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江西省進賢文港鎮地外贛撫平原,是聞名遐邇的毛筆之鄉,被譽為“華復筆都”,東靠316國道、京福高速公路,北鄰溫厚高速公路,西有撫河流而下,是北宋宰相、著名詞人晏殊的故里。全鎮轄16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總面積5433平方公里(其中小城鎮面積3.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000畝,人口7萬人,其中城鎮居住人口4萬人,是城鎮化率較高的鄉鎮。
概述
毛筆乃文房四寶之一。進賢縣文港鎮是北宋著名詞人晏殊的故里,是聞名遐邇的毛筆之鄉,被譽為“華夏筆都”。文港,早在唐初,已有筆市,而生產毛筆的歷史更為源遠流長,相傳在二千一百多年前,制筆技藝是由秦朝時期的鹹陽人郭解、朱興傳授而來。東晉時期,臨川內史、書法家王羲之專用文港毛筆,故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有“光照臨川之筆”的頌賦(文港1969年前屬臨川管轄)。清代,文港前塘鄒家人在武漢經營“紫光閣”毛筆連鎖店,生意興隆;還有名曰周虎臣的人在上海開設筆莊,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親筆為其題“周虎臣”匾額,勒其製作精緻御用貢筆,定期上奉朝廷;另外,文港鎮亦有“紫光閣”、“文照軒”等名筆店鋪。當時,文港的毛筆,不僅暢銷國內,且遠銷越南、緬甸、日本、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譽滿中外。至30年代,文港製筆藝人已遍及全國十多個省市,鎮內擁有50人以上的制筆廠不下20家。“文革”十年動亂期間,受“大割資本主義尾巴”極左風潮的席捲,文港的制筆業幾乎被迫停產。改革開放後,傳統的文港毛筆生產廠(家庭作坊)1400多家,從業人員達6000餘人,並且形成了全國最大的毛筆市場,全國各地的毛筆商雲集文港,而文港又有5000餘人遍布全國銷售毛筆,文港的毛筆產銷量占全國份額的50%,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格局,產品暢銷國內外。文港毛筆
歷史悠久,世代相傳,工藝純熟,配料均勻,製作精湛,採用優質山羊毛、山兔毛、黃狼尾毛、香狸子毛等主要原料,按傳統工藝製作而成,毛皮筆之四德“尖、齊、圓、健”兼備,即筆頭尖、筆鋒齊、筆身圓、毛體健,軟、硬、柔集一體,剛中有柔,能硬能軟,吸水性強,書寫流利,鋒如一根線,下筆鐵劃銀鉤,收得攏,撤得開,得心應手,揮灑自如。文港毛筆,大如掃帚小如針,品種繁多,筆類齊全,分狼毫、羊毫、紫毫、石獾、斗筆、眉筆、條屏、排刷8大類共1000餘個品種。文港毛筆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大膽進行工藝創新和質量提升,現在的毛筆筆頭色彩斑斕,紅、白、黃、綠、青、蘭、紫七色俱全;筆桿形態各異,外形美觀,竹木的繼承傳統,牛骨的典雅大方,有機玻璃的光亮透明,陶瓷的潔白如玉,景泰蘭的古樸新穎,象牙的端莊貴重,經久耐用,各具特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原黨和國家領導人喬石、楚圖南、葉飛、趙朴初以及啟功、舒同等書畫名家用了文港毛筆後,都題詩作畫,深表讚嘆。文港毛筆,自古至今,久負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