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 3330 畝(其中:水田2904 畝,旱地 426 畝),人均耕地 0.75 畝,主要種植 水稻、 蠶豆等作物;擁有林地 56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 56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013 畝,主要種植早桃、葡萄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730 畝,其中養殖面積 730 畝;其他面積 2244.2 畝。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路、通水、通電、通電視、通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1090戶通自來水。有1090 戶通電,有 1027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1027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94 %和94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968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815 戶(分別占總數的89 %和 75 %)。該村到沿江鄉政府的道路為泥結石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2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2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47 輛,拖拉機 37 輛,機車 307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3330 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2904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66畝。
到2006年底,全村有37 戶農戶建有沼氣池;裝有太陽能農戶 91 戶。全村有 8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8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8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8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7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589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146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355 戶居住於 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3456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851 萬元,占總收入的 25%;畜牧業收入 667 萬元,占總收入的1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6235 頭,肉羊 64 頭);漁業收入 263 萬元,占總收入的 8 %;第二、三產業收入 897 萬元,占總收入的26%;工資性收入 211 萬元,占總收入的 6 %。農民人均純收入 4157.3 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打工、建築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172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564 人(占勞動力的 74 %),在省內務工 1557 人,到省外務工 7 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優質稻、淺水藕、無公害蔬菜等,主要銷往省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861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25 %。該村發展 淺水藕、無公害蔬菜特色產業、水產養殖、水生蔬菜產業。截止2006年底,擁有企業 7 個,其中省級龍頭企業 1個。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 4000 平方米,截止2006年底,擁有教師 21 人,在校學生 894 人,距離鄉中學2 公里。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9個、圖書室 1 個、業餘文體 宣傳隊 9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2006年榮獲麒麟區第三屆農民文藝演出三等獎、被評為區級支教重教先進集體等。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集體經濟薄弱滯後,制約整體發展,有關土地政策不配套,制約整體發展。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發展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水產養殖基地建設,面積5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養豬4000頭、羊50頭、雞37569隻、鴨50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547人,到“十一五”末期,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4156元增加到6089元。
2、完成平江街延長線40米大街路基工程。土夾石分層碾壓,溝路配套管道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打好基礎。
3、做好馮家圩新村建設工程的前期準備,進行場地平整,搬遷等工作。
4、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農戶統一到規劃地點建房,更有效的合理利用、盤活土地。做好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繼續完善環境衛生整治,規範“三堆”,完成國家級環境優美生態村建設的各項任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