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公橋遺址

范公橋遺址

北宋仁宗景祐年間潤州太守范仲淹重建。後人稱之為“范公橋”。南宋嘉泰、開禧年間(1201—1207年),鎮江知府辛棄疾又“復甃以石”,重修范公橋。160多年前,清代畫家周鎬曾畫過范公橋。建有廊亭,線條流暢,層次分明,造型典雅飄逸。

基本信息

相關記載

史料記載,范仲淹於景祐四年(1037年)十二月自饒州遷潤州任知府,樂為百姓辦好事。他見東門關河兩岸行人來往不便,便建了一座橋,取名清風橋。鎮江人民為了紀念范仲淹,把這座橋稱作范公橋,並一直沿用至今。前些年,在正東路拓寬工程中,這座橋位於距夢溪廣場不遠處的遺址被發現。

相關內容

范公橋遺址范公橋遺址
市民韓先生向本報新聞熱線反映,位於市區正東路上的范公橋遺址碑破敗不堪,不但碑文已經掉色難辨,而且碑上被刷了不少“牛皮癬”小廣告。這讓他痛心不已,呼籲有關部門能夠派員前往養護修補。
在正東路與夢溪園巷交會路口對面一排小商鋪前,找到了范公橋遺址碑。只見該碑一人多高,孤零零地立在人行道邊。正面刻寫的名稱和立碑單位及年份,已經比較模糊,刻字上的描漆消退大半。而石碑北面更是讓人慘不忍睹。不但碑文早已斑駁不堪,難以辨識,而且表面被刷上了10多個“牛皮癬”小廣告。碑座上晾著一把還在滴著污水的拖把,一把掃帚和一隻簸箕也斜靠著碑座,旁邊還堆積了一些廢紙、塑膠袋等物品。
“別說是一塊介紹鎮江歷史文化的碑,就是市區的一面牆也不能被糟蹋成這樣啊!實在太過分了。”家住中營街的宋師傅搖搖頭說,這種情況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卻從來沒見有職能部門來管理和養護過。

據文史專業人士介紹,范公橋又名清風橋,北宋仁宗景佑年間(1034—1038年),由潤州太守范仲淹重建。後人為了紀念他,稱之為“范公橋”。南宋嘉泰、開禧年間(1201—1207年),鎮江知府辛棄疾又重修了范公橋。1998年,正東路拓寬改造時,考古人員發現了范公橋遺蹟。無奈當時因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范公橋遺蹟後又重埋地下。目前的石碑也正是確立於那一年,旨在讓更多人了解這座承載著古城鎮江那段文化歷史的江南名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