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成立於2006年,是以學校理工優勢學科為背景,文理交叉為特色的新型學院。學院是“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專利試點單位”、“上海市法律碩士專業研究生教育創新計畫項目”承接單位。 學院下設法律系、法律專業碩士(JM)教育管理中心、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法社會學研究中心、能源和資源環境法研究中心、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等機構。學院現有教職員工35名,專任教師2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名,教授8名,副教授12名,講師7名,有海外留學經歷的14名,國內外兼職教授18人。 法學院依託華東理工大學的理工學科優勢,形成了以法律社會學、智慧財產權和食品藥品監管等研究為代表,以“強化優勢、突出特色、相互支撐”為特色的學科體系。學院現有法學、智慧財產權第二學士學位兩個本科專業。學院現有法社會學博士學位授權點,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法學理論、刑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等五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法律碩士(法學、非法學)專業學位授權點,包括智慧財產權、食品藥品監管、律師服務與公司法務、經濟法學等研究方向。 法學院畢業學生能夠勝任公檢法司、律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法律相關工作,近年來研究生就業率和留滬工作戶籍申請通過率均為100%。學院先後與國內20餘家法院、律師事務所、專利所及企業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定並建立了實習基地,同時學院還擁有一流的模擬法庭實驗室和法學專業實訓中心。

基本信息

學院概況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成立於2006年,是以學校理工優勢學科為背景,文理交叉為特色的新型學院。學院下設法律系、法律專業碩士(JM)教育管理中心、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法社會學研究中心、能源和資源環境法研究中心、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等機構。學院現有教職員工35名,專任教師2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名,教授8名,副教授12名,講師7名,有海外留學經歷的14名,國內外兼職教授18人。

法學院依託華東理工大學的理工學科優勢,在“融入法學主流、彰顯交叉特色”的學科建設思想指導下,形成了以法律社會學、智慧財產權和食品藥品監管等研究為代表,以“強化優勢、突出特色、相互支撐”為特色的學科體系。學院現有法學、智慧財產權第二學士學位兩個本科專業。

法學院現有法社會學博士學位授權點,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法學理論、刑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等五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JM法律碩士(法學、非法學)專業學位授權點,包括智慧財產權、食品藥品監管、律師服務與公司法務、經濟法學等四個研究方向。另外,還擁有非全日製法律碩士JM 招生資格。法學專業以“寬口徑,厚基礎,重理論,重能力”為辦學的基本理念,致力於培養具有紮實的法學理論基礎和廣博的專業知識,熟悉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法學院畢業學生能夠勝任公檢法司、律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法律相關工作,近年來研究生就業率和留滬工作戶籍申請通過率均為100%。學院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先後與國內20餘家法院、律師事務所、專利所及企業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定並建立了實習基地;同時學院還擁有一流的模擬法庭實驗室和法學專業實訓中心。近年來,學院先後成為“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專利試點單位”、“上海市法律碩士專業研究生教育創新計畫項目”承接單位。

法學院的科研實力雄厚,近年來,先後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省部級以上項目60多項,2012年以來出版“華東理工大學卓越法律文庫”系列等專著與教材35部,發表《中國法學》等CSSCI期刊論文117篇(不含擴展版),其中有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法學院十分重視和世界知名大學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已經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院、俄亥俄州立大學法學院、密西根州立大學法學院、芝加哥肯特法學院,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法學院、莫道克大學法學院,日本北海道大學法學院、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法學院、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法學院等國家的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和姐妹院校,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師生交流、交換和假期遊學項目。

人才基地

上海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

根據《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員會關於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的若干意見》的檔案精神,為深化高等法學教育改革,積極推進國家法治建設和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為全國特別是上海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法律人才,上海市教委實施上海卓越法學教育計畫。

華東理工大學“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依託學校理工科特色,有利於深化法學教育教學改革,是上海市首批的六個“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基地致力於探索創新一套開放、多樣、符合上海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法律人才培養體制;培養造就一批能適應、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法治建設和國際化進程的卓越法律人才。

辦學規模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是以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學院法律係為依託發展成長起來的以文科教育為主、兼具校理科教育優勢的文理交叉綜合性法學院。本學院注重以能源法、環境法和智慧財產權法為研究特色,始終堅持科研和教學同步發展,在此基礎上著重突出發揮科研實力。

現法學院下設法律系,法律專業碩士(JM)教育管理中心、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法社會學研究中心、能源和資源環境法研究中心、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等機構。現有法社會學博士學位授權點,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法學理論、刑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等五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法律碩士(法學、非法學)專業學位授權點,包括智慧財產權、食品藥品監管、律師服務與公司法務、經濟法學等研究方向。法學院在編教職人員35名,專任教師2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名,教授8名,副教授12名,講師7名,有海外留學經歷的14名,國內外兼職教授18人。

能源和資源環境法研究中心充分利用了華東理工大學資源、能源與環境科學的優勢學科背景,強調文理交叉的研究模式,著眼資源、能源和環境保護的制度研究;法社會學研究中心以法律學和法史學碩士點為依託,廣泛聚集國內和上海法社會學人形成研究團隊,以法律社會學基地為基礎,輻射法律文化、法理學(法哲學)、憲法與行政法學領域的學科建設;智慧財產權法研究中心廣邀國內外專家,整合校內資源,以工業產權制度作為重點研究方向,並積極為科技產業化和科研成果商品化提供法律服務和人才培訓。

法學院堅持以科研促教學,倡導科研與教學互動。近年來,法學院教師在國家級核心期刊和省部級報刊及國外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了許多高質量的學術論文,規劃出版了一系列有影響、具有自身特色的專著與教材,並連年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法務部和上海市等省部級以上課題以及國家立法研究課題。

法學院長期以“寬口徑,厚基礎,重理論,重能力”為辦學宗旨,不斷完善課程設定,最佳化學生的知識結構,以致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法學院注重課本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確保完成國家規定教學任務以外,利用課餘時間舉辦各種法律座談會、交流會,讓學生能夠有充分的機會將課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學院還特別注重教學與國際化的銜接,廣邀國內外著名學者共同進行研究。

為讓學生參與各項社會實踐活動,與國家發改委能源辦、全國人大環資委、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上海市人大立法研究所、上海市各級法院、檢察院、上海市知識產權局、上海市發改委、上海市環保局、上海市節能辦等有關司法機關、政府及非政府部門均建立了密切合作關係,在決策諮詢、研究生培養、項目調研、法律業務培訓、學生社會實踐等方面進行了成功的合作。

交流合作

法學院十分注重並不斷拓展與海外的交流與合作。2005年以來,先後有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教授史蒂芬、德國科隆大學刑法研究所所長希爾思、WTO爭端解決機構專家組專家、韓國高麗大學法學院樸魯馨教授,韓國京畿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國醫療法學會會長石熙泰、台灣智慧產權協會會長、台灣交通大學教授蔡坤財教授、台灣大學校長特別助理陳益明教授等來該院交流訪問,並給該院學生開設講座。先後與美、法、德、日、英、加、澳、韓等已開發國家的十幾所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並就人員互派、學習進修、研究生培養、合作開展科學研究等簽訂了各種協定。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全體教職人員正以“創辦特色鮮明、國內的法學院”為目標,齊心協力,加快發展步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