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威靈[草威靈]

草威靈[草威靈]
草威靈[草威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顯脈旋復花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莖短。莖圓柱形,淡紅色至紫褐色,密生鏽色柔毛。單葉互生,葉片廣披針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5~6厘米,寬約2厘米,邊緣有疏鋸齒,兩面密被銹色柔毛。頭狀花序單生於分枝頂端;花黃色。總苞片數列。瘦果有4~5棱。具刺狀冠毛。花期夏季。生於山坡、疏林、路旁草叢中。 分布雲南、貴州等地。本品在雲南作威靈仙的代用品。 別名:小黑藥、葳靈仙(《滇南本草》),黑根(《貴州民間藥物》),草靈仙(《昆明民間常用草藥》),銅腳葳靈(《雲南中草藥選》),黑威靈、鐵腳威靈(《雲南思茅中草藥選》),黑升麻、小黑根(《雲南經濟植物》)。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顯脈旋覆花 多年生草本,高20-70cm。根莖粗短,密生多數根;根肉質,暗褐色,粗1.5-3mm。莖直立,單生或少數簇生;全部被開展的、上部被極密的具疣狀基部的黃褐以一籌莫展硬毛;上部或從中部起有細長分枝。葉互生;葉片橢圓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基部葉較小;下部和中部葉長5-10cm,寬2-3.5cm,下部漸狹成長柄,邊緣從中部以上有淺或明顯的鋸齒,上部急狹,先端稍尖,兩面有基部疣狀的糙毛,但葉脈在下面具開展的長密毛,側脈4對,幾與下部葉緣平行;上部葉小,無柄。頭狀花序在枝端單生或少數排列成傘房狀,徑1.5-2.5cm,花序梗細長;總苞半球形,長6-8mm;總苞片4-5層,外層稍短,橢圓狀披針形、被長糙毛,內層線狀披針形,先端紫紅色,具柔毛和緣毛;舌狀花較總苞片2倍,舌片白色,長8-9mm,線狀橢圓形;管狀花花冠毛5-6.5mm,黃色,有尖卵圓三角形裂片;冠毛白色,後稍帶黃色,均與管狀花花冠等長。瘦果圓柱形,有細溝,長2-2.5mm,被絹毛。花期7-10月,果期9-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低山地區雜木林下、草坡和濕潤草地。

分布範圍

分布於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主要價值

祛風濕;通經絡;消積止痛。主風濕疼痛;脘腹冷痛;食積腹脹;噎膈;風濕腳氣

①《滇南本草》:治胸膈中冷寒氣痛,開胃氣,能治噎膈,寒濕傷筋骨,止濕腳氣。

燒酒煎服,祛脾風。

②《貴州民間藥物》:補氣血,止汗。

③《雲南中草藥選》:祛風濕,通經絡,消積止痛。

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胃痛,消化不良,骨鯁喉。

④《雲南思茅中草藥選》:利水除濕,止咳祛痰。

治感冒,咳嗽,高熱。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顯脈旋覆花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nula nervosa Wall.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洗淨切段,曬乾。

性狀

性狀鑑別 本品根狀莖短,不規則形,上有多數莖的痕跡,並著生許多棕色毛茸或者沒有毛茸;下有10數條鬚根,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長約10-20cm,直徑1-3mm,常扭曲,具皺紋。易折斷,斷面有淡黃色的心(木質部),常從形成層處與皮部分離。味香略苦。

性味

味辛;苦;性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內服:煎湯,3~5兩;酒煎或燉肉。

附方

①治冷寒攻心,面寒背寒,肚腹冷疼,痞(塊)堅硬(滿腹膨脹):葳靈仙三錢,香白芷三錢,赤地榆四錢,杏葉防風五錢,吳萸二錢,茶匙草五錢,過山龍一錢(酒炒)。用好酒二斤煎,熱服二杯,止痛。(《滇南本草》)

②治傷食,結滯胃中不消,日久面黃肌瘦,胸膈膨脹,肚大青筋,或時作泄,乍寒乍熱,肢體酸困:葳靈仙三錢,砂糖三錢。點水酒服之。(《滇南本草》)

③治頭暈盜汗:黑根二兩。燉肉或煎蛋吃。(《貴州民間藥物》)

④治背寒痛不可忍:葳靈仙三錢,夏枯草五分。煎湯沖燒酒服。(《滇南本草》)

⑤治冷汗不止:黑根三兩。蒸雞蛋或瘦肉吃。(《貴州民間藥物》)

⑥治腳濕氣,腳邊腫痛,經絡痛,步履難行:葳靈仙三錢。點水酒服。(《滇南本草》)

備註

本品在雲南作威靈仙的代用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