迪、帕爾馬等城市。自從1167年巴巴羅薩在波爾齊奧山之戰大破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軍隊之後,倫巴第聯盟就成了義大利境內唯一有組織的合法的抵抗神聖羅馬帝國的力量。
1174年9月,為徹底解決倫巴第地區的頻繁起義以及他與教皇之間的爭端,腓特烈一世發動了他第5次對義大利的入侵。腓特烈率領8000名騎士組成的大軍浩浩蕩蕩跨過阿爾卑斯山,於9月底到達皮埃蒙特。9月30日帝國軍占領並摧毀了蘇薩(Susa)城,作為對1168年的舊仇的報復,7天后又攻克了阿斯蒂(Asti)。腓特烈初戰連連告捷,加之10月份又得到了來自德意志援軍,當時曾迫使一些領主退出了倫巴第聯盟。
腓特烈接下來將目標對準了亞歷山大(Alessandria)城。該城是1162年腓特烈在米蘭屠城後,由米蘭的難民以教皇的名字命名的。腓特烈大軍開始在1174年10月底開始攻打亞歷山大城。但令腓特烈非常意外和憤怒的是,他的軍隊竟然久攻不下,以至於不得不在城下過冬。在神聖星期六日帝國軍在城牆下挖地道,得以一度突入城內,然而卻在米蘭人猛烈的抵抗下再次被擊退,損失慘重。由於倫巴第援軍逼近城市,腓特烈不得不放棄了圍攻並撤往帕維亞。亞歷山大保衛戰的勝利成為了倫巴第聯盟的第一次重要勝利。
1175年4月16日,腓特烈與倫巴第聯盟開始在蒙特貝洛(Montebello)城堡商討停戰事宜。經過長時間談判,雙方互不相讓,毫無結果。腓特烈知道武力解決是不可避免的,於是前往嘉溫納(Chiavenna)去會見自己的堂弟獅子亨利。結果,亨利仍舊拒絕派兵相助,因為他認為腓特烈要是戰敗會對自己更有利。
在兵敗亞歷山大城、蒙特貝洛談判破裂,“獅子”亨利又拒絕增援的情況下,腓特烈總算得到了一點好訊息,就是他再度得到了德意志內地的援軍。1176年4月德國援軍到達了科莫湖地域,於是腓特烈秘密前去接收了這些部隊,發現了16名帝國各地領主率領的1000名騎士和1000名步兵,這使他的總兵力回升到3000人。帝國軍隊的騎士比例相對比較大。
萊尼亞諾戰役
米蘭人得知了腓特烈動武的計畫並迅速做好了準備。他們建造了一輛神聖戰車,裡面雕刻著米蘭的徽章並放置了米蘭大主教的十字架,用於鼓舞士氣。在1038年米蘭大主教阿里伯特曾率部打敗了皇帝康拉德二世,於是他的十字架成為了勝利的象徵。米蘭出動了900名騎士,其餘城市也派出了大約550名騎士。倫巴第聯盟其餘的軍隊則基本由步兵組成。其中,由阿爾伯托-達-吉烏薩諾指揮的“死亡聯隊”(CompanyofDeath)是步兵部隊的精銳骨幹。於是當帝國軍在帕維亞集結時,倫巴第同盟也集結了3500名士兵,部署在奧洛納河以西。倫巴第人並不知道腓特烈離他們如此之近,很快就將向他們殺來。
1176年5月29日拂曉,倫巴第聯盟派出了700名騎兵前出偵察敵情,而與此同時,腓特烈皇帝已經渡過了奧洛納河,300名帝國前鋒與倫巴第偵察部隊狹路相逢,揭開了萊尼亞諾之戰的帷幕。看到腓特烈親自率領的大部隊正在逼近後,倫巴第偵察兵迅速崩潰並退卻了,於是腓特烈遂率領帝國軍主力向博爾薩諾-萊尼亞諾地區的倫巴第軍隊發動了猛烈突擊。倫巴第騎兵主力見勢不妙,趕緊紛紛潰退,不過他們還是得以比較完整的逃離了戰場,並未受到太大損失。這樣,保衛神聖戰車的步兵們就只能靠自己了。
萊尼亞諾戰役
腓特烈於是繼續推進,並命令騎士們對倫巴第步兵和“死亡聯隊”發動直接突擊。然而義大利步兵的抵抗出人意料的頑強。M.B.Synge如此寫道:““死亡聯隊”的900名士兵保衛著神聖戰車,他們看到德國人逼近時,突然膝蓋著地,向上帝發誓他們會為保衛自己國家而獻身。”義大利步兵排成方陣隊形拚命抵抗,戰鬥十分漫長而殘酷。德國軍隊被拖住了,並且傷亡慘重,儘管如此,他們仍然漸漸占了上風,似乎將要取勝,然而接下來的出人意料的事件卻改變了戰役結局。倫巴第人重新得到了騎兵增援,被擊潰的騎兵們在後方重組後,與布雷西亞騎士一齊殺回,猛擊帝國軍的側翼和後方。
布雷西亞騎士的突擊是決定性的,他們一舉撕穿了帝國軍防線,並殺向皇帝本人。皇帝身邊的侍衛紛紛倒下,連他的護旗手都被殺死了。接下來,腓特烈翻身落馬,看起來像是被殺死了。帝國軍隊頓時大亂,紛紛潰逃。帝國將領們幾次試圖重組部隊都沒能成功,倫巴第騎兵一直追擊到蒂西諾(Ticino)方才停止。倫巴第人大獲全勝,繳獲了大量戰利品並俘虜了大批帝國軍人。
經過這場決定性的失利後,腓特烈在倫巴第的統治開始崩潰。殘餘的德意志騎士聚集在帕維亞,準備報告給腓特烈的妻子勃艮第伯爵夫人比亞特麗絲皇帝已戰死的最壞訊息。然而幾天后皇帝本人卻重新出現在帕維亞城門前,他儘管受了傷,但還是大難不死得以逃脫。這場失敗迫使腓特烈重新回到了談判桌上,1177年簽訂了威尼斯協定,與教皇亞歷山大三世重新和解。目睹了萊尼亞諾的失敗的馬德格堡大主教威施曼(Wichmann)也在其中,並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儘管如此,倫巴第聯盟仍堅持戰鬥到1183年,腓特烈被迫同意給予他們獨立選舉權為止。
腓特烈皇帝沒有原諒“獅子”亨利在關鍵時刻的靠不住。1180年,腓特烈對亨利進行了缺席審判,宣稱帝國法律在德意志傳統法律之上,從而剝奪了他的一切土地。1186年1月27日,腓特烈之子亨利六世娶了西西里的康斯坦絲,這才宣告著德意之間暫時和平的來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