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柯學派

茗柯學派

茗柯學派是清人張惠言所創立的學派。

簡介

張惠言(1761~1802),字皋字,一字皋文,號茗柯,清武進(今屬江蘇)人,此學派因其號而名。

張惠言嘗從金榜問學,為江永之再傳弟子。其家學有其弟張琦、其子成孫承傳。其弟子有江承之、董士錫等。其交遊者有惲敬、李兆洛、莊述祖、吳德旋、王灼、丁傑等。

學術成就

茗柯學派治經學,其學淵源於惠棟、江永兩家,於諸經尤深於《易》、《禮》。張惠言以擅長書法著稱,尤工篆書。作為經學家,其主要貢獻是對《易》和《儀禮》的研究。他以惠棟的方法治《易》,立說專宗虞翻,參以鄭玄、荀爽諸家之言。著《周易虞氏義》九卷,將虞翻對《易》的解說發揮盡致。

張惠言對虞氏易學予以高度評價,謂“翻之言《易》,以陰陽訊息、六爻發揮旁通升降上下歸於乾元用九而天下治,依物取類,貫穿比附,始若瑣碎,及其沈深解剝,離根散葉,暢茂條理,遂於大道”。而對後儒解《易》之學則多有批評,謂虞氏《易》學,“後儒罕能通之”,指出:“自魏王弼以虛空之言解《易》,唐立之學官,百漢世諸儒之說微,獨資州李鼎祚作《周易集解》,頗采古《易》家言,而翻注為多。其後古書盡亡,而宋道士陳搏以意造為龍圖,其圖劉牧以為《易》之河圖、洛書也。河南邵雍又為先天、後天之圖,宋之說《易》者翕然宗之,以至於今,牢不可破,而《易》陰陽之大義蓋盡晦矣”。(《周易虞氏義序》)

張惠言認為古書亡而漢魏師說略可見者僅十餘家,唯荀爽、鄭玄、虞翻略有梗概可指說,而虞氏之說又較備,故“求七十子之微言、田、何、楊叔、丁將軍之所傳者”,必自虞氏之注。又著《訊息》二卷、《虞氏易禮》二卷、《易候》一卷、《易言》二卷,於虞氏《易》成一家之言。還著有《周易鄭氏義》三卷、《周易萄氏九家義》一卷、《周易鄭荀義》三卷、《易義別錄》十四卷、《易緯略義》三卷、《易圖條辨》二卷,盡括漢《易》各家古義,以羽翼虞氏《易》。

張惠言於《禮》主鄭玄。著《儀禮圖》六卷,謂治《儀禮》者當先明宮室,故兼采唐、宋、元及本朝諸儒之義,斷以經注,首列官室圖,而後依圖此事。又詳考吉凶冠服之制,為之圖表。又著《讀儀禮記》二卷,摘錄《儀禮》章句,附以諸家特別是鄭玄的注釋。

張惠言還研究過墨家教義,撰有《墨子經說解》二卷。

他亦治《說文》,著《說文諧聲譜》未竟。

他還長於文學,與惲敬一道創立了“陽湖派”,提倡寫短小簡潔的散文。他又是“常州詞派”的領袖。

惠言弟張琦,少工文,與兄劉名。其於輿地、醫學、詩詞皆深造,著有《戰國策釋地》二卷、《索問釋義》十卷、《本草述錄》六卷、《古詩錄》十二卷等。

惠言子成孫,幼從父受《說文》形聲之學,續成《說文諧聲譜》五十卷。他亦治歷算之學,但無書傳世。

惠言弟子江承之長於鄭玄《禮記》,旁及鄭氏他書,嘗助其師校虞氏《易》,後受《儀禮》未竟而卒,年僅十八。其另一弟子董士錫乃惠言姊子、女婿,從惠言受虞氏《易》、鄭氏《禮》,通陰陽五行家言,尤工於詞賦,著有《齊物論齋集》二十二卷、《遁甲因是錄》二卷,還曾與李兆洛合撰《懷遠縣誌》。

評價

徐世昌《清儒學案》謂張惠言“精心過人,於虞氏《易》為專家絕學。古文源乾桐城,詞賦尤為獨到,彥唯精研聲韻,不愧作述。家學之盛,在常州與莊氏、洪氏足稱鼎立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