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斯堡的婚事

菲利普斯堡的婚事

瓦爾澤是個很有成就的老作家,但他一個時期與另一個時期寫的小說內容與筆法會完全不同。 而最令讀者和作家本人感到欣慰的是,1997年出版了12卷本的《馬丁·瓦爾澤全集》,這是德國文藝出版界的一件大事。 最令我重視的是,瓦爾澤對醜惡的揭露是不留一點兒情面的。

基本信息

書名:菲利普斯堡的婚事
作者:[德]馬丁·瓦爾澤
譯者:胡君亶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頁數:289
開本:16
ISBN:9787532744480

作者簡介

馬丁·瓦爾澤(Martin Walser),1927年3月24日出生於德國南部與瑞士和奧地利交界的博登湖畔的瓦塞堡。十一歲時父親去世,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在母親的餐館裡幫工。1944年應徵入伍。1946年至1951年在雷根斯堡和蒂賓根大學攻讀文學、歷史和哲學。1951年以研究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論文獲博士學位。其後,在斯圖加特任南德意志電台、電視台導演。1957年成為職業作家,定居在博登湖畔的努斯多夫。博登湖風景如畫,不僅為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創作環境,而且給予作家豐富的創作素材,他的許多作品均以這裡的生活為背景。 瓦爾澤多次短期到美國和英國的大學講學,講授德國文學和創作課程。他是德國四七社成員、國際筆會德國中心理事、柏林藝術科學院院士、德意志語言文學科學院院士。

出版前言

這也姑且算個序吧。我一向為別人的書做序,但從沒想到會為自己的譯作寫序言。原來以為盡心盡力譯完這幾十萬字的小說,保證了質量,就很欣慰,長舒一口氣了;但當我和朋友提到殺青譯稿,完事大吉,我要去休假的時候,朋友說:且慢!你還要為此寫篇序言,也就是自己評價此書吧。我問:不寫不行嗎?答曰:這是出版社的要求。既是“任務”,硬著頭皮也只能“照辦”啦!
我原來倒是考慮過,等這本書一出來,趕緊先送一本給我敬佩的一位朋友,他很有文才,他的文章也時常見於各報刊,既是這樣一本“好看”的書,用個俗語,即“可讀性”強的書,經他介紹給讀者,使中國讀者知道和認識這位德國作家的作品,不是件趣事嘛!特別是使讀者品味、思索之後得到收穫和啟迪。
小說作者,馬丁·瓦爾澤(Martin Walser)是德國著名小說家。他的書讀者很多,老少鹹宜;多是些內容深刻,具有辛辣諷刺意味的現實主義小說。在翻譯本書的過程中,由於作者令人玩味的諷刺筆法和作品一定的難度,儘管頗費腦筋和周折,但也有很多的樂趣。小說寫的是上世紀50年代前後,作者身邊的上流社會當中發生的故事,它雖沒有驚險的情節、跌宕起伏的內容,但像猛烈的暴風雨的場面,書中兩個自殺人物的故事等等也都耐人尋味!當初我一拿起這本書,便愛不釋手了。
這緣於我這個人有一個小癖好:讀書和譯書喜歡內容深刻、有味道,當然也就是翻譯起來難度較大的作品。而這位文壇老將馬丁·瓦爾澤不愧是德國文學界之奇才,他筆下的故事細膩、深刻,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入木三分,雖無動作片那樣處處有驚險,但讀起來也頗“過癮”,感到文學水平很不一般,他在刻畫人物的心理狀態,特別是時常採用“意識流”的手法,有時甚至不太好懂,但讀他的書確實是一種藝術享受。更重要的是,能得到不少啟迪和借鑑,自然是受益匪淺啦!
一次,和丈夫一起應邀在德國使館公使耶思夫婦家做客。公使知道我正在翻譯瓦爾澤老先生的書,非常高興,表示能把這位作家的作品介紹到中國令人欣慰。我談起我的興趣是翻譯難度較大、故事細膩、哲理深刻的東西,把難度大的工作視為一種快樂!因此,以前我倆在業餘時間譯書時,把托馬斯·曼的小說做為首選,也是因為越是這樣的作品越能細細品味,其樂無窮!公使先生不無贊同地說:“難度較大、文字艱深的東西往往內容深刻。瓦爾澤是個很有成就的老作家,但他一個時期與另一個時期寫的小說內容與筆法會完全不同。”他說著,隨即起身從書架上取下一本馬丁·瓦爾澤1998年出版的作品,是一本400多頁的長篇小說,題目叫《趵突泉》,說:“你拿去讀一讀吧!你讀完會知道這本書與瓦爾澤的這篇描寫上世紀50年代的小說《菲利普斯堡的婚事》迥然不同。”
《婚事》一書,共約二十多萬字(原文344頁),分四章,每一章又分三至四個小節。各章均有重點人物,又中間穿插、交錯著一些相關人物。男男女女、各色人物等,均脫離不開德國的這一小城市菲利普斯堡的上流社會。作者不是要介紹菲城的幾樁婚事,幾個家庭,而是要用火辣辣的諷刺、令人忍俊不禁的詼諧、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畫,向我們展示上流社會中種種黑暗與骯髒,讀起來仿佛不是作者在描寫他們,而是他們自己一個個出來“亮相”。人物形象在瓦爾澤筆下,真可用“栩栩如生”來形容。
這些人物,有的(如大律師)道德敗壞、知法犯法、品質惡劣、陰一套陽一套。有的長於拍馬鑽營,哄上欺下。有的身為官員,自視高人一等,盛氣凌人,胡作非為。而在瓦爾澤的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往往是上流社會的犧牲品,或至少是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的人物。當然也有例外,像福克曼夫人則是一個風流、浪漫、搔首弄姿、虛榮心極強的女人。她自視懂得欣賞藝術、自命不凡,與她家中另兩個角色相比(一個是她的丈夫,埋頭業務,少言寡語,而對一切事物有精闢的見解;另一個是她的獨生女兒安妮,古板、踏實,對愛情嚴肅、真誠,與其母形成很大的反差),她不但不顯可愛之處,相反卻令人厭煩。
這的確很像一部德國在上世紀50年代的小小的“官場現形記”——當然,這裡涉及的範圍是作者熟悉的官員,電台經理、國家歌劇院辦公室主任、企業家、律師、醫生等人。作者的文字生動、流暢。刻畫人物更是其專長,信筆寫來,每個人物都描寫得十分“到位”,淋漓盡致。
而作者在向讀者描述上流社會人物故事之餘,既老到又不經意地描寫了下層社會的人物與生活,他們勤勞,為生活掙錢,疲於奔命,他們的心理狀態和愛情生活也是複雜的和豐富的。這些情節在小說中既顯得是情理之中又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儘管有時著墨不多,但卻十分精彩,把勞苦大眾的生活描述得很有深度,有聲有色,有血有肉。當然,這是作者不經意地寫出下層老百姓生活的窮困、難挨,痛苦與無奈;也反映出在上世紀50年代,二次大戰剛結束時,經濟還不很發達,百廢待興,許多方面還極為落後的狀況。
至於本書中一些男女之間的偷情苟歡,還有上流社會那些官員、醫生、律師的人格上的兩重性,表面正經,仁人君子,道貌岸然,背地裡玩弄女性,以及他們在愛情方面的虛偽、貪婪與自私自利等劣跡,我就不在此多作贅述了。不過,老作家瓦爾澤在性方面的描寫與我多年來讀過的幾十上百部小說相比,不僅是頗有特色,而且有時頗有些露骨之嫌了。
馬丁·瓦爾澤,1927年出生於瓦塞堡,後一直生活在博登湖畔的努斯多夫。從1955年起,他的作品陸續由德國著名的蘇爾坎普出版社出版。作者如今雖已過古稀之年,但仍勤于思考,孜孜不倦,筆耕不止。
瓦爾澤近年來的作品有:《對童年時代的捍衛》(1991年),《芬克斯戰爭》(1993年),《進涌的流泉》(1998年),《批評家之死》(2002年)。而最令讀者和作家本人感到欣慰的是,1997年出版了12卷本的《馬丁·瓦爾澤全集》,這是德國文藝出版界的一件大事。
我想,明年我如能再去德國訪問,或許有緣的話,能去拜訪這位知名的、勤奮耕耘的、令我敬佩的老作家馬丁·瓦爾澤。中國方面如果有機會邀請他訪華,與中國讀者見面,親自介紹他的作品,將是一件極有益的事。
但願老年朋友,以及不熟悉那個時代和歷史背景的中青年朋友都愛讀這本書。朋友,如果讀書已成為您的一種樂趣與享受,如果您想讀一本書為了學習點兒什麼新的東西,或說“發現”一些什麼,那么,你就讀一讀這本小說吧!它會使您認識那離你久遠的歷史,使您了解您從未接觸和認識過的歐洲上層社會和人物,尤其是其黑暗面。
朋友,本書中可圈可點之處不少,就憑你自己去發現和挖掘。如您能探得其中內涵,那么,您就能慢慢讀懂作者的本意。最令我重視的是,瓦爾澤對醜惡的揭露是不留一點兒情面的。看看那些醜惡的嘴臉,再回過頭看看我們周圍一些腐敗分子的嘴臉、一些道貌岸然之徒的虛偽性,你不由感嘆他們真是如出一轍!
但願像瓦爾澤這樣德高望重的德國老作家的作品的中譯本,能給中國翻譯出版界帶來一個小小的新的“亮點”,會引起我們中國讀者的共鳴和思索。
胡君亶

圖書目錄

譯本序
第一章結識
第二章死亡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
第三章雨夜訂婚
第四章戲劇季節的試用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