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特徵
病原菌為苜蓿核盤菌(Sclerotinia sativa Drayton和Groves),異名: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ferotiorum(Lib.)和Bary)。菌核黑色,直徑1-5毫米,可相互匯合。子囊盤杯形、盤形,甚至外翻,褐色,直徑1-5毫米,稍有毛,柄長2-6毫米,1個菌核可產生1個到幾個子囊盤。子囊圓筒形,100-130微米×7.5-10微米,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卵形或橢圓形,無色,單細胞,9-12微米×4-7微米。子囊間有許多側絲,側絲有隔膜,有時分枝,頂部較粗大。性孢子生於子座上,球形,直徑2-3.5微米。珀迪(1955)認為(Sclerotinia sativa)和(S.trifoliorum)實際就是(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同物異名。
寄主範圍
寄生在草木樨屬、紫花苜蓿和其他幾種植物上,如水仙、鬱金香等。
分布與危害
本病在加拿大和美國是草木樨的毀滅性病害。病菌使白花草木樨、黃花草木樨及苜蓿發生根腐,侵染主要發生於早春。植株開始生長後,侵染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