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佛所說。從心生一切法。我今當議彼菩提心。云何性。答離一切性。云何一切性。謂蘊處界等性。彼菩提心離取捨故。則法無我自性平等。本來不生自性空故。所言一切性者。是我等性。謂我人眾生壽者補特伽羅摩��迦等性。而彼等性非菩提心。於意云何。謂彼我等。而於自性離一切相中而生我見。從我見生一切煩惱此不生彼心。或言蘊處界等亦離取捨。謂蘊處界等性真實理不可得故。云何色相等無實。謂色蘊四大合成故。四大者。即地水火風界。復生五色謂色聲香味觸。彼地大等及五色等。一一各自性不可得。如是諸法皆然。是故知色名虛假。由此知色蘊空。譬如因樹有影樹滅影亡。色蘊如是。受蘊亦然。云何名受。受有三種。謂苦受樂受非苦樂受。而此三受互相因緣。復有二種。謂身受意受。身色蘊攝。身不可得故。若無身即無受。亦不可言亦不可說非短非長。非色非相。無實無著。不可知故。身受如是。意受亦然。受蘊如是。見受蘊空。想蘊亦虛假不實。緣慮所攝。而彼緣慮不可得故。即非緣慮。非緣慮故見想蘊空想蘊如是。行蘊亦然。心所造作善意記念等行。無所有故。彼心法所生色等蘊一一無所生。是故知行蘊業相不實亦無主宰。即見行蘊空行蘊如是。識蘊亦然。乃至眼耳鼻舌身意。彼眼識等一一自性皆不可得。彼眼緣有色。從緣生識。無緣即不生識。而此眼色及彼色蘊等無分齊。此分別眼色即非眼色。識無所生。眼識如是。耳鼻舌身意亦然。如是知此識依止摩曩識。由依止摩曩識故。即發生過去未來見在法故。云何過去未來見在法。謂過去已滅。未來未生。見在不住。由是知識蘊空。如是一一說蘊處界。各各分別自性皆空。彼非無性即真實句。喻無種子不生芽莖。是故說彼蘊處界等亦離取捨。云何菩提心無取無舍。如佛所說。告秘密主彼菩提心。如來應正等覺了知彼心。非青非黃。非赤非白。非紅色非頗胝迦色。非短非長。非圓非方。非明非暗。非女非男。非黃門等。又秘密主。菩提心非欲界性。非色界性。非天性非夜叉。非乾闥婆非阿修羅。非人非非人等性。乃至一切智求亦不可得。如是取心非有。云何言有舍故。又如佛說。告秘密主。菩提心非內非外非中間。不可得故。於意云何。以自性寂靜故。又秘密主。彼菩提心一切智求不可得。云何得取捨。如是於法得離取捨。平等無我。如一切法無我亦然。如佛所說。菩提心亦然。一切法空無相無我。諸法寂靜無寂靜相。心本平等本來不生亦非不生。復云何性。答曰空性。空云何性。謂如虛空故。如佛所說。虛空之性空無喻故。菩提之心亦復如是。菩提之名非性非相。無生無滅。非覺非無覺。若如是了知。是名菩提心。又如佛說。告秘密主。於自本心如實了知。於無有法亦不可得。是故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告秘密主。當於自心如實觀已。然後發起方便觀於眾生。知諸眾生於自覺性不如實知。起於疑妄顛倒執著。受於種種輪迴大苦。我由此故起大悲心。令諸眾生於自心法如實證覺。是即名為菩提心。是名利益心。安樂心。最上心。法界善覺心。以如是智。攝諸眾生故。名菩提心。發此心故。所獲福德亦如虛空無有邊際。其功德海亦復無量。雖復劫盡功德無盡。如是名為發一切智根本最上菩提心。
相關詞條
-
菩提心[佛教用語]
菩提心的本體就是利益一切眾生、讓他們獲得如來正等覺果位的希求心,《現觀莊嚴論》中所說:“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無上菩提之心。又稱無上菩提心、無上道...
定義 定位 由來 本體 分類 -
正覺電子報(第四十三期)
不免愚人謗之;觀乎 世尊住世時常被外道誹謗,亦有弟子謗之,乃至今時末法比丘...門妙法濫傳之弊,今後當觀菩薩性又復久學者,而後始可傳之也! 而今末法之世...謬乎!(《大明高僧傳》卷六) 今觀當代諸師,自未得悟,自無起死之藥以起...
鈍鳥與靈龜(連載十八) 隨 緣 明心與眼見佛性(連載四) 學佛的覺醒(連載八) -
觀世音菩薩[觀世菩薩]
觀世音菩薩(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觀世音菩薩是佛教...
出典 聖號釋義 觀音道場 觀音身相 觀音-丨法門 -
事師五十頌釋
”所以,在依止上師這一點上,無有顯密、宗派的差別。 相反,對於上師所吩咐的如理如法之一切事,均不能違越。 所以說,諸道的根本即是依止上師的方式。
譯序 事師五十頌 釋 -
摩訶止觀
《摩訶止觀》,十卷(或二十卷),隋智顗說,灌頂記,是天台宗詳述圓頓止觀法門的主要著述,為天台三大部之一。即天台宗開祖智顗大師,於594年(隋文帝開皇十四...
介紹 總結 注釋 -
《金剛般若經》
。是以疏主受旨。特述三注。曰玄記。曰贊述。曰會釋。而其直就經文為釋者。獨贊...藝者。天資聰敏。好學菩篤。遊學本黌。有年於茲。慨此典未現流於世。探其善本...釋深厲志於京兆高倉學寮校訂例言六則《金剛般若經》─斯書。余所索得凡六本...
金剛般若經贊述 刻金剛般若經贊述序 校訂例言六則 金剛般若經贊述卷 -
入菩薩行論
,分別說明發菩提心和修菩薩行的方法。說發菩提心的有四品,說修菩薩行的有六品。其內容略述如下。贊菩提心功德品共有三十三頌,分兩大科。一、菩提心的勝利,說明一切被業和煩惱所系縛的眾生,只要能發菩提心,一剎那間,就能稱為佛子...
簡介 作者簡介 內容介紹 作品價值 -
無上菩提之心
品〉另明四種緣,謂∶(1)思惟諸佛而發菩提心,(2)觀身之過患而發菩提心...門菩提心應廢舍之,而觀門菩提心即三心,為往生之正因,良忠《觀經序分義傳通...菩提心(梵bodhi-citta,藏byan%-chub...
-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 (梵文 ),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曾譯為遍吉菩薩,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行德,與象徵著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同為釋迦牟尼佛的...
正文內容 名稱由來 普賢行願 普賢十忍 聖祝儀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