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菊杜鵑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張長芹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多年來一直從事高山野生花卉特別是杜鵑花的引種馴化和杜鵑花新品種的選育研究,在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的連續支持下,經過十餘年的努力,在前期成功馴化126種雲南野生杜鵑花,並雜交及選育成功且已註冊登記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4個杜鵑花新品種並獲得2項國家發明技術專利的基礎上,又通過實施國家和雲南省科技攻關項目,在成熟的雜交育種技術基礎上,注重芽變品種的選育,選育出的“茶菊杜鵑”、“梅瓣杜鵑”、“中國紅杜鵑”3個杜鵑花以及“白毛氈”和“香牡丹”等5個花卉新品種,於3月18日通過了由雲南省科技廳組織的同行專家進行的技術及成果鑑定。專家組認為,課題組利用已引種栽培野生杜鵑花種質資源和栽培品種資源選育出3個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杜鵑花芽變新品種,即‘茶菊’杜鵑 (R. ‘camellia chrysanthemum’)、‘梅瓣’杜鵑(R. ‘prunus’)和‘中國紅’杜鵑(R. ‘Red China’),這些新品種屬於AZALEA類杜鵑花,是適合庭園、街道等多種環境露地、以及盆栽的優良園藝新品種。
新品種的選育對利用雲南豐富的杜鵑花和其它野生花卉資源,豐富“雲花”品種,促進花卉產業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該研究成果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總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與會專家一致同意通過鑑定。專家還建議應抓緊申請植物新品種權註冊登記,並根據市場要求,進行成果轉化。
杜鵑花
杜鵑花(學名:Azalea 指的是映山紅亞屬一類灌木或矮叢狀杜鵑,Rhododendron 指的是大型或樹形杜鵑)簡稱杜鵑。當中又名為映山紅、滿山紅、山躑躅、紅躑躅、山石榴等,為世界著名花卉。杜鵑花是尼泊爾的國花,也是無錫、鎮江、三明、長沙、韶關、珠海、大理、嘉興、台北市、新竹市的市花。全世界已經報導的杜鵑花有1104種(包括亞種和變種),中國已見報導的杜鵑花有560種,雲南有野生杜鵑花屬植物260餘種,是世界杜鵑花的多樣化中心和分化中心之一。目前,世界上通過各種手段培育的杜鵑花品種已逾千計。我國開展杜鵑花引種馴化工作始於20世紀80年代,但進展不大,故國內所育品種較少。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花卉新品種,對雲南杜鵑花花卉的開發利用實現質的飛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分布
杜鵑花分布非常廣泛,北半球大部分地方都有分布,南半球分布於東南亞和北澳大利亞。中國橫斷山脈周圍的雲南、四川、西藏以及喜馬拉雅山南麓尼泊爾、錫金、印度北阿坎德邦等地分布種類最多的大形杜鵑。其它映山紅亞屬種類分布較多的地方有中國大陸南部、台灣、印度支那半島、朝鮮半島及日本。而南下至東南亞,尤其以紐幾內亞島上蘊藏著約占杜鵑花屬三分之一數量的著生杜鵑的族群。北美和歐洲分布較少。南美和非洲分布極少。70%的杜鵑花種類生長在海拔1700~3700米的地區。
在中國的分布中,雲南有245種,西藏有180種,四川有181種(其中貢嘎山地區共有80種,多數為特有種,是中國杜鵑花分布最多的地區之一),廣西有60餘種,貴州有約60種。
自19世紀中期以來,羅伯特·福瓊、約瑟夫·虎克、喬治·弗雷斯特、亨利·威爾遜、約瑟夫·洛克等西方人從中國大規模引種杜鵑種源,使得杜鵑花在歐美的分布大大增加,並進而遍布全世界的園林。
目前多數專家認為:中國西南部至中部地區最有可能是杜鵑花的起源中心。
形態
杜鵑花種間的特徵差別很大。大多數杜鵑花為灌木,少數在喜瑪拉雅區為喬木,最高可達20~30米。花頂生,花數不一,核花骨朵顏色豐富多彩。通常為5瓣花瓣,在中間的花瓣上有一些比花瓣略紅的紅點。通常在春、秋兩季開花。種植
杜鵑花的生命力超強,既耐乾旱又能抵抗潮濕,無論是大太陽或樹蔭下它都能適應。根淺,分布廣,能固定在表層泥土上。最厲害的是它不怕都市污濁的空氣,因為它長滿了絨毛的葉片,既能調節水分,又能吸住灰塵,最適合種在人多車多空氣污濁的大都市,可以發揮清淨空氣的功能。喜歡疏鬆的微酸的土壤,不應該澆硬度較大的水。生長季(春、秋)應該多施淡肥。比較耐寒。氣溫較低地區可放在室內過冬。喜歡陰涼、濕潤的環境。應避免強烈的日光照射,保釋空氣濕潤,保證水的充足供應。
主要有播種、扦插和嫁接等繁殖方式。不同品種具體操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