莕菜[中藥]

莕菜[中藥]
莕菜[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莕菜,中藥名。為龍膽科莕菜屬植物莕菜Nymphoides peltatum (Gmel.) O. Kuntze的全草。分布於我國溫暖地區。具有發汗透疹,清熱利尿之功效。常用於感冒發熱無汗,麻疹透發不暢,水腫,小便不利,熱淋,諸瘡腫毒,毒蛇咬傷。

別名

荇菜、莕、接余、菨余、鳧葵、水鏡草、藕蔬菜、莕絲菜、荇絲菜、金蓮子、莕公須、水銅錢、馬腳草、馬腳蓮、水荷葉、水葵、蓮花菜、小萍蓬草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甘,性寒。

歸經

歸膀胱經。

功效

發汗透疹,清熱利尿。

主治

用於感冒發熱無汗,麻疹透發不暢,水腫,小便不利,熱淋,諸瘡腫毒,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感冒發熱無汗:莕菜、防風、蘇葉各10g。水煎服。

2、治麻疹透發不暢:莕菜、牛蒡子各10g。水煎服。

3、治蕁麻疹:莕菜10g,苦參6g。水煎服。

4、治水腫,小便不利:鳧葵二斤,粟米半升。先用鹽、豉汁五升,煎令沸,下米煮十餘,下鳧葵煮作粥。空心任意量多少食之。(《普濟方》鳧葵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鮮品搗敷。

使用注意

《本草省常》:“服甘草者忌之。”

採集加工

6-9月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莕菜又名蓮葉莕菜。多年生水生草本。莖圓柱形,多分枝,密生褐色斑點,節下生根。上部葉對生,下部葉互生,葉片飄浮,近革質,圓形或卵圓形,直徑1.5-8厘米,基部心形,全緣,有不明顯的掌狀葉脈,下面紫褐色,密生腺體,粗糙,上面光滑,葉柄圓柱形,長5-10厘米,基部變寬,呈鞘狀,半抱莖。花常多數,簇生節上,5數;花梗圓柱形,不等長,稍短於葉柄,長3-7厘米;花萼長9-11毫米,分裂近基部,裂片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先端鈍,全緣;花冠金黃色,長2-3厘米,直徑2.5-3厘米,分裂至近基部,冠筒短,喉部具5束長柔毛,裂片寬倒卵形,先端圓形或凹陷,中部質厚的部分卵狀長圓形,邊緣寬膜質,近透明,具不整齊的細條裂齒;雄蕊著生於冠筒上,整齊,花絲基部疏被長毛;在短花柱的花中,雌蕊長5-7毫米,花柱長1-2毫米,柱頭小,花絲長3-4毫米,花葯常彎曲,箭形,長4-6毫米;在長花柱的花中,雌蕊長7-17毫米,花柱長達10毫米,柱頭大,2裂,裂片近圓形,花絲長1-2毫米,花葯長2-3.5毫米;腺體5個,黃色,環繞子房基部。蒴果無柄,橢圓形,長1.7-2.5厘米,寬0.8-1.1厘米,宿存花柱長1-3毫米,成熟時不開裂;種子大,褐色,橢圓形,長4-5毫米,邊緣密生睫毛。染色體2n=54,56。花果期4-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池塘中和水不甚流動的河溪中。我國溫暖地區多有分布。

藥材性狀

全草纏繞成團狀。莖長1-2m,直徑2-4mm,表面褐綠色,常密布紫點,節處生葉和不定根。葉皺縮,卵圓形或近圓形,長5-9cm,寬3-6cm,表面深綠色或褐綠色,背面褐紫色,革質。花萼5深裂,有黑色細點;花冠黃色,5深裂,喉部有長鬚毛。瘦果長橢圓形。氣微,味淡。

相關論述

1、《新修本草》:“主消渴,去熱淋,利小便。”

2、《開寶本草》:“搗汁服之,療寒熱。”

3、《綱目》:“搗敷諸腫毒,火丹游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