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38-48毫米,翅展125毫米。體黑褐色至黑色,有光澤,披金色細毛。頭部中央和頰的上方有紅黃色斑紋。複眼突出,淡黃色,單眼三個,呈三角形排列。觸角剛毛狀。中胸背面寬大,中央高突,有“X”形突起。翅透明,基部翅脈金黃色,前足腿節有齒刺。雄蟲腹部第1-2節有鳴器,雌蟲腹部有發達的產卵器。卵長橢圓形,稍彎曲,長2.4-2.5毫米,淡黃白色,有光澤。
若蟲末齡若蟲體長約35毫米,黃褐色或綜褐色。前足發達,有齒刺,為開掘式。
生活史及主要習性
黑蚱蟬數年完成一代,以在寄主植物組織內的卵和土壤中的若蟲越冬。越冬卵於次年5月陸續孵化。一齡若蟲落地入土,一般在土深20厘米以內,圍著樹根營造土室,以吸食樹根的汁液為生。越冬後的末齡若蟲,在豎年初夏雨後的夜晚出土爬上果樹,攀附在樹幹,枝葉上或其他適宜的部位,不久就可羽化為成蟲。羽化時蛻出最後的一層皮(稱“蟬蛻”)仍留在原若蟲的攀附處上。每年4月底至9月可見成蟲發生。在廣西於5-6月為成蟲盛發期,成蟲喜歡在樹幹群集鳴叫,一旦受驚就迅速飛逃。6-7月為產卵盛期,卵多產於直徑為4-5毫米的末級梢和果穗枝梗上,產卵時將產卵器插入產卵枝條上,有卵窩10多個,卵窩枝條縱列或不規則螺旋狀向上,卵期約300多天。雌成蟲壽命60-70天。凡周圍有柑橘園和苦楝樹的龍眼園,此蟲發生為害比較嚴重,常於6月間出現果穗枯死。此蟲的天敵有螳螂、麻雀、白僵菌等。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秋、冬季結合果園翻土,殺死部分若蟲。收果後,結合果樹修剪,剪除枯死的枝條和枯死的果穗,減少蟲源。在若蟲出土羽化前,可用尼龍薄膜圍包樹幹,減少若蟲上數羽化,並掌握若蟲出土羽化期,在傍晚和清晨進行捕殺。在成蟲羽化盛期,利用成蟲在夜間群集棲息樹下的習性,可舉火把照明搖動樹體,成蟲即趨光撲火,以捕殺之。白天成蟲喜群集在樹上鳴叫,可用長桿的網兜捕殺成蟲。
藥劑防治對蟲口密度較大的果園,在成蟲盛發期,早上噴灑20%滅掃利乳油15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2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可獲良好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果園中此蟲天敵有多種,應注意保護。果園周圍不種或少種苦楝樹。附近的柑桔如有此蟲為害,也要加強防治和管理,以減少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