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宜興作

落日送歸鴻,夕嵐千萬重。 荒陂垂斗柄,直北鄉山近。 石亭春滿枝。

菩薩蠻 宜興作
蘇庠
北風振野雲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
落日送歸鴻,夕嵐千萬重。
荒陂垂斗柄,直北鄉山近。
何必苦言歸?
石亭春滿枝。
【作者簡介】
蘇庠(1065~1147) 南宋初詞人。字養直。初因病目,自號眚翁。本泉州人,隨父蘇堅徙居丹陽(今屬江蘇)。因卜居丹陽後湖,又自號後湖病民。蘇堅有詩名,曾與蘇軾唱和,得蘇軾賞識,並因蘇軾稱譽其詩而聲名大振。徽宗大觀、政和之際,蘇庠曾依蘇固與徐俯、洪芻、洪炎、潘淳、呂本中、汪藻、向子□等結詩社於江西。在澧陽(今湖南澧縣)築別墅以供遊憩。其後居京口。高宗紹興年間,蘇庠與徐俯同被徵召,獨不赴,隱逸以終。
蘇庠在當時曾有詩名。有的評論家甚至比之為李白。《宋詩紀事》所輯選的10餘首詩,內容多是怡情自然風物,格調輕快空靈,江西詩派習氣不甚濃重。但他傳世較多的是詞,詞的成就高於詩。其詞多描寫閒適生活。這與他隱居不仕的經歷和志趣是直接相關的。他能避纖麗與浮艷,以明朗爽潔的筆調繪出"淋浪淡墨水雲鄉"(〔浣溪沙〕),給北宋末年以來的詞壇吹入了清新的空氣。他不乏寫景的佳作,如〔虞美人〕:"山連積水水連空,溪上青蒲短短柳重重";〔菩薩蠻〕:"北風振野雲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歸鴻,夕嵐千萬重。"但也常流露出忘懷世事的消極思想,如"瓮中春色,枕上華胥,便是長生"(〔訴衷情〕);"醉眠篷底,不屬人間世"(〔點絳唇〕)。總的說來,蘇庠詞的內容比較狹窄,對北宋末年的社會現實反映得很少。不過在"年時憶著花前醉,而今花落人憔悴"(〔菩薩蠻〕),"白沙煙樹有無中,雁落滄洲何處所"(〔木蘭花〕)的清婉之詞中,似乎也隱含著一絲家國淪亡的哀怨與悵惘。
蘇庠的作品,《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後湖集》10卷、《後湖詞》1卷。《宋史·藝文志》著錄《蘇庠集》30卷,均佚。近人劉毓盤輯有《後湖詞》1卷,易大廠編入《北宋三家詞》。 
【評解】
這首詞作於作者客游宜興時,寫冬寒景象,而無愁慘之色,體現了詞人隨遇而安的情懷,表達了作者不樂仕進、安於閒適的襟懷。
開篇兩句風吼雲涌、寒溪冰谷的場面,以風、雲、溪、谷的景物,從聲、色、勢、溫等方面烘染出淒冷的氣氛,然而這裡也有宜人的景致。三、四兩句,所寫的景物和給人的感覺與上兩句迥然不同:鴻雁伴隨著西下的夕陽緩緩飛回棲居之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山巒映入眼帘。此景給人以舒徐寧靜的感受。詞之上片,寫出了風卷平野、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政壇的險惡,又從鴻雁寄寓了歸心。
過片兩句寫北斗星低垂於荒陂,點明了方位。丹陽在宜興之北 ,因而說“鄉山近 ”。家鄉既然很近,回去是比較容易的了,加上前面看到“落日送歸鴻”,接著寫出回鄉之思完全是順理成章的。可是結拍兩句卻詞意陡轉,說不必苦苦地想回鄉,宜興不久將是滿樹春光。詞人的心意是:政壇既不可涉足,則只有借山而隱;宜興之山亦是大好,又何以必歸丹陽?詞中所謂“ 石亭春滿枝 ”句好像是寫實景,其實卻是虛擬,從“北風”、“寒溪”推演而出:一是山中未必儘是冬日苦寒 ,自有春暖花開之日;二是如心無所苦,則冬日亦視若春時。此二句語淺情深,意味深長,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張元乾跋蘇庠所作贈王道士詩墨跡雲 :“吾友養直 ,平生得禪家自在三味,片言隻字,無一點塵埃。宇宙山川,雲菸草木,千變萬態,盡在筆端,何曾氣索?”這段話,對於理解此詞是有幫助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