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詩帖

《草書詩帖》,被譽為明代奇才草書絕品,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明祝允明所作。

草書詩帖》,被譽為明代奇才草書絕品,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明祝允明所作。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紙本,縱三六點一厘米,橫一一四七點五厘米,書曹植《樂府》四首,是祝允明的代表作品。
祝允明,生於明英宗天順四年(一四六○》,卒於明世宗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字希哲,江蘇長洲(吳縣》人,因他的右手多生一手指,故自稱枝指生,又號枝山。祝允明生於宦胄之家,為書香門第,外祖父徐有貞、祖父祝顥、岳父李應楨皆飽學之士,又精於書法,在這種家庭的薰陶下相傳祝允明五歲便能作徑尺大字,九歲能詩,稍長便博覽群書,為文多奇氣,因其性疏放不拘禮節,又好飲酒,放浪形骸,故在仕途上並不得志,弘治五年舉於鄉,正德九年五十五歲時出知廣東興寧縣知府,嘉靖元年轉任應天府通判,未幾辭歸故里並構築懷星堂,與同郡文人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交善,人稱吳中四才子,終年六十七歲。
草書意多於法,特別是大草,縱情奔放,氣勢開張,酣暢淋漓,而其章法布局打破了縱橫有列的格局,於參差錯落,開合鎖結,過接映帶,揖讓環抱中流露出一種強烈而震撼人心的韻律和節奏,但放逸不是不要規矩,而是一種超越於法度之外的過人膽識,這種膽識是建立在圓熟的技巧和深厚的功力之上的,當其升華到一個自由王國的境界時,便會在創作的激情中達到心手兩忘,隨機生髮,筆態橫生,點畫狼藉『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從而達到一個抒情寫意的境地,一個『寄妙理於豪放之內』的境地,一個『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地。縱觀歷史上能達到這種境地的草書大家除二王、旭素和宋之黃庭堅外,明代又將草書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明代由於手工業的發達,製紙工藝日臻完美,加上廳堂式的建築,書法的幅式開始由手捲尺牘小品向中堂巨幛大幅發展,而大幅的作品要有雄渾的筆力、揮斥八極的氣勢和形式對比強烈的章法布局為依託,這種創作觀念構成了明人尚勢的時代特色,而行草書體正好適合了這種變化的需要,馬宗霍《書林藻鑒》謂:『明人類能行草,雖絕不知名者,亦有可觀。』明代善草書的書家甚多,著名的有陳璧、張弼、文徵明、文彭、王寵、陳道復、莫雲卿、董其昌、陳繼儒、黃道周、張瑞圖、倪元璐、傅山、王鐸等,他們各人在這寬廣的領域裡馳騁並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其中最負盛名的當首推祝允明了。
祝允明楷書得益於李應禎的指點,得歐字之骨,顏楷之雄,褚字之秀、虞字之腴,尤善小楷,直追魏晉人遺意,從而在年輕時就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楷法既立,流溢為行草則自然可觀,再加上他疏放不羈的個性,更使他對草書情有獨鍾,他的草書主要得徐有貞的指點,由旭素上溯二王,中年以後涉獵漸廣,自魏晉鐘王直至元之趙孟頫,莫不臨寫工絕,故其書至晚年時變化出入不可端倪,風骨爛漫,一派天真縱逸,從他流傳下來的草書作品來看,面目各異,有形不貫而氣貫的獨草,有如行雲流水的今草,亦有氣勢奔放的狂草,不論何種形式的草書,都寫得開張舒放,跌宕奇逸,筆力遒勁,點畫狼藉,看似亂其實不亂,看似散其實氣脈貫注,並不因率意而潦草,筆筆都能斷而後起,能於使轉中見點畫,故通幅視之,顯得神釆奕奕,氣勢豪放。王世貞《藝苑卮言》評祝允明書謂:『晚節變化出入,不可端倪,風骨爛漫,天真縱逸。』此帖足可當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