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四平是東北的軍事重鎮,在解放戰爭期間,四平戰役名聞中外,被外國記者稱為"東方馬德里".
1946年3月到1948年3月,國共雙方先後調動了大量兵力,在四平展開四次大戰役:第一次是四平解放戰;第二次是四平保衛戰;第三次是四平攻堅戰;第四次是四平戰役.在這幾次戰役中,雙方共投入兵力40萬人,累計戰鬥52天,國民黨軍隊5萬多人被殲滅,我軍也犧牲了3萬多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四戰四平".四戰四平不僅解放了四平,對全國解放也具有重大意義.
因此,四平又被譽為"英雄城"
行政區劃
四平市轄:公主嶺市(現由吉林省直接管轄)、雙遼市、梨樹縣、伊通滿族自治縣和鐵東區、鐵西區、遼河農墾管理區、四平經濟開發區、四平紅嘴高新技術開發區。
城市榮譽
![英雄城[吉林四平]](/img/d/ba8/wZwpmL0UDOwcjN1QjNwM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0Y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國家級衛生城市[28] | 國家級園林城市 | 國家雙擁模範城稱號[28] | 全國城市社區建設示範市[28] |
二人轉之鄉 | 東北三大糧倉 | 英雄城 | 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市 |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二十強 | 中國換熱器之城 |
地理位置
鐵路
![合併圖冊](/img/e/821/wZwpmLyITNyQTM5kzNxM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5c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四平居東北交通中心,公鐵交通十分發達,是哈大、平齊、四梅鐵路交匯處。四平火車站分為四平站、四平東站,四平站在鐵西區英雄大路,四平東站位於四平東部紫氣大路東端。四平站是全國18大編組車站之一,四平東站所處的位置在整個哈大客運專線工程中屬於節點位置。京哈、平齊、四梅等四條鐵路在市區交匯,哈大高速鐵路客運專線2011年建成通車。[6]
公路
黑龍江同江至海南三亞、大慶至廣州、長春至深圳高速公路(長深高速公路)和國省道貫穿四平東西南北。[6]
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集通高速公路,大廣高速公路,長深高速公路,長營高速公路,鐵朝高速公路(起點在四平的吉遼界,與沈四高速公路相連,因這條高速路可直達北京,也有資料稱其為京四高速),伊遼高速公路與長雙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國道:102國道,303國道。
另外,還有一條環城一級公路,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與102國道,303國道相連。
四戰四平
四戰四平是東北解放戰爭期間,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同國民黨軍隊在四平街(今吉林省四平市)的四次作戰。
第一次作戰為四平解放戰,是東北民主聯軍為了奪取戰略要地四平,同駐守在四平的國民黨軍隊展開的戰鬥。
第二次作戰為四平保衛戰,是國民黨新一軍全面進攻四平,東北民主聯軍守城部隊奮起還擊,打響的四平城區保衛戰。
第三次作戰為四平攻堅戰,是東北民主聯軍與國民黨軍決戰於四平外圍的戰鬥。
第四次作戰為四平收復戰,是東北人民解放軍集中力量肅清四平國民黨守軍的戰鬥。
在四平四次作戰中,國共雙方累計投入兵力達94萬餘人次,總計作戰時間長達63天。四平各次作戰的得失都直接或間接地關係著國共在東北的全局性戰略得失,因此,雙方不惜投入精兵良將,鼎力相奪,攻守進退,互有勝負。四平幾易其手。
東北民主聯軍在四平之戰中,以總計傷亡4萬餘人的代價共殲滅國民黨軍6萬8千餘人,最終掌控了戰略要地四平。
戰爭結果
1948年3月13日晚,接收四平市的共產黨地方幹部進入四平市。 此後隨著遼瀋戰役爆發以及國民黨在東北的完敗,四平這座城市再沒發生過戰事。
影響
四戰四平影響了東北解放戰爭各戰略階段的戰局走向,影響了國共兩黨在東北戰場上的最終結局,進而影響了此後國共兩黨的政治命運。
評價
社會評價
四戰四平是國共軍事、政治鬥爭史中的重要歷史事件;四戰四平錘鍊了東北人民解放軍正規化作戰能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中的著名戰例。
歷史評價
毛澤東主席:“化四平街為馬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