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克村

茂克村隸屬雲南省文山州文山縣文山縣紅甸回族鄉,現有農戶 1042 戶,有鄉村人口4448人,全村國土面積 21.81 平方公里,海拔 1450 米,年平均氣溫18 ℃,年降水量679.5 毫米,適合種植玉米、辣椒、山藥等農作物。

基本信息

簡介

村情概況

茂克村隸屬雲南省文山州文山縣文山縣紅甸回族鄉,地處鄉西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文山縣城 57 公里。東鄰小六寨,南鄰小耳朵, 西鄰小茂克,北鄰稼依 。轄茂克老寨街、下路得等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1042 戶,有鄉村人口4448人,其中農業人口4333 人,勞動力1930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02 人。
全村國土面積 21.81 平方公里,海拔 1450 米,年平均氣溫18 ℃,年降水量679.5 毫米,適合種植玉米、辣椒、山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5945 畝,人均耕地1.3 畝,林地2094.4畝。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945.00畝(其中:田596.00 畝,地 5,349.00 畝),人均耕地 1.34 畝,主要種植玉米、辣椒等作物;擁有林地2,094.4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99.4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30 畝,主要種植 梨、桃.八角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00 畝;荒山荒地17,301.20 畝,其他面積 7,364.40 畝。有鐵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 825 戶通自來水,有 217 戶飲用井水。有1048 戶通電,有 673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810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65.5 %和76.8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833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614 戶(分別占總數的80%和 58.9 %)。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路面是水泥鋪成 ;距離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265 輛,拖拉機103 輛,機車 230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085 畝,有效灌溉率為51.8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3085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1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5 戶;建有小水窖 50 口;全村有 2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4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4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無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的現象。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8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9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3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92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80萬元,占總收入的30 %;畜牧業收入238萬元,占總收入的 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34頭,肉牛2319頭,肉羊 107 頭);林業收入 21萬元,占總收入的1%;第二、三產業收入1090萬元,占總收入的56%;工資性收入 159萬元,占總收入的 9%。農民人均純收入335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7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8人(占勞動力的 4.5 %),在省內務工18 人,到省外務工 7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1074戶,共鄉村人口 4529人,其中男性 2688 人,女性 1841人。其中農業人口 4406 人,勞動力 2031 人。該村以回族為主(是回族、彝族、壯族混居地),其中回族3373人、壯族190 人,彝族414人, 苗族40人 ,其他民族 10 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10 人,占人口總數的0.23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3799 人,參合率 87.68 %;享受低保 139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7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5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3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57 戶,占農戶總數的 5.47%。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3 所,校舍建築面積 2,691.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19 人,在校學生 435人,距離鄉中學3.0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69人,其中小學生443人,中學生226人。
全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 1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學校:茂克阿校

距文山州商貿驛站平運街(鎮)約三十多公里的茂克村,是一個純回族村落,有830戶,約近4000人。處於村中心的茂克清真寺四面環山,環境幽靜。當地坊民以耕作為主,兼搞運輸、養殖等副業,人們安居樂業,精神生活充實。提起辦教育,接待我們的茂克寺管會馬禮兵主任、阿校校長馬利思和胡德萬老師,滿懷著幢景,亦顯著自豪,在他們的帶領下,我們來到與寺院一牆之隔占地47畝的新校區。教學主樓位居西端,南北通透、寬敞明亮,四層主樓每層都有多間教室,教師辦公室和多功能教室、衛生間、安全通道等必要設施布局合理,疏密有度。在教學樓樓頂,安裝工人正在固定兩個容積達80m3約合80000公斤的不鏽鋼儲水罐,馬主任見我對著倆“龐然大物”似有不解,便笑著說,在施工挖井樁時,無意間打出一眼井,不但儲量大,而且水質特好,因此我們就決定利用好這口井,加工量兩個大水箱,將來可以滿足上千名師生的洗漱飲用!聽馬主任一席話,我也按耐不住內心的喜悅,感贊安拉!這也是仁慈的主對茂克阿校的特恩吶!
校園南北兩側,遙相對應的是學生宿舍和教師公寓。北側的學生宿舍樓均為單間,每間可住6至8名男生(女生部在清真女寺),每個樓層都有水房、廁所、值班室等,教師公寓為兩幢四層,一梯兩戶,每戶均為三室一廳雙衛(倆衛生間),堪稱阿校國內一流。
廚房餐廳主體已成,道路整修,管道鋪設,校園美化綠化等多項收尾工程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馬主任還告訴我,小區還環繞校園圍牆內預留2至3公里的環形跑道,操場上修建4個籃球場,為學校師生日常鍛鍊,舉辦體育運動會乃至大型文化活動做好硬體準備工作。
茂克阿校現有專業學生110多名,教師8名,業餘班近400人,黃昏時分,清真寺內異常熱鬧,老人、中青年、孩童等紛紛來到寺院,集體禮拜,參加學習……今年的新哈吉,年輕有為的朱繼林老師還告訴我說,茂克的穆民們十分熱愛教門,改革開放30多年了,儘管當地的經濟、家庭結構等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先輩們繼承下來的“地課”( 以家庭戶為單位,將每年收割糧食總產量的10%送交清真寺,作為供幫學堂,修繕寺院的“臥格夫”資產)制度至今仍在實行,而且大家都在責無旁貸地自覺遵守著這一神聖的義務。聽到這些,我激動地脫口而出:茂克人的這一優良傳統,可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茂克阿校的地理、交通及人文環境儘管不是十分優越,但其廣闊的校園與寺院相連互為依託,占地70餘畝設施齊全,功能完善,且遠離城市的喧囂,是專業辦學,學子求學的理想之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