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
2006年6月的一天,北京軍區總醫院。華燈初上時。
枯瘦的華益慰身上插滿管子,深陷在白色的病床里。
此刻,這位一生救助過數千位病人的外科醫生從昏迷中醒來,顫巍巍地抬起右手,仿佛再一次舉起手術刀……老伴張燕容明白,這次他的刀鋒所向,是藏在自己靈魂深處的那塊心病——一個退了9年沒退掉的“紅包”。
“那位扔下紅包就跑的患者找到了,錢也退了。”張燕容附在他耳邊輕輕地說。
華益慰笑了。清癯的臉上,露出淨水沐浴後的快樂。
“乘人之危,根本不配當醫生”
工作事跡
華益慰是我國著名的外科專家,醫術精湛,有“華一刀”的美譽。慕名找他看病的人,按照當下流行的“規矩”,在上手術台前一定要送個“紅包”心裡才踏實。
9年前,張秋海的老伴患小腸癌,華益慰三次為她做手術,手術非常成功。臨出院時,張秋海將1000元錢放在華益慰的辦公桌上,轉身出門,華益慰追之不及。以後華益慰找過張秋海幾次,都沒找到,華益慰便以張秋海的名字,將錢存進了銀行,這張存摺在華益慰的辦公室一放就是9年。華益慰的老伴費盡周折終於找到了張秋海。張秋海聽到華主任病危的訊息,禁不住失聲痛哭。他說:“我要把這個存摺交給組織,讓它成為教育醫務人員的一個教材。”
華益慰醫德高尚,“一輩子沒做過一件對不起病人的事”,從醫56年,沒收過病人一個“紅包”。他說:“廉潔是醫生的本分。貪財圖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當醫生。”
1992年9月,王宏敏患胃癌住進北京軍區總醫院外一科。朋友和病友都告訴她,這個科的主任華益慰,不但醫術高超,而且醫德也好,請他做手術肯定錯不了。一天早上,華益慰來到她病床前,她便懇求其一定要為她親自主刀。華益慰當時就微笑著答應了。王宏敏想:人家雖然答應了,但這么一個大主任、大專家能為咱做手術,怎么著也得表示表示。於是,她就向病友打聽,應該送多少錢為好。誰知一連問了幾個人,都說華主任是從來不收禮的。術前怕病人不放心,他收下,術後一定會退回來。王宏敏只好作罷。
現在的王宏敏,面色紅潤,身體健壯,誰都不相信她是一個胃被切掉五分之四的癌症患者。王宏敏說,我雖然不幸得了癌症,但遇到華主任這樣的好大夫,三生有幸!
冬天手涼,他必先把手搓熱,再接觸病人
16歲的農村姑娘李瑩,前兩年發現左側的乳腺上長個腫物,由於怕羞,不願開口告訴家人,一直忍到流出膿血才被父母發現。父母把她送到軍區總醫院時,已經準備下班的華主任,馬上為她做檢查。小姑娘身上因腫物破潰又不能洗澡,腥臭難聞。她含淚望著華主任:“老爺爺,俺太髒了,你不嫌棄嗎?”華益慰慈愛地安慰她:“沒關係,爺爺不怕!”
華益慰一輩子恪守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職業操守,在他眼裡,病人都是親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有一位從偏遠地區來的老人,腸子粘連得非常嚴重。眼看生命危在旦夕,幾經周折找到華益慰。面對這么難治的病人,華益慰沒有拒絕,為他做了手術。術中發現患者的腸子粘連得就像是“坨了的麵條”,剝離非常艱難。一個多月後,這位病人痊癒了。出院時,他緊緊握住華益慰的手說:“俺幸虧遇到了您,要不這條命早沒了。可是,您錢不收,飯也不吃,那就讓俺給您磕個頭吧!”說著就要下跪。華益慰急忙扶住他說:“你能健康地回家,就是對我最好的報答了。”
華益慰每次在給病人做檢查前,都將聽診器放進自己的內衣里,或放在手心裡焐熱;冬天手涼,他必先把手搓熱,然後再接觸病人。華益慰的這個行醫習慣,堅守了56年。許多病人說:“看到他,我們就心裡踏實了,能遇到這么好的醫生是我們病人的福分。”
椎體骨折,他仍每周做兩三台大手術
1998年退休後,華主任還堅持每周出門診;各地慕名找他看病的人很多,常常是下班時間到了,病人還沒有看完,他總是堅持什麼時候看完病人才休息。他把一生都獻給了自己鍾愛的醫學事業,即使病情危重,想著的還是病人。華益慰第一次接受手術,胃全切除後,由於食道返流,嘔吐嚴重,非常痛苦。當他聽說病房裡有一位和他情況類似的患者準備手術時,他立即拉住外一科主任於聰慧的手,認真叮囑道:“以後遇到這樣的病人,能保留一部分胃就保留一部分,病人術後生活質量會好些。如果一點胃都不能保留,寧肯不做。”
2005年7月25日,華益慰做完他一生中為病人做的最後一例手術,第二天便住進病房。幾天后,他被確診為晚期胃癌作了全胃切除手術。術前給華益慰查體,大家才知道,華益慰不僅患有頸椎病、腰椎病,而且還患有陳舊性壓縮性椎體骨折和呼吸暫停綜合症。一位年過七旬的外科老專家,椎體早就骨折,每周還要堅持做兩三台大手術。人們難以想像,華益慰是靠著什麼做完一台台手術的!
華益慰迄今已接受了三次手術。躺在病床上,他還常常與科里的醫生探討胃癌的診斷治療。結合自己三次檢查不能確診、行全胃切除術後分泌物多的特殊情況,華益慰提出死後屍檢的要求,希望能有所發現,以供後人借鑑。
考慮到自己的時間不多了,第二次手術後他把家人叫到病床前,讓兒子執筆寫下遺囑:不發訃告,不作遺體告別,不保留骨灰,自願作遺體解剖;對疾病的診斷和醫學研究有價值標本可以保留。
“臨床醫生的主業,是為病人治病”
華益慰的座右銘是:淡泊寧靜,敬業樂群。華益慰常年工作在臨床第一線,每年要做大量的手術,因此他雖在外科界知名度較高,但卻少有“光環”,他不是“博導”,亦非“碩導”,職稱只是主任醫師。華益慰從醫56年,只發表專業學術論文16篇,參與編著的《手術學全集》獲1999年度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獲醫療成果三等獎一次,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數量算不得多。
他從不刻意追求頭銜、論文和獎項。不是他沒有能力,只是他一輩子就認準一個角色———醫生。他說:“臨床醫生的主業,是為病人治病。”武警總醫院普外科主任張新國說:“那時候我們經常請老爺子(指華益慰)修改論文,經常是老爺子添加字數超過原來論文的字數。我們想在論文上署上老爺子的名字,他每次都堅決地說,不要署我的名。”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他就注意到國際上的乳腺癌綜合治療新思路,提出應該加強和內科的協作,對於適合的病人應先由內科進行化療,當瘤體縮小後再行手術。於是,他和解放軍307醫院的宋三泰教授密切合作,為此做了大量臨床工作。1999年,宋三泰教授把已經發表的一系列文章整理後,準備申報臨床成果獎。他徵求華益慰的意見說:“您是這個工作的發起人之一,名字是否排在前面?”華益慰誠懇地說:“我只做了開頭的一點點工作,後面的大量工作是你帶領年輕人完成的,千萬不要署我的名字。”這一成果獲得全軍醫學臨床成果二等獎。2004年,在這一成果的基礎上,宋三泰主持的乳腺癌治療工作又得到進一步的充實和發展,準備申報更高獎項。宋三泰再次和華益慰商量,說:“這次報獎可以有更多的人署名,是否把您的名字署上?”華益慰說:“這些年我沒有參加實際工作,你們做的工作非常紮實,我同意報獎,還是讓做實際工作的年輕人署名吧。”後來,這一成果獲得了全軍醫學臨床成果一等獎。
華益慰一生最大的“成果”,就是幾千個經他精心救治的患者,還有他幫帶的200餘名外科醫生。
“老華來了,我就放心”
著名外科專家、北京醫院名譽院長吳蔚然,有時遇到一些特殊病人需會診,就會想到華益慰,他說:“老華來了,我就放心!”
華益慰醫術精湛,但對稱他“華一刀”並不認同。他開玩笑說:“你看那個‘匠’字,就這么一斤東西,卻連自己的口都糊不住。”他叮囑他的學生:外科醫生應該是對疾病全過程了如指掌,對疾病轉歸有正確意見,對病人心理和生活狀態充滿人文關懷的學者,千萬不能把自己降低為“一把刀吃遍天”的手術匠。
人們常說外科手術是“良心活”——刀口一縫,醫生手術做得怎樣,只能靠病人身體去體驗了。在華益慰的手術記錄本上,記著每一例手術的情況。每一次手術前,他都會與助手一起反覆研究手術方案,刀口從哪下,切多深多長,他都有縝密的準備。他的手術以層次分明、精確細膩、出血少、恢復快而備受同行讚譽。
新疆石油管理局有20多位癌症患者慕名從克拉瑪依、石河子等地遠道而來,都是華益慰做的手術,很少有復發的。新疆石油管理局職工劉樹河1993年被診斷為胃癌,經過華益慰手術,胃被切除4/5,至今健康地工作著。華主任高超的醫術在油田傳為佳話。去年7月25日早晨,華益慰像往常一樣上班,對護士長章曉莉說:“我昨天做了一個胃腸造影,情況不太好,胃的蠕動比較慢,最近就不要再給我收病人了。”護士長一聽,衝口問了一句:“該不是‘皮革胃’吧?”
我最擔心的就是這個。”華益慰平靜地說。
護士長几乎驚呆了:“皮革胃”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胃癌。華主任搞了一輩子消化外科,比誰都清楚他的身體裡發生了什麼。“主任,今天這台手術就算了,讓別的醫生做吧,您還是趕緊去做檢查。”華益慰搖搖頭:“這台手術是病人點名要我做的,我不能讓人家失望。”
兩個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華益慰手裡的手術刀像往常一樣精確而細膩。第二天,華益慰住進病房。8天后,他被確診為晚期胃癌,做了全胃切除術。
“整整12個小時,華主任始終站在一旁”
華益慰出生於天津的一個醫學世家,1950年由南開中學保薦至協和醫學院,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8年制醫學生。1953年回響祖國號召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在第四軍醫大學附屬醫院任軍醫,主要從事胃腸、甲狀腺、乳腺等普通外科臨床工作。
華益慰在醫術上有高超技藝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積累的這些財富傳給年輕人。他說:“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都要告訴年輕醫生,避免他們走彎路。”給病人查體時,他會帶著年輕醫生,給他們講解分析診斷不同疾病的要領;手術時,關鍵步驟他都會對年輕醫生講解再三,手把手地教他們體會操作手感;年輕醫生主刀時,他放手不放眼,常常在關鍵處說上幾句話,或是默默地遞上一把最適用的手術器械,使他們感到心中有底。作為外科知名專家,他希望年輕人能站在自己的肩上,立得更高,看得更遠。北京軍區總醫院副主任醫師郭一濱說:“我剛調到醫院不久,華主任就放手讓我當主刀,他當配角。記得有一次,一名患者做胰腺十二指腸切除手術,這是我做的第一例大手術,心情十分緊張,擔心做不好。華主任鼓勵我大膽做,把手術中應注意的事項反覆進行交待。手術從早上8點一直到晚上8點,整整12個小時,華主任始終站在一旁,關注手術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手術成功了,我很高興,華主任比我還高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華益慰幫帶下成長起來的醫生有200多人,如今他們都已經是軍內各醫院普外科的業務骨幹,有不少成為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