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回文[蘇軾所創作的詞]

《菩薩蠻·回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元月。上片,寫梅與人傳情,讚美了與梅一樣高潔的人格。下片,寫蘇軾叮囑趙晦之要把握住有限的時光,珍重自己,愛惜餘年。全詞,用景物渲染出別離的環境與氣氛,表達了蘇軾傲然不屈,期望重返朝廷的美願。

作品原文

菩薩蠻 ·回文

嶠南江淺紅梅小,小梅紅淺江南 嶠。窺我向疏籬 ,籬疏 向我窺。

老人 行即到,到即行人老 。離別惜殘枝 ,枝殘惜 別離。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菩薩蠻: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

②回文:詩詞的一種形式,因迴環往復均能成誦而得名,相傳起於前秦竇滔妻蘇蕙的《璇璣圖》。

③江南:代指黃州。

④疏籬:稀疏的籬笆。

⑤籬疏:籬笆之間的縫隙。

⑥老人:老人星,又叫壽星,暗指時光流逝很快。

⑦行人,代指趙晦之。老:暮年。

⑧殘枝:殘敗的梅花樹枝,這裡代指餘年。

⑨惜:依戀。

白話譯文

山南的江水淺處紅梅開出小花,淺紅色小朵梅花,開放在江南山嶺上。紅梅探看我倚靠著稀疏的籬笆,紅梅從籬笆的縫裡朝我望著。

南極老人星行將到來,老人星到時,就是進入暮年時。離別時我們叮囑要珍惜餘年,紅梅枯謝了,我們會依戀別離時的情誼。

創作背景

蘇軾貶居黃州後寫了不少詠梅詩詞。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元月,時值梅花盛開,蘇軾作該詞歌頌紅梅高潔的品格,贈給在藤州(今廣西藤縣)任知州的好友趙晦之。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上片,以擬人的手法,寫梅與人傳情,讚美了梅一樣高潔的人格。“嶠南江淺紅梅小,小梅紅淺江南嶠。”開頭兩句用迴環句式特寫了細弱的“小梅”開在很不顯眼的“江南”黃州這塊土地上,蘇軾藉以自喻貶謫的孤芳生活。“窺我向疏籬,籬疏向我窺”,突出了細弱的梅花與貶謫的蘇軾同是苦命根,如坐籬牢,只能通過籬縫傳話慰藉,藉以顯露出梅的孤傲品格,人的獨立性格。上片,既描寫了景物梅的形象,又體現出景物梅的形象中的蘇軾的情感體驗,引起讀者的共鳴。

下片,從時空變化的角度,蘇軾叮囑趙晦之要把握住有限的時光,珍重自己,愛惜餘年。“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反覆進言,以“老人”點明雙方生存的時間,以“行人”點明雙方生存的空間。時空交錯,造成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蒼涼感。“離別惜殘枝,枝殘惜別離”,蘇軾仍以梅的品格自喻,點明了該詞“紅梅贈別”的主旨:雖是暮春的殘枝梅,仍傲立於自然間,但應珍惜。說不定來年一到,“春風吹又生”,新枝發新芽了,暗示著蘇軾傲然不屈,期望重返朝廷的美願。

與其他詠梅詞一樣,該詞仍然是以梅格喻人品的。殘梅的枯涼景象與詞中“行人”的孤獨身影融合無間。這是以景物渲染出“惜別離”的環境與氣氛,寄寓著嶺南的殘梅和黃州的殘梅,終有一天,會煥發出新枝而青春永駐的情意來。

名家評論

中國修辭學會會長吳禮權《修辭心理學》:“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兩句的迴環,尤其講盡了人生深刻的哲理,發人深思。

作者簡介

菩薩蠻·回文[蘇軾所創作的詞] 菩薩蠻·回文[蘇軾所創作的詞]

蘇軾(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蘇軾七集》,《蘇軾詞》,《蘇軾易傳》,《蘇軾樂府》等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