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菩薩泉,只有一泓清的泉水,清涼可口,吸引著過往行人。清康熙《漢陰縣誌》描繪它:“倚崗豁為土穴,高丈闊常深二尋,上戴土壤,不騫不崩,泉自龍口出,匯為一潭,浸潤兩壁,不泛不溢”。龍崗不高,又是一座孤立的山岡,為什麼能在它中部南坡偏上段出現一眼冬夏不涸、不泛不溢、不垮不塌的清涼可口山泉?泉水從何而來?多少代人求證,均未找到答案,只得以“龍泉”相稱,在此修建了土地廟。明代之時,有一年大旱,人們舉著火把,舞著旱龍,點放山銃,攜香帶表,前往龍泉虔誠求雨。碰巧“禱輒六澍”,天降大雨,乾枯的農作得救,民眾歡心慶賀,認為是菩薩手握淨瓶,滴水人間,解救了民困,故而將龍泉改為菩薩泉,並修建殿宇,供奉菩薩和龍王。清嘉慶有年,陝南久旱不雨,草木枯死。饑民遍野,唯獨漢陰時有降雨,免受其災,漢陰廳通判錢鶴年主事後,認為這是菩薩保佑給漢陰降了福音,便組織民眾捐物籌款,大興土木,修建了磚木結構、歇山頂、清水脊大殿,在岔脊上雕塑了形態生動的人物、走獸塑像,還對主體建築進行了油漆彩繪,使整個建築金碧輝煌。後來又增修了門樓、廂房、“桂中明月”、“水廳幽林”、“萬年戲樓”及木雕彩繪牌坊等建築。民國二十三年(1934),新建了百子門、百子堂。此後,對廟宇進行了粉飾,龍泉口配置了錫鑄銀龍,泉水自銀龍口滴出,並在路兩旁置有花壇、盆景,四季常青。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舉辦廟會,公演漢調二黃5天,熱鬧非凡。民國二十五年(1936),整修了菩薩泉周圍百畝林區,並在林區建亭榭,辟曲徑,裝點一新,使菩薩泉景區成了樹木參天、綠蔭環抱、鳥語花香、曲徑通幽的人們休閒好去處。抗日戰爭期間,建了抗日英雄紀念碑,又對景區主道進行了拓寬,增設了涼亭石几。每到夕陽西下,游下如織。
“文革”中,菩薩泉遭到毀滅性破壞。從上世紀末開始,得以恢復重建菩薩泉正殿,依山還建有藥王祠、唐公祠、對景區實施了封山育林,綠化美化,並修建了千步梯、觀景台等配套設施。如今,沿古木掩映的千步梯攀援而上不到200米,眼前突現一大平台,古樹濃蔭之下,有遊人在休憩,有休閒客在觀看縣城美景,品味浮雕故事,聆聽殿堂悠悠鐘鼓之聲,再進到正殿,下龍池捧一掬甘醇的山泉飲下,頓會神清氣爽。正如殿前碑文所寫:“山峻險,城囂喧,獨此處,可休閒,能常常遊覽,心態怡然,紫燕彩鶯花前舞,仙樂佛音空中傳。”
相關詞條
-
七十二泉
世人常以七十二名泉,描述古城濟南泉水之多。七十二泉的說法始於700年前。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舉了濟南72個名泉。此後,便有濟南七十二泉之說。
簡要說明 濟南概述 名泉概述 泉名總錄 相關記載 -
月光菩薩[中國月神]
月光菩薩,又稱月神,是漢族民間流傳最廣的神仙之一。崇拜月神,在中國由來已久,在世界各國也是普遍現象,這是源於原始信仰中的天體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給人帶來...
表述 簡敘 聖誕日 來歷 民間傳說 -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梵名Mañjuśrī,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人物簡介 人物生平 本緣事跡 傳說 佛性度化 -
菩薩洞
位於木里縣城西南的屋腳鄉,距鄉政府10多公里的臘咀山山腰上。菩薩洞,摩梭語稱"依腳尼可",相傳是屋腳女神"依腳白丁娜姆"的經堂。每逢正月初八那天,屋腳鄉...
景點簡介 五絕 -
七十二名泉
濟南城內百泉爭涌,享有名泉七十二之說。其實,歷代諸家所記不盡相同。濟南泉水亦不止72處,僅市區就有大小泉池百餘處。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百脈泉...
主要泉群 濟南概述 濟南泉水 泉名總錄 相關記載 -
武昌酌菩薩泉送王子立
《武昌酌菩薩泉送王子立》是北宋詩人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是描寫的是詩人在武昌送別侄女婿王子立時的情形,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王子立的贈別之情和美好祝願。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作品鑑賞 作者簡介 -
《武昌酌菩薩泉送王子立》
《武昌酌菩薩泉送王子立》的作者是宋朝詩人蘇軾,精彩詩句:送行無酒亦無錢,勸爾一杯菩薩泉。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作品譯文 作品鑑賞 -
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地藏是佛教中一位願力深厚的菩薩。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
名稱由來 出典 塑化形象 人物特點 聖德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