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界:動物界Fauna
門: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綱:昆蟲綱Insecta
亞綱:有翅亞綱Pterygota
目: 膜翅目Hymenoptera
科:莖蜂科Cephidae
形態特徵
屬膜翅目,莖蜂科。成蟲體長8~12毫米,腹部細長,全體黑色,觸角絲狀,翅膜質透明,前翅基部黑褐色,翅痣明顯,雌蜂腹部第4、6、9節鑲有黃色橫帶,腹部較肥大,尾端有鋸齒狀的產卵器。雄蜂3~9節亦生黃帶。
第1、3、5、6腹節腹側各具一較大淺綠色斑點,後胸背面具一個淺綠色三角形點,腹部細小粗細一致。卵長約1毫米,長橢圓形,白色透明。末齡幼蟲體長8~12毫米,體乳白色,頭部淺褐色,胸足退化成小突起,身體多皺褶,臀節延長成幾丁質的短管。蛹長10~12毫米,黃白色,近羽化時變成黑色,蛹外被薄繭。
莖蜂科前胸後緣兩側、翅基、後胸後部和足均為黃色。翅淡黃、半透明。雌蟲腹部內有鋸狀產卵器。卵 長約1毫米,橢圓形,稍彎曲,乳白色、半透明。幼蟲 長約l0毫米,初孵化時白色漸變淡黃色。頭黃褐色。尾部上翹,形似"~"形。蛹 全體白色,離蛹,羽化前變黑色,複眼紅色。
莖蜂科莖蜂體較細長,體呈圓筒形,或體側較扁,飛行緩慢。頭部有口後橋,將口腔和後頭孔分開。觸角長,絲狀或略帶棒形,具許多環節。前胸背板後緣幾呈直線,幾乎是肩板間最短的距離。
中胸背板短,決不伸出於肩板前,無淡膜區。後足和中足脛節常具端前刺;前脛節僅具一變形的端距。前翅中脈在徑分脈與亞前緣脈加徑脈(Sc+R)分離後與徑分脈相聯合。腹部第1節稍收縮。
產卵管突出,從上面可清楚看到。雄性外生殖器位置正常,陽基側突與陽基側突板相聯,無肌肉和杯形盤,陽莖端管形。幼蟲鑽蛀禾本科或薔薇科植物或其他喬木的莖。每年發生1代,休眠期處於寄主植物內繭中。幼蟲白色,無腹足,胸足僅餘痕跡,不分節,無附節爪。
生態特性
1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莖基部或根茬中結薄繭越冬。翌年4月化蛹,5月中旬羽化,5月下旬進入羽化期持續20多天,羽化後雌蜂把卵產在較薄莖壁里,產卵量50~60粒,最多72粒,產卵部位多在莖壁下1~3節的幼嫩的莖節附近,產卵時用產卵器把莖壁鋸1小孔,把卵散產在莖的內壁上。卵期6~7天,幼蟲孵化後取食莖壁內部,3齡後進入暴食期,常把莖節咬穿或整個莖壁被食空,逐漸向下蛀食到莖基部,莖壁變白,幼蟲老熟後在根茬中結透明薄繭越冬。
莖蜂科分布廣泛。寄主植物除梨外,尚有棠梨和沙果等。年發生1代,以熟幼蟲和蛹在被害梢內越冬。在中國中部3月化蛹,4月羽化為成蟲,梨樹抽新梢時成蟲出現,4~5月在新梢上產卵為害。成蟲取食花蜜、露水等為補充營養,上午10時後氣溫較高時,飛翔交尾。
雌蟲產卵時在嫩梢上伸出產卵器鋸斷新梢,並在斷面下方產卵一粒於組織內,隨將斷口下方2、3個葉柄鋸斷,產卵孔不久即成黑色小點。卵經7天化,幼蟲在新梢髓部內向下方蛀食。5~6月為幼蟲為害盛期,幼蟲糞便堆積在身體後方,不排出,6月間即蛀食到2年生枝處,此時幼蟲老熟,反轉身體,在原蛀道中咬一羽化孔,但並不咬穿,然後作一褐色膜狀薄繭進入休眠。
老熟幼蟲在被害枝橛下二年生小枝內越冬。成蟲在晴朗天氣10~13時之間活躍,飛翔、交尾和產卵。低溫陰雨天和早晚在葉背靜伏不動。當新梢長至5~8厘米,即4月上中旬開始產卵。產卵前先用鋸狀產卵器在新梢下部留3~4厘米處,將上部嫩梢鋸斷,但一邊皮層不斷,斷梢暫時不落,萎蔫乾枯,成蟲在鋸斷處下部小橛2、3毫米的皮層與木質部之間產1粒卵,然後再將小橛上1、2片葉鋸掉。
成蟲產卵為害期很短,前後僅lo天左右。卵期1周。個體產卵量30~50粒。幼蟲孵化後向下蛀食,受害嫩枝漸變黑乾枯,內充滿蟲糞。5月下旬以後蛀入二年生小枝繼續取食,幼蟲者熟調轉身體,頭部向上作膜狀薄繭進入休眠,10月份以後越冬。據江西觀察,成蟲壽命為6~14夭,每雌可產卵11~15粒,卵期28~56天。幼蟲取食期50~60天,蛹期42~65天。
防治
1、捕捉成蟲 在早春梨樹新梢抽發時,利用成蟲的群棲性和停息在樹冠下部新梢葉背的習性,於早晚或陰天捕捉成蟲。
2、剪除蟲梢 成蟲產卵結束後,4月底—5月初及時剪除被害新梢,在斷口下3—4厘米處剪除,就能將所產卵全部消滅,此法防治莖蜂科效果很好。
3、人工戳殺 冬季結合修剪,剪除被害枝,不能剪除的被害枝,可用鐵絲戳人被害的老枝內,以殺死幼蟲或蛹。
4、藥劑防治掌握在成蟲發生高峰期新梢長至5—6厘米時,噴90%敵百蟲1000倍液,2.5%功夫乳油2500倍液,10%高效氯氰酯乳油2500倍液防治。噴藥時間以中午前後最好,在兩天內突擊噴完。
5、保護天敵 保護莖蜂科的天敵,生態防治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