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

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

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成立於2013年,由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工作和套用心理學專業德籍教授張威博士創立,作為一個專業社會工作機構,以社會工作科學,教育和實踐並進的理念,開展專業的兒童與青少年以及家庭工作。並在中國首次推行全新的教育理念: 親職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學為一體的教育體系。主要面向兒童、青少年和家庭提供專業化社會工作諮詢與服務。截至2014年7月份已服務家庭總計約400個。

基本介紹

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同“華仁”、“華仁中心”)機構成立於2013年初。2011年以來,張威教授一心想要填補國內的社會教育學領域的空白,為青少年、兒童和家庭服務。張威希望,在四川大學開設社會教育學/社會工作理論課程,以及在錦江區發展社會教育學/社會工作實踐為樣本,為建設基於中國國情的教育工作理論和實踐模式提供依據。她希望社會教育學作為第三個教育領域能夠在國內建立發展起來,對學校教育、親職教育進行補充和協助。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部分套用心理學專業的研究生均在華仁實習和實踐。除了完善教學、服務百姓的功能以外,華仁也非常注重社會工作研究,研究的目的不僅只是為了社會工作的學科建設和學科發展,更是為了將最新成果用於服務民眾、使百姓真正受益。

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的宗旨 :

以社會工作科學,教育和實踐並進的理念,開展專業的兒童與青少年以及家庭工作。並在中國首次推行全新的教育理念: 親職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學為一體 育體系。

中心在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和錦江區團委的支持下,由張威教授指導和規劃,充分利用和發揮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工作在理論和師資方面的優勢,與政府各部門合作下將成都市的兒童與青少年工作以及家庭工作完善起來,以兒童與青少年工作中的“孩子成績問題”為突破口,全面展開各項社會工作。最大程度地幫助需要幫助的群體,同時促進社會工作中此領域的研究與教學。

本機構開展兒童與青少年專業工作的主要方式:流動型和半固定型
流動型一詞基於“來”結構或“去”結構。“來”結構是指服務對象如家長自己來到服務機構接受諮詢(親職教育諮詢);或兒童自己找到服務機構要求幫助(兒童與青少年諮詢)。“去”結構是指專業服務人員如家庭社會工作者去服務對象處,如進入家庭、進行工作(“家庭社會工作”)。
半固定型工作比如是“兒童日托服務或教育輔導小組”:兒童或青少年白天(如假期)逗留於教育輔導小組、晚上回家。流動型和半固定型工作以協助和補充親職教育為目的,它與取代親職教育的固定型工作相對。


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主要開展以下四個方面的服務:

一、預防性與諮詢性社會工作

1 、小學生行為教育培訓班

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在學生學期期間每周一至周五,晚上19:00-21:00,免費為小學生們開設“小學生綜合素質,行為教育培訓班”。 這個班的功能在於補充家庭和學校教育,尤其是補充親職教育。

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向孩子們提供一個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同輩群體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孩子們通過老師的輔導和鼓勵,慢慢能形成一種邏輯思維能力,最終能形成判斷力。孩子們將會自我判斷,哪些事是應該做的,哪些事則不應該做。

2 、學校社會工作 - 親職教育工作

秉著以預防為重點的原則,華仁將與國小合作,對國小的新生就開始展開各種的幫助服務。因為11歲前的孩子還具備很好的可塑性,越是年齡偏大,工作的難度就越大。我們要在一開始就要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讓他們快樂、健康、積極的成長。這必須要家長的全力配合!

3 、學校社會工作 - 教師培訓講座

社會教育學的功能是補充或替代親職教育和學校教育, 幫助的對象除了兒童和家庭外還有學校。學校教育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節,因此作為教育孩子的學校老師也必須了解社會教育學的理論和內涵。一方面,家長必須承擔起對孩子的親職教育;另一方面,學校老師出了教授知識外,還應該給孩子關愛。

4 、社區親職教育普及講座

5 、兒童青少年才藝展示

6 、兒童成長小組

華仁為孩子提供的一個平台。在這個平台中,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和影響,幫助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培養和提高兒童的綜合素質與社會能力;讓小組成員在小組過程中學會團結合作,培養團結友善的團隊關係,形成一個團隊意識。

過程和目的:

(1)加深社工與小組成員相互認識;

(2)通過團隊建設,讓小組成員建立團結友善的團隊關係;

(3)初步讓成員在活動中感受到壓力,並分析自己的壓力來源;

(4)通過小組活動,讓小組成員在感受遊戲帶來快樂;

(5)同時,讓小組成員學會科學地釋放壓力。

(6)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和影響,幫助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培養和提高兒童的綜合素質與社會能力

(7)通過對孩子的了解和觀察,判斷孩子還需要哪方面的幫助。並將孩子轉入下一階段的工作中。

7 、家庭小組

家庭小組工作是社會工作中的一種工作形式,“華仁式的家庭小組工作”既具有極強的理論根基,也極具人性化。工作針對3-4個家庭,由2名以上的諮詢員設計並主持。工作場面輕鬆歡快,在這樣一種場景下,諮詢員象主持人一樣引導各個家庭成員。幫助他們相互溝通,比如,讓家庭的成員上演生活中家庭矛盾的真實一幕。然後引導大家去分判斷,在一個家庭衝突再現後,當事者往往才能冷靜地,理智地反思。正如有了鏡子我們才知道自己長得象什麼樣子。此時諮詢員會由此往更深層次挖掘,慢慢讓家庭的各個成員學會理智地、健康地溝通。相互了解對方的想法和意願,在此基礎上構建新的溝通模式。

8 、兒童與青少年諮詢

很多孩子處於一種矛盾的環境當中,在家裡感覺被父母“看不起”;在學校里被同學和老師“看不起”。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孩子會逃避矛盾的環境並試圖去尋找“第三環境”。 為了全面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華仁的工作必須涉及家庭和學校。華仁的工作也不是單一環節的對受助對象進行幫助,而是系統性的幫助。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諮詢員們不是機械地套用理論和方法,而是嚴格按照張威博士提出的反思性社會工作的原理,跨理論和跨方法地進行工作。這是國內首創的社會工作方法,也是英美國家和香港台灣地區不具備的。

9 、家庭諮詢

家庭諮詢在社會工作領域中屬於“社會工作諮詢”。社會工作諮詢又屬於典型的“來模式”,即服務對象有需求時,主動找上門尋求服務。但在中國,因為“社會工作諮詢”一詞對大多數人來說非常陌生,有些人只知道“心理諮詢”,而且大家一想到“心理諮詢”就認為是“有病的人”才會找心理醫生,因此大多人會有牴觸心理。雖然“社會工作諮詢”與“心理諮詢”不完全等同(二者在深度上相似,但在寬度上:社會工作諮詢員所考慮的因素會更多一些,如日常生活狀況),但期望大家主動找上門,在中國是很不現實的。

華人社會工作發展中心不提倡在社區居民區宣傳、招募、甚至拿著調查問卷挨個詢問的做法,這樣做既花錢又花精力,且效果會很差。我們提倡簡單、有效、快捷、主動、使人信服的方式,而絕非被動地“兜售”。

在獲得服務對象的同時,華仁中心對即將上崗的所有諮詢員進行上崗前培訓。“崗前培訓”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社會教育學”的理念與思想、華仁中心所提供的服務項目有哪些功能和目的、諮詢員所應具備的責任心、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工作過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障礙和困難以及如何應對、工作過程中的常規注意事項等等。

二、介入性社會工作

1 、學校社會工作(進入學校)

2 、家庭社會工作(進入家庭)

3 、兒童青少年社會工作

三、質量管理與質量發展

社會工作督導

為了長期有效地確保社會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推動社會工作質量管理的規範化與系統化發展,需要建立評估體系。本機構可受政府部門或其他社會服務機構的委託,為其他社會服務機構提供外部評估。

對社會服務機構的質量評估可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一巨觀層面,主要指該機構所處城市/城區的基本建設和基本設施質量;二微觀層面,主要指該機構內三個層面的質量:結構性質量(框架條件)、過程性質量(行為過程)、結果性質量(“產出”結果)。

此外,本機構亦為其他社會服務機構提供督導。此處所講的督導並非是指:經驗豐富的專業社工對新手的技術性指導。真正的督導不僅僅停留於技術支持層面,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專業助人行為、是一種面向專業助人者的專業性諮詢和繼續教育。因此,督導是一種對助人者的幫助、對諮詢者的諮詢。督導能協助專業助人者(如社工、心理工作者等)提高自助能力、是預防專業助人者出現“助人者症狀”和“職業衰竭”狀態最為有效和必要的措施。

督導形式主要分兩種:內部督導和外部督導。內部督導又分三種:領導對員工進行督導;同事小組督導/小組討論;在機構內確定固定的督導員,專門為本機構所有員工提供督導。外部督導員應具備兩種能力:一對所督導的工作領域有所了解,二具備所需的諮詢和督導能力。本機構提供以下兩方面的督導服務: 一為其他機構提供外部督導; 二為其他機構培訓內部督導員。

四、研究,交流和培訓

以“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為平台,開展社會工作專業領域的學術理論與實務經驗交流與培訓: 如高等院校與社區的交流、社會服務組織之間的交流、為志願者、社區工作人員或其他社會服務機構員工提供的專業培訓。通過多方位、多層面的專業交流與培訓,推動本土社會工作專業化與職業化的結合與發展進程。

本機構的一切開銷均由張威教授和陳曦明先生私人承擔,沒有任何外來支持。

註:2014年7月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向機構以個人名義捐贈500歐元,這是華仁的第一筆捐款。

地址

成都市錦江區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

成都市錦江區大田坎街/席草田巷15號

主要事件

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 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

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

2014年7月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成都的第一站是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與心理學系的德籍教授張威博士所創辦的社會工作專業機構“成都市錦江區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上午9點50分默克爾總理的車隊準時到達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張威教授和陳曦明主任在門口迎接。默克爾總理下車後,與張威教授和陳曦明主任握手並向他們表示問候。當張威教授自我介紹時,默克爾總理微笑著說:“我知道你”。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的小朋友向總理獻上鮮花,默克爾與張威教授、陳曦明主任和鮮花的小朋友合影。隨後,張威教授和陳曦明主任陪同默克爾前往三樓會談室。默克爾總理步入會談室,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她微笑著與在場的孩子和家長一一握手。之後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陳曦明主任用德語致歡迎詞。

張威教授用德語向默克爾總理介紹了華仁的工作,默克爾總理在聽取張威教授介紹時,一直沒有打斷,頻頻點頭。對華仁所做的工作,默克爾總理表示高度讚賞和肯定,並饒有興趣地與在場的小學生、家長、志願者(社會工作學生)和其他來賓熱烈討論。

臨走前,默克爾總理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德國在哪兒嗎?”其中一位小朋友搖頭。默克爾拿出一個白色信封:“我給張教授一個信封,裡面有一點錢,讓張教授給你們買一個地球儀,你們可以看看成都和柏林之間的距離和位置。也看看,中國有多大,德國有多小,好嗎?” 小朋友高興地點點頭。事後,張威教授打開默克爾總理贈送的白色信封,上面寫著:“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總理”,這是她的私人信封,裡面放著500歐元。這是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得到的第一筆捐款。張威教授打算用它為孩子們購買個地球儀,其他費用均用於機構的工作。

默克爾總理離開後,德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禮賓部將默克爾總理送給張威教授和陳曦明主任的私人禮物轉交給兩人。張威教授也把送給默克爾總理的禮物:自己在德國出版的德文專著《中國社會福利保障事業與社會工作》轉交給德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禮賓部。

2014年7月6日,默克爾總理訪問華仁當天,除了國內同行的祝賀,張威教授也收到了來自德國、瑞士、奧地利等國的朋友和社會工作同行(德國聯邦家庭部、各聯邦州社會事務部、大學院校、社會工作機構)的熱烈祝賀。張威教授的母校德國開姆尼茨科技大學也來電錶示祝賀。當天,“默克爾總理訪問中國的第一站從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開始”的新聞也在德國、瑞士、奧地利等國的電視台以及“世界報”、“法蘭克福匯報”“自由新聞報”“標準報”等各大媒體報導。四川衛視、成都電視台、錦江區電視台、南方都市報、四川日報、成都日報、成都商報、成都晚報、洛陽日報、洛陽晚報等媒體以及眾多網站也對默克爾總理訪問華仁進行了專題報導。

德國Belardi教授和張威教授培訓員工

2013年9月21日,“社會工作與督導”國際學術交流與研討會在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6室舉行,其目的是培訓華仁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的全體工作人員。成都市錦江區華仁社會工作發展研究中心理事長、本項目負責人、四川大學特聘教授張威、中心主任陳曦明以及德國社會工作和督導領域著名專家Nando Belardi教授分別作了關於社 會工作(督導)的學術報告,四川大學12、13級社會工作碩士和12級套用心理學碩士12、13級社會工作本科生參加交流研討。

從2013年9月23日起至2013年10月12日,參加“社會工作督導培訓”的全體學生(2012和2013級的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以及部分2012級的套用心理學碩士研究生)被分為6個組,每組6-12個人左右,組成內圈,為直接參與培訓者,其餘學生組成外圈,為觀摩學習者。社會工作是一種助人職業、一級諮詢,而社會工作督導是“對專業助人者的幫助、對專業諮詢員的諮詢”,因此是二級諮詢。在社會工作督導領域中,德國的理論化水平和職業化程度在全世界最為領先,因此此次社會工作督導培訓極有可能是國內首次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工作督導培訓。換而言之,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的全體學生將是國內首批接受過高水平正規社會工作督導培訓的社會工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