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回文[蘇軾作的詞]

《菩薩蠻·回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十一月。上片,寫暮春時節,少婦空守庭院思念郎君的心態。下片,寫少婦思郎的痴情與恨情。全詞圍繞“恨”字,以夢幻與現實相互映照的手法,情景融會,描寫了少婦內心思念郎君的複雜心情。

作品原文

菩薩蠻 ·回文

落花閒院春衫 薄,薄衫春院閒花落。遲日恨依依 ,依依 恨日遲。

夢回鶯舌弄 ,弄舌鶯回夢。郵便問人羞 ,羞人問便郵。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菩薩蠻: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

②回文:詩詞的一種形式,因迴環往復均能成誦而得名,相傳起於前秦竇滔妻蘇蕙的《璇璣圖》。

③春衫:代指少婦。

④遲日:過後幾天。依依:隱藏的樣子。

⑤依依:不捨的樣子。

⑥舌弄:將舌頭撥弄,演唱的意思。

⑦郵:郵差,指送信的人。便:順便。羞:低頭。

白話譯文

落花時節,空寂的庭院有位少婦穿著很單薄。穿著薄薄衣衫的少婦,在庭院空曠處看那落花。過後幾天,愁緒在心頭隱隱泛起,依戀不捨的愁緒一天天地遲延下去。

夢中醒來,只聽得黃鶯在演唱,唱歌的黃鶯累得返回夢鄉。帶信的人順便詢問時,少婦害羞的低垂了頭,害羞的少婦順便請來人給帶封回信。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十一月,蘇軾被貶黃州,“杜門謝客”,冬至後又去天慶觀養煉,在無所收穫之後,作該詞詠暮春閨情。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上片,以移恨於物手法,寫暮春時節,少婦空守庭院思念郎君而“恨”時長的心態。蘇軾擅長於將自然時令、外界景物與人物體態的情緣作為詞的信息源泉,作為激發詞情的觸媒和表達詞意的載體。“落花閒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閒花落”,傷春懷人。“落花”點明思郎時令,“閒院”描繪思郎守空房之寂寞,“春衫薄”說明思郎時感覺有寒氣。這是心理上的反映,只好以衣物傳達之。“閒花落”暗指思郎時散亂的情緒。“落”、“閒”、“薄”幾字貫通,少婦的孤獨感、寂寞感和煩亂感層層加深。“遲日恨依依,依依恨日遲”,最後兩句又把這種複雜感情強化了。無論是“恨”依依不捨的戀情,還是“恨”見面的日子來得遲遲的痴情,少婦都將一天天地熬煎下去,度日如度年。

下片,以夢幻與現實相互映照的手法,進一步寫少婦思郎的痴情與恨情。“夢回鶯舌弄,弄舌鶯回夢”,移情於黃鶯,以黃鶯托情,做著一場美夢。夢醒一喜,似乎郎君回歸,連黃鶯也不分晝夜嚼舌不停。忽然,現實虛無,撥弄舌頭的黃鶯也累得掃興了,不得不進人夢鄉。少婦一夢(幻)一醒(喜),黃鶯一弄(喜)一夢(愁),相互映照,人通物情,物通人性,形縈神繞,似夢非夢。此謂以美好的生活環境烘托出少婦的寂寞孤獨。“郵便問人羞,羞人問便郵”,又由夢幻回到現實,請問郵人順便給我捎個信,這種結尾令人回味,此“恨”綿綿究竟有多長。

全詞圍繞“恨”字,情景融會,夢醒結合,喜恨交加,將一個痴情少婦思郎的複雜思緒、恨情,巧妙地展現於讀者面前,有餘音繞樑之效果。

名家評論

鯉城詩詞學會顧問葉元旦《詩海探驪詩詞論文集》:該詞每兩句為一組回文,順讀倒讀格律全部相同,但受形式束縛,意境難以開拓,致思想感情不能充分的表達。

作者簡介

菩薩蠻·回文[蘇軾作的詞] 菩薩蠻·回文[蘇軾作的詞]

蘇軾(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蘇軾七集》,《蘇軾詞》,《蘇軾易傳》,《蘇軾樂府》等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