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四平鎮

遼寧四平鎮

四平鎮地處普蘭店市東北60千米處,全鎮總面積102.3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77公頃,果樹面積1838公頃。總戶數7164戶,總人口23891人,轄6個行政村,108個村民組。

鎮況介紹

四平別稱四平街,吉林省下轄地級市,介於北緯42°31'至44°09',東經123°17'至125°49'之間。地處遼、吉、蒙三省區交界處,松遼平原中部腹地。

四平是東北軍事重地,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節點城市,被譽為吉林省的“南大門”,東北三大糧倉之一,國家衛生城市。

四平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是滿族的發祥地之一。

四平是一座“英雄城”,解放戰爭中“四戰四平”被中外史學家譽名為“東方馬德里”。

歷史沿革

四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到現在為止有3000年的商代。燕國遺址表明漢族在春秋時期已開始進入中國東北地區。

在漢魏至兩晉十六國時期(公元206年-420年)屬扶餘國地,南北朝至唐初為高句麗境地。

四平唐中葉以後屬渤海王國扶餘府的扶州,遼代屬東京道通州,金歸鹹平路韓州,元屬開元路。

明屬遼東都司北境,清屬內蒙古哲里木盟,後劃歸昌圖廳。

清代屬內蒙古哲里木盟,後劃歸昌圖廳。

1821年(清道光元年),昌圖廳於買賣街(今梨樹鎮)設分防照磨屬,轄四平境地。

1878年(清光緒四年)始設奉化縣,縣下設九社。其中新恩社轄今四平市區的大部村社。新恩社治所設在四平街(今昌圖縣老四平)。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9月,日俄戰爭結束,沙俄戰敗。日本帝國主義從沙俄手中接管南滿支線,並將沙俄時代“鐵路租借地”改為“滿鐵附屬地”,並由日本人掌管“附屬地”內一切行政、經濟、街政建設、土地、房屋建築、文教衛生、稅收等事務的管理權。四平至此實行一地兩治。

1922年此地設立四平街村(隸屬梨樹二區)。

1916年3月,交通部東北交通委員會四鄭鐵路局在四平街設定“北站”,直接管理北站地方的戶籍、民事、建築、公安事宜,不受“附屬地”及梨樹縣轄治。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北站”地立行政權被“滿鐵四平街地方事務所”取而代之。

1937年12月1日,四平街道東、道里行政權合一,信滿州國國務院指令設立“四平街市”,日本人古館尚也首任四平街市市長。四平街從此與梨樹縣脫離隸屬關係,直接隸屬奉天省。

1941年7月1日,偽滿洲國(1940年6月24日令)肢解東北為19省。其中奉天省部分縣肢解出來,建置偽四平省。偽四平省公署設在原四洮鐵路局辦公樓(今四平市愛齡奇醫院內)。偽四平省領四平市、公主嶺市、通陽縣、梨樹縣、雙遼縣、東豐縣、懷德縣、長嶺縣。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偽四平省撤銷。

1945年11月5日在四平組成了遼北省自治政府。省政府主席閻寶航,副主席栗又文。遼北省政府下轄遼源(遼源、雙遼、長嶺等縣)、西安、懷德(懷德、梨樹等縣)3個專署、四平市及13個縣政府。

1946年1月10日,國民黨遼北省政府在四平成立,省主席劉翰東。遼北省下轄四平市、通遼、雙遼、梨樹、早圖、開原、西豐、東豐、北豐、海龍、長嶺、科爾沁左翼前、中、後旗、科爾沁右翼前、中、後旗、庫倫旗、扎魯特旗1市10縣8旗。四平市曾為中共、國民黨兩個遼北省府駐地。

1948年3月13日中共解放四平,國民黨遼北省政府垮台。1949年5月中共遼北省撤銷,四平隸屬遼西省。1954年7月7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撤銷遼西省,8月,四平市劃歸吉林省管轄。1958年10月起,吉林省設四平專(地)區,四平市歸四平地區管轄。

1983年8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四平地區,組建新的四平市(地級市),實行市領導縣的新體制。四平市設鐵西區、鐵東區、市區人口為347931人、93167戶。四平市轄懷德縣、梨樹縣、伊通縣、雙遼縣。1985年3月撤銷懷德縣,設立公主嶺市(省直轄地級),伊通縣劃歸公主嶺市管轄。四平市轄梨樹、雙遼2縣。

1986年1月,公主嶺市改設為縣級市,由四平市代管,伊通縣劃歸四平市管轄。1996年5月,雙遼縣撤銷設雙遼市。2000年6月,經省政府批准增設遼河農墾管理區。

2013年9月18日,經吉林省委研究決定,公主嶺市正式成為吉林省省管縣試點城市,賦予地級市經濟和社會管理許可權。

地理環境

四平市位於北緯42°31'至44°09',東經123°17'至125°49'之間,東依大黑山,西接遼河平原,北鄰長春,南近瀋陽。四平處於“東北亞”區域中心點,向南直抵環渤海經濟圈,向北達俄羅斯,東觸朝鮮半島,西至蒙古國。四平幅員面積為14080平方公里。

四平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在100-500米之間。以京哈鐵路為界,東部屬長白山余脈的丘陵地區;西部為松遼平原的一部分,接壤科爾沁草原,地勢稍有起伏;中部為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平原約占總面積的79%,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境內主要河流為東遼河及其支流,邊緣地區還有西遼河、伊通河、輝發河等。

氣候特徵

四平地區按自然氣候區劃處於北溫帶,屬於東部季風區中溫帶濕潤區,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大風,夏季濕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漫長寒冷。全地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78.9小時,太陽輻射年總量為123.736千卡/cm²,年平均氣溫為5.9℃,≥10℃積溫平均為3078.5℃,年平均降水量為572.8mm,全年盛行西南風,基本上是5月上旬終霜,9月下旬初霜,平均無霜期為142天,生長季的光、熱量、水分條件基本滿足一年一熟製作物需要,作物生長季為5至9月。

遼寧四平鎮

四平鎮地處普蘭店市東北60千米處,全鎮總面積102.3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77公頃,果樹面積1838公頃。總戶數7164戶,總人口23891人,轄6個行政村,108個村民組。
2006年,完成固定資產9000萬元,完成財政收入6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88元,比2005年增長了22.45%。
四平鎮經濟發展以農業為主。特色農業是草莓、藍莓、肉雞、水果等的生產和加工。藍莓生產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目前,草莓大棚到達3000座,年產量6000噸,四平鎮草莓基地已成為遼南地區的最大的草莓生產基地、東北地區最大的反季節生產草莓基地和全國最大的藍莓種苗繁殖基地。肉雞生產以大連四達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推動四平鎮及周邊地區養雞業的發展。水果是四平鎮的傳統支柱產業地位,近年來不斷提高產量和質量,向名、特、優方向發展。

四川四平鎮

四平鎮位於什邡城區西部,東經104.05度,北緯31.06度(距成區最近區位僅3公里),北連民主,西望隱豐,南接元石,東鄰南泉,全鎮地屬平壩,由西北東南走向,平均海拔540米,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955毫米,全年無霜期284天,幅員面積18.02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23891人,總耕地面積14404畝。是什邡市糧食和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享譽全川的“西路米”之鄉。
相傳“四平”得名於清代同治年間,因黃氏來川用四塊石板建一平橋,並平整四周荒灘安居於此,故而以四平為橋名。後來黃氏家族家業逐漸興盛,田疇殷實,富甲一方,紳儒商賈接踵而至,為方便來往,黃氏又相繼建石橋三座,故又含有四座平橋,四平八穩之意,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九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原鄉建制,設立四平鎮。
四平鎮人民政府所在捷運門坎,距什邡城區7公里,交通便利,現已開通第五路公車穿行全鎮,蔭翳籠蓋的四級水泥公路什(什邡)四(四平)路和三級油路永(永興)馬(馬井)路縱貫橫穿四平鎮全境。二OOO年二月十九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胡錦濤一行穿境巡視後,曾將這條路譽為“袖珍綠色通道”。
鎮地質由第四紀新沖積物組成,土壤屬新沖積母質發育而成的泥盆系,半泥半沙,土層較厚,通透性良好,在長期耕作過程中,有機質含量豐富,養份分解快,熟化性強,土壤肥力較高,屬人民渠、斑鳩河和南陽泉水系自流灌溉區,渠水縱橫交錯,水源充足。全鎮無工業污染,區域大氣、土壤質量及灌溉用水質量均符合綠色食品的環境要求。
主要農作物和農副產品有:水稻、油菜、小麥、葉菸、蔬菜、花卉、藥材、食用菌和生豬、雞、鴨、鴿、魚、兔、羊等畜禽養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