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梨花滿院飄香雪

《菩薩蠻·梨花滿院飄香雪》是五代時期詞人毛熙震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寫深閨憶夫。上片寫思婦居於高樓深閨,只見斜月照簾,梨花滿院,但聽風箏如咽,結末一句直寫怨情,想念丈夫,怎么連做夢也夢不到,這是進一層寫法。下片寫室內景況:小窗燈閉,燕語驚愁、屏掩香斷,巫山行雲,如幻如夢。緊接上片“夢稀”二字,淒清怨抑,情景俱佳。

作品原文

菩薩蠻

梨花滿院飄香雪 ,高樓夜靜風箏咽 。斜月照簾帷,憶君和夢稀 。

小窗燈影背,燕語驚愁態。屏掩斷香飛 ,行雲山外歸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香雪:喻梨花。

⑵風箏:懸掛於檐間的金屬片,也稱“鐵馬”、“風鐵”、“風琴”,俗呼“風馬兒”。李白《登瓦官閣》:“兩廊振法鼓,四角吟風箏。”

⑶和夢稀:連夢也稀少了。和,一作“知”。

⑷斷香:陣陣的香氣。

⑸行云:喻遠行的情人。

白話譯文

滿院的梨花如飄香的白雪,高樓的靜夜裡,檐下的箏片在風中嗚咽。彎月斜照簾帷,我思念的郎君,近來夢中也難相會。

小窗上映出幽暗的燈影,梁間的燕叫聲,驚斷了我的愁夢。屏風旁斷斷續續的香菸裊裊飛動,仿佛我剛剛夢到的行雲,正從巫山飄回家中。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周密《齊東野語》稱毛熙震詞“中多新警,而不為儇薄”。詞家論詞,具有見地。其新警處,不在字而,而在巧思。這首詞,寫閨中人靜夜獨居、憶念離人的情狀,運筆纖回,含思縹緲。於篇終見意,曲盡掩抑難言的境況。詢為五代詞中高格。《菩薩蠻》詞,前有溫飛卿十四篇精湛之作,而毛氏此詞,易穠華為淡稚,變密艷為幽麗,別出新意,不得讓飛卿專美於前。

“梨花”二句,寫高樓靜夜的青景,渲染懷人的氣氛。樓下的院子裡梨花飄謝,樓上只聽到風吹檐鐵的陣陣聲響。二句寫景,實已托出素居寂寞的樓中人的形象,“梨花”句,寫春光已逝,時不待人。“高樓”句,寫夜靜聞聲,極無聊之狀。可與李商隱《燕台詩》“雲屏不動掩孤顰,西樓一夜風箏急”參看。“斜月照簾帷,憶君和夢稀。”上句寫月光照在薄薄的帷幕上,亦古詩中常見的境界、不外從“明月照高樓”,“薄帷鑒明月”等語化出,以表現閨人的愁思。兩句好就好在“和夢稀”的“稀”字,一字可抵宋徽宗《宴山亭》“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數句。恨君之深,思君之切,皆由此字透露訊息。憶極而生恨,故作此怨懟之語。

下片寫室中情狀和閨人動態。“小窗”二句,運思甚奇。她背著小窗前的燈光,是為了不讓照見臉上的啼痕,可是,卻教棲息在簾帷上的燕子窺到了。它們呢喃相語,仿佛為閨人的愁態而吃驚。二語從側面描寫,一“驚”字尤為入妙。一結兩句,“屏掩斷香飛,行雲山外歸”,為全詞中精絕之筆。她床前屏風低掩,只見到薰爐中升起的裊裊輕煙。疑是那縹緲的行雲,冉冉從山外歸來。山就是指屏風繪畫的山巒,詞中語意相關。亦暗示情人的去處。由斷香而想及屏山上的行雲,由行雲而想到漂流遠方的遊子。宋玉《高唐賦》謂楚懷王夢巫山神女。神女自言“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因以“行雲”喻男女的歡合,“行雲山外歸”,疑行雲之歸,正是怨其不歸,真是痴心人語。與作者《臨江仙》詞“暗思閒夢,何處逐雲行”,意似相反而情味實同。

名家評價

陳廷焯《詞則·別調集》:“幽艷得飛卿之意。”

俞陛雲《五代詞選釋》:“《菩薩蠻》詞,宜以風華之筆,運幽麗之思。此作頗似飛卿。香斷、雲歸句,尤為俊逸。”

李冰若《栩莊漫記》:“淒清怨抑。”

作者簡介

毛熙震(生卒年不詳),五代詞人。字不詳,蜀人。約公元947年(約後晉高祖天福年間)前後在世。後蜀孟昶時,官至秘書監。《花間集》稱毛秘書。通音律,工詩詞。“詞中多新警,而不為儇薄。”(《齊東野語》)《栩莊漫記》謂其詞:“濃麗處,似學飛卿,然亦有清淡者,要當在毛文錫上,歐陽炯、牛松卿間耳。”存詞二十九首,今有王國維輯《毛秘書詞》一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