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故事以二戰期間真實的“冬賽館事件”為背景,這樁維希政府助紂為虐的慘劇,是法國人選擇沉默和遺忘的過去。1942年7月16日和17日,巴黎警察受納粹之命,拘捕了上萬猶太人,其中包括數千名兒童,他們先被集中在冬季腳踏車競賽體育館,之後分批送往奧斯維辛集中營,死於毒氣室。小說的主人公莎拉(梅路什·瑪亞奇飾)是被逮捕的兒童之一,她不知道究竟了發生什麼,在警察命令她的父母收拾東西跟他們走時,為保護四歲的弟弟,她把他鎖在家中他們平時玩捉迷藏的密櫃裡。密櫃裡有點水和食物,還有手電。她以為不多久就能回家把弟弟放出來。殊不知,她和家人即將踏上的,是一段沒有回程的死亡之旅。眼見自己被迫擠在巴士和火車裡,離巴黎越來越遠,莎拉手裡緊握著鑰匙,心裡越來越焦慮。她決心一定要回去,遵守她和弟弟的約定。最終莎拉逃亡回到家後打開密櫃時因看到被活活餓死的弟弟而失聲痛哭。從此莎拉帶著這個陰影生活著,卻最終還是因為自責選擇了自殺。
六十年後,嫁到法國的美國女記者茱莉亞(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飾),受命撰寫一篇有關“冬賽館事件”的文章,卻不料因此挖掘出一樁她夫家隱瞞了數十年的秘密。在莎拉一家被捕幾個月後,茱莉亞丈夫的祖父母一家人,搬進了原來莎拉家租住的公寓。莎拉不在“冬賽館事件”遇害者的名單里,茱莉亞誓要找出莎拉去向的真相。但如果真相的揭示,可能會造成更多痛苦,人類應該怎樣面對自己留下的瘡疤。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茱莉亞 |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 | 記者 |
莎拉 | 梅路什·瑪亞奇 | 被逮捕的兒童 |
朱爾·杜弗爾 | 尼爾斯·阿萊斯楚普 | 收養莎拉的農夫 |
威廉·瑞斯弗德 | 艾丹·奎因 | 莎拉的兒子(60年後) |
Mr STARZYNSKI | Arben Bajraktaraj | ---- |
Mamé | Gisèle Casadesus | ---- |
Edouard TEZAC | Michel Duchaussoy | ---- |
Geneviève Dufaure | Dominique Frot | ---- |
Mike Bambers | Gérard James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Stéphane Marsil、Gaetan Rousseau |
原著 | 塔蒂亞娜·德·羅奈 |
導演 | 吉勒·巴蓋特-布赫內 |
副導演(助理) | Julie Navarre、Anne Gilles、Yann Sobezynski、Olivier Coutard、Cedric Vara、Haruyo Yokota、Rémi Bouvier、Thomas Ghitti、Muriel Monnard |
編劇 | Serge Joncour、Tatiana De Rosnay |
攝影 | Pascal Ridao |
配樂 | 麥克斯·瑞切特 |
剪輯 | Hervé Schneid |
選角導演 | Gwendale Schmitz、Lina Todd |
藝術指導 | Françoise Dupertuis |
視覺特效 | Antonin Seydoux |
(演職員表信息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角色介紹信息來源)
獲獎記錄
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人 | 獲獎/提名 |
2011 | 第36屆 | 法國凱撒獎- 最佳女演員 |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 | 提名 |
2010 | 第23屆 | 東京國際電影節- 大獎 | 莎拉的鑰匙 | 提名 |
2010 | 第23屆 | 東京國際電影節- 最佳導演獎 | 吉勒·巴蓋特-布赫內 | 獲獎 |
2010 | 第23屆 | 東京國際電影節- 觀眾獎 | 吉勒·巴蓋特-布赫內 | 獲獎 |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 Hugo Productions | 4. France 2 Cinéma(法國) | 7. France Télévision |
2. Studio 37 | 5. 法國第4電視台(法國) | 8. Région Ile-de-France(法國) |
3. TF1 Droits Audiovisuels | 6. TPS Star(法國) | 9. A Plus Image |
上映日期
時間 | 地區 |
2010年10月13日 | 法國 |
2010年10月13日 | 比利時 |
2010年9月16日 | 加拿大(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
2010年10月26日 |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 |
2010年10月28日 | 荷蘭 |
2010年12月23日 | 澳大利亞 |
2010年12月29日 | 西班牙 |
2011年2月25日 | 瑞典 |
2011年3月24日 | 丹麥 |
2011年4月1日 | 挪威 |
2011年4月14日 | 紐西蘭 |
2011年5月13日 | 芬蘭 |
2011年7月22日 | 美國 |
2011年8月5日 | 英國 |
2011年8月25日 | 以色列 |
2011年10月3日 | 德國(Hamburg Film Festival) |
2011年10月6日 | 巴西(Rio de Jane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2011年10月28日 | 墨西哥 |
2011年12月8日 | 中國香港 |
2012年1月5日 | 新加坡 |
2012年1月13日 | 新加坡 |
影片評價
相較於小說版,電影版雖然剝去了很多龐雜的細枝末節,但單刀直入也讓電影變得單薄。但好在,電影有歷史牌,二戰特別是冬賽館的特殊背景和幼女莎拉讓觀眾捨不得給電影打低分。
《莎拉的鑰匙》總體來說十分蒼白,並不算成功。前一半是歷史與心理並重懸疑,後一半完全靠心理懸疑支撐,卻因前半部節奏緊湊、懸念很強,後半部強加說教,而讓電影斷裂。這是一部聰明與笨拙並存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