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七中學

莆田第七中學

莆田第七中學,創建於1944年,坐落在梧塘鎮東街區,是一所曾以其卓越業績彪炳史冊的學校。

簡介

我校坐落在興化平原與山區的接合處梧塘鎮東街區,東迎曉日,西望筆架,南眺壺山,北鄰公路,是所交通便捷、風景宜人、歷史悠久的老完中。其前身博文財經學校創建於1944年,後學校更名為莆田七中、五·七中學、梧塘一中,現又重新起用校名“莆田第七中學”。學校已培育出我省乃至我國各條戰線眾多出類拔萃的人才,曾以其卓越業績彪炳史冊,聞名遐邇。她似興化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為世人所津津樂道。至今,她已跨過60年的滄桑歲月。
近年來,學校班子和衷共濟,群策群力,勵精圖治,致力於三級達標重振“博文”雄風,帶領學校步入新時期發展的快車道,取得了良好的高、中考成績。學校堅持“德育為本,教學為主,全面發展”的辦學宗旨,重視學生的德育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使學生勤學老師樂教蔚然成風。97屆文科考生陳智軍獲原莆田縣英語類總分全縣第一名;98屆理科考生許春聰以高分蟾宮折桂,喜獲莆田市“方偉廉獎學金”;99屆文科考生許雪峰又以原莆田縣普通完中文科類總分第一名的佳績,再奪“方偉廉獎學金”;2000屆至2002屆考生高考均超額完成原縣教育局下達的高考指標,上省專線比率均超55%,上本科人數尤為可觀。2003屆高考更上一層樓,除上本科總數比率在同類學校中位居前列外,多位同學考上重點大學;專科上線率達89%。在硬體建設上,學校領導又多方籌劃,成績斐然。學校爭取到新加坡林、劉、王三位先生120僑資,興建了一座雄偉壯觀的集辦公、教學、實驗於一體的五層綜合樓。之後,僑胞林先生增設100萬“林金缽先生獎教獎學金”,使這成為教學的強勁後盾;學校斥資14萬元組建了電腦室;2000年籌資70萬元建造了生活設施齊全的四層學生宿舍樓,面積1489㎡。嗣後,再爭取到僑資5萬港幣組建了“陳玉書先生語音室”、林金缽劉成樓倆先生捐款6萬人民幣興建新校大門,進一步完善了學校基礎設施。

詳細信息

2001年秋新班子上任後,以沖剌三級達標校為已任,縱橫捭闔內強管理,外疏環境,恪守“團結、勤奮、嚴謹、求實”的校訓,進行各方面大刀闊斧的改革。贏得各界民眾良好的的口碑。學校主要領導在管理上狠下功夫:(1)加強行政隊伍自身建設,要求行政加強服務意識、效率意識和團結精神,確保其發揮學校工作主心骨和領頭雁作用。(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緊抓師德師風,鼓勵教師“專”升“本”,建章立制,獎勤罰懶,獎優罰劣。(3)千方百計注重抓教學及課改中心任務,堅持“高、國中並重”“兩條腿走路”的辦學原則;教學中提倡研究性學法的運用,注重師生互動和“三維”目標的統一,極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4)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大家進取心,為每位教師提供晉升的機會。繼學校“三處一室”行政人員競爭上崗後,學校對工會班子和各教研組長人選也實施競爭上崗,真正為德才兼備的教師搭建施展才華的平台。
目前,新班子與時俱進,雄心勃勃,加快發展步伐,力爭在今年60周年校慶時實現三級達標,使學校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為此,新班子除加強軟體建設外,正極力完善學校硬體建設。經多方籌措,造價80萬元的教工宿舍樓及斥資140萬元的校友樓(新教學樓)已投入使用。我們還征地33畝,籌資200萬元已擴建400M標準運動場;籌資500萬元建造富有現代氣息的科學樓,進一步推動素質教育進程。現學校已擁有多媒體教室和200台電腦。
我校還積極推進“美化、淨化、最佳化”花園式校園建設步伐。目前綠化面積已超過校園原30余畝總面積的20%。學校四周環植紫荊、芒果;道路兩旁丁香疊翠,棕櫚婆娑;花壇沿邊蜂飛蝶舞,鮮花簇擁。在炎炎夏日步入我校園區,仰望那滿冠吐芳、金蟬高鳴的鳳凰樹,在沁人肺腑的玉蘭樹旁,小憩梧桐綠蔭之下,一股爽朗清氣定會飄然而至,令人心曠神怡!
梧桐棲鳳,塘淵臥龍。去年沁後中學併入我校,整合後師資力量更強。我校現有學生近2500人,教職工180人,其中高級職稱48人,中級職稱90人,本科65人。嚴謹的教風,濃郁的學風,正展示著我校的嶄新風貌。學校也為此獲得多項榮譽稱號:2002年5月獲莆田市先進“教工之家”;2003年5月獲莆田市素質教育優秀學校;2004年3月獲涵江區安全先進集體;2004年4月獲福建省先進“教工之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日臻提升的辦學效益及高、國中並舉的雙軌辦學特色,不僅吸引平原山區的學生蜂擁而至,連城涵沿海學子也紛至沓來。如今,風順帆滿的莆田七中正眾人划槳,奮力朝三級達標校挺進。我校全體師生堅信:我們已擁有輝煌的歷史,我們也必將迎來燦爛的明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