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敏[天津美術學院版畫系教授]

個人簡介:

范敏范敏

范敏,1963年遼寧省遼陽生
1988年畢業於吉林藝術學院美術系版畫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3年結業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助教研修班
2001年畢業於韓國弘益大學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
2004年至2014年任天津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版畫系主任
2014年至2016年天津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副院長
現任天津美術學院研究生部副部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術委員會委員。

藝評網合作藝術家

個人展:

韻-9韻-9

2000年
第1回個人版畫展(韓國首爾Artside畫廊)
第2回個人版畫展(韓國釜山VisualArts畫廊)
2001年
第3回個人版畫展(韓國弘益大學美術館)
第4回個人版畫展(中國長春東北師範大學美術館)
2009年
第5回個人版畫展(中國北京798韻畫廊)
第6回個人版畫展(德國艾因斯坦德)
2015年
第7回個人版畫展(中國天津泰達當代美術館)獲獎
2012年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展優秀獎(中國廣州)

偶之祭-9偶之祭-9

2011年
全國第十九屆版畫展優秀獎(中國杭州)
2009年
全國第九屆三版展銀獎(中國北京)
2007年
全國第十八屆版畫展中國美術提名獎(中國上海)
2005年
全國第十七屆版畫展優秀獎(中國貴陽)
2000年
中國青島國際版畫雙年展銀獎(中國青島)
韓國空間國際版畫雙年展優秀獎(韓國漢城)
1998年
韓國空間國際版畫雙年展佳作獎(韓國漢城)團體展
2016年
中國60後版畫家作品聯展(中國北京)
中國海南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三亞)
2015年
守望刀版-第九屆IMPACT國際版畫年會展(中國杭州)
全國第二十一屆版畫展(中國重慶)
印痕與編碼-國際版畫、印刷設計邀請展(中國重慶)
內地與澳門藝術家素描版畫展(中國澳門)

涅槃-6涅槃-6

經典版畫作品展(中國深圳)
天津美術學院版畫系教師作品展(中國北京)
瀟湘國際版畫名家邀請展(中國長沙)
大美長白-美術作品展(中國長春)
比利時根特國際美術展(比利時根特)
版畫100精品展(中國深圳)
天津濱海畫院邀請展(中國天津)
60x60-國際版畫巡迴展(比利時安特衛普)
繼往開來-中國版畫家邀請展(中國深圳)
台灣亞洲美柔汀版畫藝術展(中國台北)
精華匯聚-亞太國際版畫邀請展(中國台北)
2014年
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廣州)
全國首屆版畫大展(中國深圳)
南京國際美術作品展(中國南京)
春天的故事-全國版畫精品展(中國北京)
東北亞國際版畫展(中國延吉)
時代美柔汀-國際版畫展(日本東京)
吉林省第二屆版畫展(中國長春)
天津達沃斯論壇作品展(中國天津)
第二屆靈石國際版畫展(中國山西靈石)
波蘭版畫邀請展(波蘭弗羅茲瓦夫)
2013年

涅槃-08涅槃-08

中國觀瀾第四屆國際版畫雙年展(中國深圳)
杭州國際版畫邀請展(中國杭州)
榮寶齋版畫名家邀請展(中國天津)
澄心天籟-名家版畫作品展(中國濟南)
全國第二十屆版畫展(中國哈爾濱)
時代美柔汀-國際版畫展(中國天津)
名家版畫作品展(中國石家莊)
金陵百家全國版畫展(中國南京)
新疆國際版畫邀請展(中國烏魯木齊)
2012年
第十五屆台灣國際版畫雙年展(中國台北)
聚變-國際當代凹版作品邀請展(中國深圳)
地の種-特別招待展(日本東京)
聚焦經典—中國版畫精品展(中國北京)
第二屆雲南國際版畫展(中國昆明)
分享的快樂—國際版畫邀請展(中國天津)
時代美柔汀-國際版畫展(拉脫維亞)
版畫進萬家作品展(中國貴州)
天津達沃斯美術作品展(中國天津)
中國當代美術名家捐贈作品展(中國天津)
國家畫院美國展(美國邁阿密)
中國靈石國際版畫展(中國山西靈石)
2011年

偶-4偶-4

東方既白-中國國家畫院建院30年美術作品展(中國北京)
中國觀瀾第三屆國際版畫雙年展(中國深圳)
中國當代版畫新風展(中國天津)
中國版畫家四人展(比利時安特衛普)
向古元致敬首屆當代版畫提名展(中國珠海)
全國第十九屆版畫展(中國杭州)
歐洲版畫和中國當代版畫家作品聯展(中國北京)
2010年
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中國廣州)
生存•和諧•美好——上海世博會中國美術作品展(中國上海)
當代版畫的走向-2010國際版畫新風貌展(中國台北)
第三屆藏嬌新春版畫藝術節(中國北京)
2009年
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南京)
中國觀瀾第二屆國際版畫雙年展(中國深圳)
國際版畫潮流展(韓國首爾)
中國當代版畫邀請展(中國澳門)
中國版畫60年作品展(中國北京)
中國當代藝術名家版畫聯展(中國重慶)
韓國南部現代美術節(韓國安山)
2008年
方言-版畫邀請展(中國青島)
亞太國際版畫邀請展(中國台北)
雲南國際版畫作品展(中國昆明)
2007年
中國當代版畫名家邀請展(中國哈爾濱)
中國觀瀾首屆國際版畫雙年展(中國深圳)
全國第十八屆版畫展(中國上海)
韓國南部國際美術展(韓國蔚山)
2006年
第二屆全國青年版畫家提名展(中國深圳)
中日法國際美術交流展(中國天津)
全國版畫年會展(中國天津)
中國當代學院版畫邀請展(中國深圳)
2005年
全國第十七屆版畫展(中國貴陽)
漢城國際版畫藝術博覽會(韓國漢城藝術的殿堂)
山外山-中外中青年版畫留學生作品展(中國深圳)
2004年

移花接木移花接木

全國版畫年會展(中國北京)
韓國空間國際版畫雙年展(韓國漢城)
韓國釜山國際版畫展(韓國釜山)
2003年
全國第十六屆版畫展(中國安徽)
全國第八屆三版展(中國四川)
中日韓現代版畫展(韓國釜山)
2002年
北京國際版畫雙年展(中國北京)
今日中國美術大展(中國北京)
全國版畫年會展(中國南京)
2001年
芬蘭國際版畫三年展(芬蘭)2000國際環境美術展(韓國釜山市立美術館)
中、韓現代版畫2000展(韓國釜山Visualarts畫廊)
版畫3人展(法國巴黎)
1999年
東亞國際現代版畫Festival展(韓國釜山現代百貨店畫廊)
第五屆漢城版畫藝術博覽會(韓國漢城藝術的殿堂)
中、韓現代美術21世紀展(韓國釜山世苑畫廊)
1998年
韓國現代版畫展(韓國漢城市立美術館)
中國青年作家展(韓國漢城Sang畫廊)
中、韓作家18人招待展(韓國漢城造形美術館)
98’Gallery繪畫節(韓國漢城造型美術館)
中、韓現代美術交流展(韓國漢城造型美術館)
1995年
全國第十二屆版畫展(中國深圳)
1993年
全國版畫大展(中國西安)
1989年
中國現代版畫新作展(日本)
1988年
中國第三屆三版展(中國廣州)
中國現代版畫展(中國香港)
東北版畫展(中國香港)
1986年
全國第九屆版畫展(中國北京)

作品發表:

美術、美術觀察、中國版畫、版畫、版畫世界、美苑、中國書畫報、今日版畫、版畫聚焦、北方美術、版畫年鑑、藝術派雜誌、韓國美術、中國美術大事記等

作品收藏:

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版畫博物館、上海美術館、浙江美術館、江蘇美術館、天津美術館、黑龍江美術館、吉林美術館、深圳美術館、青島美術館、貴陽美術館、德國艾因斯坦德大學、安徽文聯、加拿大永新能源、湖北美術學院美術館、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哈爾濱版畫博物館、深圳畫院、魯迅紀念館、虛苑、城市版畫公社等

出版:

《范敏版畫作品集》華文出版社
《銅版畫教程》河北美術出版社
《版畫》(合作)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范敏版畫》嶺南美術出版社

藝術評論:

涅槃——版畫家范敏

今天在“多元化”理論意義上的中國現當代藝術中,出現一個所謂的“多元藝術時代”,即在今天依然有以自然主義為訴求的古典藝術、以自由主義為訴求的現代藝術和以消費主義為訴求的後現代藝術的混合體。21世紀的中國美術界焦慮與浮躁成為主要氣候,如何進行美術創作成為眾多畫家思考的主要問題之一。在進行嚴肅思考地同時,不禁令人想起在同樣情景下郭沫若先生所寫的《鳳凰涅槃》,中國的當代藝術是否有如“鳳凰涅槃”一樣從火海中獲得新生,而當代藝術的永生需要經過哪些途徑?看到范敏的銅版畫作品,從中有所領悟,其作品從《韻》系列到《偶之祭》的系列,再到《偶》系列作品,他的思考正是一種“涅槃”式的思考。
精巧而又準確的技法,集約而又單純的色彩,深思熟慮的造型,發人深思的內涵,范敏銅版畫作品的主題是對傳統文化的眷戀與反思,是一種藝術涅槃式的創作。與眾多的版畫家不同的是,其中傳達出的哲思與人文關懷是中國的,是世界的。
眾所周知,東西方的藝術雖然發展的途徑不同,各自所追求的藝術精神也有著巨大的差異性。中國的藝術精神一直是在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的影響下成為東方藝術的主體精神,在精神境界中逍遙遠遊,以人文關懷為情節的藝術創作成為中國藝術創作的一條主鏇律,但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的現代性模式就對本土的現代話語產生了強烈的衝擊,並逐漸占了上風。就文化、藝術領域而言,不同的現代性訴求自然會催生出不同的藝術思潮與藝術流派,與此同時,在中國也將形成一系列與之相適應的文化、藝術思想發展歷程,然而,這不是“鳳凰涅槃”的創作方法論,而是一種在中國本土上進行的西方美術的“淬火”,只能“鍛造”,無法獲得“永生”的。
我們從范敏的作品中領悟到了這種“藝術涅槃”的道理所在。在作品“韻”系列當中,其思維已初見端緒,以中國傳統符號為創作元素、以自尊自信的文化心態來進行創作,由一種特立獨行的思維開始,進而在純熟的技法基礎上融合今天早已熟知的文化特徵元素,傳達畫家內心世界裡定位的“釋然因素”——種種羈絆,異質與異化的諸多因素。
在韓國留學期間,范敏為美柔汀的玄靜與神秘特質所吸引,美柔汀銅版畫技法中的那種對美的感性,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中的“玄學”與“儒家”、“佛學”息息相通,這與他的內心形而上的哲思不謀而和,他運用美柔汀技法去表現自己的沉思與藝術思想,加上其受到現代藝術的影響,造型嚴謹、色彩瑰麗,畫風以融合現實主義和象徵主義的手法呈現出來,作品充滿表現性與戲劇性。
范敏從2006年開始創作《偶之祭》系列作品,如《偶之祭—1》雙聯作品,右聯運用美柔汀那種固有的中國人內在特質中的永恆色調(黑白色調)表現出布疋束縛的“偶之祭”,與他自己特有的色調紅、黃、藍三色所表現的“偶之祭”形成強烈地反差,給人以強烈的震憾,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2007年創作並獲全國第十七屆版畫作品展“中國美術提名獎”的《偶之祭—9》則大膽地將黑色作為上邊色,以美柔汀技法精心創作出黑白色的數個偶——被布與繩束縛殆盡的偶——無奈的沉淪情景,並映襯出以紅、綠二色為主色的多重色彩“偶”在束縛中慢慢地沉下去的“悲酸”狀況,情景交融,發人深思。
范敏2008年的《偶》系列銅版畫作品、石版畫作品,表面上是從“偶之祭”三字中只留下“偶”一個字,事實上,他的創作思想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果說“偶之祭”是對“人性異化”的思考與嘗試的話,那么“偶”系列作品則試圖在尋找擺脫“人性異化”的途徑。“偶之祭”一方面體現出當今現實社會中人的“異化”與機械統治的所謂“後工業文明”時期,失去“原我”的自我在無法抗爭時的表象,鏇轉的布疋與繩索有如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束縛與羈絆,人們早已是“偶化”了的自我狀態;另一方面,他對美術創作過程中的形而上的“涅槃”思考則進一步強化,“祭”則有如天祭,從古代至今都在使用的一種精神慰藉,更是一種“解脫”。古代社會中的天祭、地祭則是對逝去的“神”與“物”的景仰,而在今天,范敏在創作時則運用了人文關懷的想像,現實社會中的人不再有自由之軀,各種名利場的誘惑,如同種種布疋的束縛,環境污染的羈絆、生存的壓力、失去自由的軀殼等,大寫的人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異化”問題,在消費社會中已經開始不得不去進行“鳳凰涅槃”才能獲得一種“解脫”。
在范敏《偶》系列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從“偶之祭”系列作品中走出來的感覺,這是一種“藝術涅槃”的感覺,強化了偶的內在形象,而不是偶的外在表象,從偶的出走、偶的形象折回、偶的掙脫等,偶亦不再是“偶”,而是“偶在涅槃”,一種“偶的涅槃”。“偶”形象,以美柔汀技法表現出來,的確十分到位。無論是“鳳凰涅槃”式的思考,還是“藝術涅槃”的創作,一種解脫與永生的感覺油然而生。然而,這二種“涅槃”境界不同,前者是一種“回歸”式的自救自贖,而後者是一種生命的“永生載體”。我們從范敏的“解脫”系列作品中能夠解讀出來。范敏的美柔汀銅版畫不僅有所拓展,而且也在“藝術涅槃”後的思考上確定了自己在這一領域的地位,即他在美柔汀版畫的理論與創作中“思維第一”,也由此造就了他在“藝術涅槃”之後的藝術創作生活。
——劉金庫博士
2009年4月於天津美術學院

​范敏的美柔汀版畫

范敏具象作品的系列,反映了畫家個性。他內向的性格體現在對傳統文化的關心,這種關心較好的反映在他的作品中,銅版畫“古代的文明”(1993年),在這個作品中個性充分表現了出來,他有效的選擇了畫面的表現形式和造型方法,畫面的背景是古代的天象圖,主體則是古代人發明的指南針和時鐘,感性的情緒和冷靜的現實營造了一種力的均衡。
范敏的作品,用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對傳統從空間知覺的角度進行的一種審視,畫家運用布、家具、陶瓷等生活用品和琵琶、圓等東洋樂器的構成,用感情的交錯營造了一種過去和現代時空的交替,從而產生了韻律和共鳴的自我。所有以韻為主題的作品都反映這一傾向,從單純畫面上的結構到總體內容的韻味,利用寫實的手法表現了這一時空轉換。傳統的形象和調和的色彩再投入畫家審美情趣和精密的組織力,造型的魅力在畫面中充分表現出來。
作品採用了銅版畫的美柔汀(Mezzotint)技法,他在較小的畫面中用特有的精密和豐富的調子,營造了一個周密的畫面。並以傳統的素材與感覺的色彩相結合,給觀眾展示了一種獨特的美感,這一點正是美柔汀區別與其他版畫技法的獨到之處。銅版畫美柔汀(Mezzotint)技法的特點是,比較小的畫面和其堅實的密度感,加之畫家對素材的正確選擇和構成,以及技術和機械的魅力,使美柔汀倍受人們的喜愛。
他的作品以嚴謹的寫實力結合素材固有的色彩及質感,恰如其分的融合了美柔汀特性的同時,使畫面更加充實而生動。細膩而充實的表現了古前的氛圍和歲月痕跡,畫家自身的感覺和表現的意志並巧妙利用了美柔汀的技法。范敏是來韓國以後開始正統的學習美柔汀技法的,他從大學起就接受正統的版畫教育,並對銅版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在課堂了解了美柔汀的技法,但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沒有進行實踐,畢業以後更由於客觀條件的原因改做其他版畫。事實上美柔汀技法是一種非常需要耐心的技術,因此也獨具魅力。在中國時對石版畫、銅版畫的其他技法做過許多嘗試的他,一直對美柔汀細膩的表現形式所吸引。
據筆者了解在中國目前還沒有專門從事美柔汀創作的版畫家,所以我想他也從而確立了自己先頭的位置。其實在韓國美柔汀版畫家也是寥寥無幾的,這是因為畫面尺寸、技法、工具的限制以及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枯燥乏味的準備工作,所以許多畫家也是望而卻步。
范敏的作品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既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結構。雖然不能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但文明體現著對美的追求。社會需要我們拋棄和繼承,但同時感動我們的作品是存在著的。他雖然是用理性的知覺和藝術的感覺去理解傳統,並以嚴謹構造經營畫面,在他的作品中重複出現的形象絕不是單純的形,是畫家把在生活中的感情體驗傳達給觀眾。在有限的範圍和形態的畫面里,以看似單純的素材和色彩的反覆,運用美柔汀特有的語言,使畫面的節奏和韻律更具完美。
韓國美術評論家朴天男博士

解縛的自由:評范敏版畫新作

文/盛葳
與范敏先生相識不過寥寥幾年,但他的作品卻早已熟悉。尤其是他的美柔汀銅版畫創作,在業界有著較高的聲譽和影響。而他通過對古代文明和當代現實雜糅交錯的視覺表達,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范敏有著相對豐富的藝術經歷,與很多同齡同行相似,他的創作軌跡跨越了好幾個差異頗大的階段,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在同時期的國外藝術家身上,皆因中國社會發展之神速與斷層。這一方面可以將藝術家本人看作社會史研究的案例,另一方面,也正是這種歷史、文化之斷層與撕裂給予了范敏後來創作的思想資源,使得他的藝術思考能夠脫離版畫技法和語言的單純目的,並超越一家一派的形式風格範式,從而介入歷史和現實的文化層面。
版畫是一種具有極強技術性的藝術門類,不同的版畫技法形成各自獨立的語言系統,其封閉性遠遠大於其他繪畫類型,這導致了版畫家常常習慣於在自己的天地中流連。然而,版畫之所以能夠躋身重要藝術類型,概因其藝術史起源在於技術的先進性,而一旦這種技術優勢因時代變化而被其他媒介所超越甚至取代時,版畫只能退縮回學院的象牙塔中,將技法和語言視為圭臬。因此,版畫之現狀,並非藝術家一廂情願,亦由社會發展使然。
那么,在推進版畫自身發展的過程中,兩條道路其一為由技進道,將版畫的技術觀念哲學化,由此進入當代藝術的領地,其二為社會表達,超越門類、技法及其語言系統的單一目的,對歷史和現實進行再思考。范敏的藝術實踐大多集中在該範疇。他80年代在吉林藝術學院所受教育更多具有“蘇派”痕跡,90年代在中央美術學院學習時,開始萌發版畫的“獨立”意識,換言之,版畫之所以成為“版畫”之特殊審美標準和語言系統,這是版畫思想“現代性”的表征,也是當代版畫最主流的思想基石。
而且,也正是在中央美院學習期間,他的作品中開始出現對“文明”的興趣,這是80年代中國社會文化啟蒙的餘緒,也是范敏在自己創作中開啟文化關懷的肇端,譬如銅版畫《天籟》、《遠古的文明》、《遺蹟》等,都試圖對社會、歷史、文化進行思想和視覺的回應。順理成章,必須找到一種更合適的語言去對創作母題進行呈現。1997年以後,范敏在韓國留學期間,找到了一種貼切的表達方式,銅版美柔汀。其緊密、細膩且充滿質感的視覺特徵充分展現了他所力圖表達的主題,“韻”系列由此出現,也成為他第一個成熟的作品系列。
當然,對“文明”和“歷史”的關照存在各種各樣的角度,取決於藝術家本人的生活狀態和藝術思考。“韻”系列所展現的,更多是對古典歷史文明的致敬,或許,背後也隱藏著藝術家身處異國他鄉時對民族文化身份的認同需要。在稍後的“偶之祭”系列中,則較為直接的體現出立足於現實的當代視角。范敏使用了銅版與數碼版結合的方式,將文明的當代衝突提煉和呈現出來。這種衝突不僅來源於對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現代歷史的思考,更在今天變為我們每一個人此時此刻的切膚體驗。這說明範敏的創作已經開始走出版畫“獨立意識”的階段,進入一個更為廣闊的社會思考與表達情景中。
不少評論家都通過范敏這個系列的作品談到“異化”問題。的確如此,“偶之祭”系列中捆綁、糾纏、掙扎的人恰如其分的表達了當代人的社會處境,且無處可逃。但在2009年開始新創作的“偶”系列中,藝術家顯然釋懷了不少。“偶”系列是“偶之祭”系列的延伸和發展。早先被縛的人偶逐漸從一種緊張的狀態中被解放,而畫面整體沉重痛苦的儀式也因此得以釋放。不難看出藝術家本人正在轉換看待歷史文明與當代現實之衝突的視角,一種更為輕鬆、釋然的狀態躍然紙上。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范敏在包括“偶”系列、“成語”系列、“涅槃”系列等一批新作中,不再單一使用銅版,轉而用石版為媒介。材料、技法已經不
再是最終目的,也因藝術家本人在不同版種的語言間找到轉化和切換的相似點。創作重點更多的被挪移到社會文化觀照中。
“偶”是一種具有古老歷史的象徵物,誕生於原始宗教儀式,其後無論是佛教還是基督教,都有極深的“偶像”傳統。“偶”沒有獨立的生命,而是某種精神或神秘對象的假體,因此,作為“傀儡”的“偶”總是處於被支配的地位。但是,在很多的傳奇文學、科幻小說、奇幻電影中,玩具、木偶、稻草人……“偶”時常獲得莫名其妙的生命,變得獨立——這是一種關於“獨立”的人類隱喻,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我們的終極理想:“自由”。
在范敏創作的藝術世界中,這些“偶”先是被約束的對象,就像關於現代人的修辭。福柯在《監獄史》的開篇便描述了一個精妙的環形監獄,位於圓心的監視塔時刻注意著每個人的行為,而後有演變為人與人之間彼此的無形監控。這是現代社會的原型和縮影,人人都生活在看不見的規則和標準中:這是“現代”。此間,傳統也好、現實也好、文明也好、生活也好,都必須面臨這樣的改造。這是“偶”的命運。那些被縛之“偶”正是我們——現代人——的映照。
如何超越現代性,或者更具體一些,如何超越現代人的困境,答案並不一定是外在的環境和條件,有時更多的在於主體,在於自我。范敏從“偶之祭”系列到“偶”系列的轉換,因此可以看作一種更為主體性的自覺,這種自覺超越了他早期在版畫技藝和語言層面上的突破,因而具有更多的社會文化意義。那些裹附的織物自身開始形成“人”的意象,織物內部時而伸出頭、手,變換姿態。“偶”之間的關係,也不僅僅著力描述被約束的狀態,從而有了多樣的敘事可能,也拓展出更為豐富的表達空間。即為自由,這種“自由”不僅僅是技法、語言的自由,更是創作主體心性的自由,以及駕馭題材、主題的思想自由。
盛葳《美術》雜誌副主編、美術史博士

​范敏和他的美柔汀版畫

本世紀以來,藝術風潮更迭快速,藝術面目不斷推陳出新,令人目眩神迷,也往往混淆了我們對藝術的判斷。但無倫如何,訴諸個性與生命情懷的藝術卻永遠最為感人。哲學是以概念的解析和建構來揭露真實,而藝術則以聲音、以色彩、以線條、以造型、以身體的運動建構和展開來揭露真實。藝術家以此兩者為其創作的動機與根源,生命中沉睡的、經歷過的東西便會生動地、一筆一畫地注入到他的作品中。范敏的作品無疑是這樣的例證。他所運用的美柔汀(Mezzotint)版畫技法,講究精緻,為版畫語言的拓展開闢了新的空間,他是國內少有的幾位運用此技法進行創作的畫家。是他在藝術上困頓迷惑後的探索,對東西文化的觀照,對本土傳統的切換,使他的作品有了一種思想與精神的內涵。抑或正是這些,范敏和他的作品有了自身存在的價值。
范敏具象畫的系列,傳達了他對文化意蘊的追求,堅實而不同於一般情緒性繪畫的風格,銅版畫《韻》之系列(1998—2000年)等文本,展現了畫家深厚的寫實能力,上乘技巧,敏銳觀察和細緻感受。藝術源於生活,也源於藝術家的個人精神和意志,傑出的藝術家在選擇具象與抽象之間,決不僅僅認為這只是個形式的選擇,或純美學方面的問題,他們有更深的認識。顯而易見,僅靠抽象的訴求方式去傳達藝術家誇張的個體經驗,並不是范敏的審美尺度,取而代之的是以具象的傳統文化符號為依據的虛擬組合與個性化言說。他的《韻》之系列,是畫家從1998年後開始運用銅版畫的美柔汀技法創作的。美柔汀技法具有精密豐厚的調子、堅實的密度以及靈活多樣的表現手法等特點,范敏結合素材固有的色彩與質感,恰如其分地突顯了美柔汀的特性,使畫面充滿了平靜,凝重而又神秘的內斂氛圍。
後工業文明時代人類對過往歷史、傳統、文化的反思,對當下人類物質化、機械化生存情境的批判,此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地衝著藝術家的個體體驗。話語的言說一旦與其生命的遭遇相結合,那么其藝術便不再是抽象的符號概念,而是張揚著藝術家個體生命的精神特質的藝術了。范敏的《韻》之系列,便是企圖通過形象將心中的無形世界轉譯出來。事實證明他的文本正努力解讀著這一難以言衷的精神指向;即對傳統文化價值的反思,對當下人類文化、生存境地的思考與批判。畫面中,錯置的傳統文化符號(樂器、家具、陶瓷器、碑貼)與自然形象一起相互配置,歷史與現實的時空相互交疊,鏇扭著的布匹仿佛是靈動流轉的音符。范敏有很好的控制畫面的能力,有序節制的構圖、集約而又單純的色彩,精巧而又準確的技法,使他的畫透過一層凝重的調子,向人們傳達著藝術家對時間流逝的追憶與詠嘆;對過往文化的懷戀與沉思;對陌生而又熟悉的現實的找尋與期待。整個畫面在沉靜中顯現著時間的輪轉與神秘。可以看出,在范敏的畫中,時間感無疑在多視點錯綜的平面空間中尤其得以強化。正由如此,他的畫十分切合“韻”的主題,充滿了音樂的律動和節奏、生動表達了某一事物與另一事物之間的關係,並帶有強烈的東方韻味,而這或許正是范敏獨到藝術特色。
或許在范敏的意識中,更多的抑或不是對傳統文化的愉悅嚮往,而是“終期與盡”的低吟傷嘆,以及對現代人文化生存情境的形而上的冥思。這,體現了一位東方藝術家對時間的現代思維模式,並從文化的元素中感到生命的處境與榮枯。
藝術的想像並非一成不變,不同時代的不同藝術激發了人類的夢想。人類正是在這夢想中不斷地舞蹈著、前進著。人們知道,任何一種美學理念的轉型都不應該是簡單化、概念化地回到傳統;轉型的手段也不該是簡單的採用中國式或西方式的形式或技巧。范敏是位真誠的藝術家,他是個有充分自我的人,在現代藝術的舞台上他無須扮演什麼。他不去追逐時流,他只想拿出自己的生存依據去做一個自己想做的自己。於是他選擇了回到傳統,並試圖用自己的藝術話語照亮並激活傳統,實現對傳統的創造性轉換。
尹成君博士
2001年9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