菥蓂子

菥蓂子

菥蓂子,中藥名。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L.的種子。分布幾遍全國。具有明目,祛風濕之功效。用於目赤腫痛,障翳胬肉,迎風流淚,風濕痹痛。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種子。

性味

味辛,性微溫。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明目,祛風濕。

主治

用於目赤腫痛,障翳胬肉,迎風流淚,風濕痹痛。

相關配伍

治眼熱痛,淚不止:菥蓂子搗篩為末,欲臥,以銅箸點眼中,當有熱淚及惡物出,並去胬肉,可三四十夜點之。(《海上集驗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

使用注意

《本草經集注》:“惡乾薑、苦參。”

採集加工

5-6月果實成熟時,割取全株,打下種子,曬乾,揚淨。

形態特性

一年生草本,高9-60厘米,無毛;莖直立,不分枝或分枝,具棱。基生葉倒卵狀長圓形,長3-5厘米,寬1-1.5厘米,頂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抱莖,兩側箭形,邊緣具疏齒;葉柄長1-3厘米。總狀花序頂生;花白色,直徑約2毫米;花梗細,長5-10毫米;萼片直立,卵形,長約2毫米,頂端圓鈍;花瓣長圓狀倒卵形,長2-4毫米,頂端圓鈍或微凹。短角果倒卵形或近圓形,長13-16毫米,寬9-13毫米,扁平,頂端凹入,邊緣有翅寬約3毫米。種子每室2-8個,倒卵形,長約1.5毫米,稍扁平,黃褐色,有同心環狀條紋。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生在平地路旁,溝邊或村落附近。分布幾遍全國。

藥材性狀

種子扁圓形,長約1.8mm,寬約1.2mm;表面棕黑色,兩面各有5-7條突起的偏心性環紋,基部尖,並有小凹。種皮薄,無胚乳,子葉直疊。氣微,味淡。

藥理作用

菥蓂子所含黑芥子苷經酶水解成黑芥子油後,有殺菌作用。黑芥子苷可用於痛風治療以增加尿酸的排出。

相關論述

《本經》:“主明目,目痛淚出,除痹,補五臟,益精光,久服輕身不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