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異名】假苦楝、矮禿禿、千年矮(《廣西中藥志》),雞血散、小羅傘(《廣西藥植名錄》),白花矮陀陀、七匹散、金絲岩陀、土黃連(《雲南中草藥》),滇地黃連、鐵冬青、思茅地黃連(《文山中草藥》),金絲矮陀(《雲南思茅中草藥選》),雅害黑(傣名)。
門中文名 | 被子植物門 |
門英文名 | Angiospermae |
綱中文名 | 雙子葉植物綱 |
綱英文名 | Dicotyledoneae |
目中文名 | 藍雪目 |
目英文名 | Plumbaginales |
科中文名 | 楝科 |
科拉丁名 | Meliaceae |
屬中文名 | 地黃連屬 |
屬拉丁名 | Munronia |
種中文名 | 地黃連 |
種拉丁名 | Munronia sinica Diels |
生境 | 生境: 林緣, 路邊, 石縫陰地 |
海拔下限 | 700 |
海拔上限 | 1200 |
是否中國特有 | 是 |
是否引種栽培 | 非人工引種栽培 |
【來源】為楝科植物滇黔地黃連的全株。
基本內容
【異名】假苦楝、矮禿禿、千年矮(《廣西中藥志》),雞血散、小羅傘(

【拉 丁 名】Munronia henryi Harms

【來源】為楝科植物滇黔地黃連的全株。
【植物形態】滇黔地黃連
矮小灌木,高約20厘米。莖直立,少分枝。單數羽狀複葉,互生,總軸連柄,長5~7厘米;小葉5~7,頂生小葉具柄,披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3~7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邊緣具粗鋸齒;側生小葉無柄,基部一對最小,倒卵形或近圓形,長0.5~1厘米,全緣。聚傘花序腋生;苞片長三角形,被短毛;花柄短,上有肉質短刺;萼鍾狀,5深裂,披針形,長約2毫米;花冠白色,長達2厘米,內面被稀疏的長柔毛,5裂,裂片卵圓形,先端短尖,帶紫紅色;雄蕊的花絲筒頂端撕裂狀;子房上位,5室,被長柔毛,柱頭頭狀。蒴果扁球形,具5鈍棱,被柔毛。基部有宿存的花萼;種子扁平。花期5~9月。果期6~10月。
生於山谷林下。分布貴州、雲南、廣西等地。
【採集】全年可采。
【性味】苦。涼,有毒。
①《文山中草藥》:"苦,寒。"
②《雲南中草藥選》:"根:微苦,平,有小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行氣活血。治感冒高熱,瘧疾,肺炎,咳喘,吐血,胃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①《廣西中藥志》:"葉:散瘀消腫,接骨。治跌打骨折。"
②《廣西藥植名錄》:"活血,治病後虛弱、風濕骨痛、跌打內傷、咳嗽、吐血、哮喘、肺炎。"
③《雲南中草藥》:"行氣止痛,活血祛瘀,截瘧。"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2錢;或浸酒。外用:搗敷。
【宜忌】《雲南中草藥》:"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多。"
【選方】①治胃痛:白花矮陀陀五分。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②治氣脹腹痛,惡性瘧疾:白花矮陀陀根五分,草果為引,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③治傷風感冒,高熱不退,胃痛,風濕關節痛:金絲矮陀二至三錢。水煎服。(《雲南思茅中草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