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羅紅樹林保護區

英羅紅樹林保護區

英羅紅樹林保護區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山口鎮英羅港西岸。又稱海底森林。保護區海岸線總長50公里,總面積80平方公里,其中陸域和海域各40平方公里。面積6000多畝。包括沙田半島東西兩側,保護區範圍為東經109°37'00″-109°47'00″,北緯21°28'22″-21°37'00″,海域和陸域總面積為80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英羅紅樹林保護區是全國大陸海岸發育較好、保存較完整的天然紅樹林分布區,是國務院1990年9月批准建立的第一批5個國家紐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中的一個,特別是連片的紅海欖純林在我國極為罕見,十分寶貴。漲潮時,樹冠隱約碧海之中,若泛舟戲綠,旦見群鷗起舞,魚蝦嬉遊,奇趣無窮,其附近海域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儒艮(美人魚)自然保護區。

森林保護區

在合浦縣山口鎮英羅港西岸。又稱海底森林。是國務院1990年9月批准建立的第一批5個國家紐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中的一個,保護區海岸線總長50公里,總面積80平方公里,其中陸域和海域各40平方公里。面積6000多畝。

英羅紅樹林保護區英羅紅樹林保護區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特有的木本植物群落,多分布於泥灘上,其生長發育依賴于海水的周期性漲落。紅樹林形態各異,盤根錯節的根系和胎生幼苗極具觀賞價值。

地理環境

該區屬南亞熱帶季風型海洋性氣候,年均日照時數為1796-1800小時,年均氣溫23.4℃,氣溫年變化幅度13.8℃,年平均降水量1500-1700毫米,約有5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蒸發量1000-1400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0%,海水年平均溫度23.5℃,鹽度約20-23,PH值7.6-7.8.海區潮汐類型屬非正規全日潮,在4年中約有60%的時間為1天1次潮, 其餘時間為1天2次潮。該區年平均潮差在2.31-2.59m,潮差的季節變化是夏季大,春季小。

歷史沿革

1990年9月,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建立,是中國首批五個國家級海洋類型保護區之一。

1992年3月,在英羅灣馬鞍半島建立保護區管理站

1993年,加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路。

1994年,被列為中國重要濕地。

1997年5月,與美國佛羅里達州魯克利灣國家河口研究保護區建立姐妹保護區關係。

2000年1月,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

2002年2月2日,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動植物資源

保護區內最大的成片紅樹林位於英羅灣,總面積80公頃。群落寬度約700米,長約1400米,為港灣紅海欖(Rhizophora stylosa)群落,其他紅樹植物有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樹(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秋茄(Kandelia candel)等11種。紅樹林區內潮溝發達,底質為沙或沙質泥。1條主潮溝貫穿紅樹林區,長約800米, 最寬處達90米,最高潮時潮溝水深可達3米。

整個保護區內共有紅樹植物15種,其中包括:真紅樹10種:木欖、秋茄、紅海欖、桐花樹、白骨壤、海桑、欖李、老鼠勒、銀葉樹、海漆。半紅樹5種:鹵蕨、節槿、楊葉肖槿,水黃皮、海芒果。

保護區內現目前發現有浮游植物96種,底棲硅藻158種,魚類82種,貝類90種,甲殼類61種,鳥類132種,昆蟲258種,其他動物26種。

保護對象

儒艮中文學名: 儒艮

中文別名: 海牛、人魚、美人魚、南海牛

英文名: dugong

拉丁文學名 Dugong dugon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海牛目 Sirenia

科: 儒艮科 Dugongidae

屬: 儒艮屬 Dugong Lacépède, 1799

種: 儒艮 D. dugon

二名法 Dugong dugon(Müller, 1776 )

保護等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紅皮書瀕危等級:瀕危(E) I

UCN等級:易危(VU)

CITES:附錄I

地理分布:儒艮在印度洋的由非洲東岸開始,經紅海、波斯灣、南非、馬達加斯加往東至阿拉伯海與斯里蘭卡,其中大部分地區的數量都很少。在太平洋地區包括了印尼、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等東印度群島,往北達台灣與日本的沖繩島,往南則包括了澳洲南部以外的鄰近海域 形態特徵:是海洋中唯一的草食性哺乳動物,與海牛目的其它動物如海牛的最大區別在於:海牛的尾部呈圓形,而儒艮尾部形狀與海豚尾部相似。儒艮的頭很大,頭與身體的比例是海洋動物中最大的。嘴巨大而呈縱向,舌大,使其更利於進食海底植物而將沙子排除開。儒艮的氣孔在頭部頂端,平均15分鐘換一次氣。頭部和背部皮膚堅硬、厚實。

保護價值:儒艮與陸地上的亞洲象有著共同的祖先,後來進入海洋,依舊保持食草的習性,已有2500萬年的海洋生存史,是世界上珍貴稀有的海洋哺乳動物,也是我國43種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之一,對於研究生物進化、動物分類等極具參考價值。

旅遊資源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特有的木本植物群落,多分布於泥灘上,其生長發育依賴于海水的周期性漲落。紅樹林形態各異,盤根錯節的根系和胎生幼苗極具觀賞價值。退潮後的英羅港,由紅海欖樹組成的原始森林,樹高8米,樹冠茂密,盤根連冠,交錯成片,蔚為壯觀。漲潮時,樹冠隱於海水之中,人們可海上泛舟綠葉梢頭,群鶴驚起,別有情趣。是一處新遊覽景區。紅樹林幽秘神奇、倚海而生,隨潮漲而隱、潮退而現,是國家級海洋生態保護區,同時又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 景點票價: 8元,開放時間:9:00~17:00。

美味美食

北海小吃如:雞矢藤、瓜皮醋、甜酒、甜酒湯圓、卷粉、年糕、牛腩粉、豬腳粉、田螺、炸蝦子餅、蘿蔔糕、芋頭糕、烤魷魚絲、白鴿粥、黃鱔粥......連下酒的好菜雞肢和鴨腳也做得頗有北海風味。

景觀特色

觀看紅樹林景觀最佳時間是大海漲潮以後,劃上一隻小船駛入紅樹林區。四周全是一叢叢形態奇特而秀麗的綠樹冠,中間是一長條迂迴曲折的林間水道。涌動的海潮推著船兒沿水道悠然蕩漾,忽左忽右,遊人只見藍海水和綠樹冠,感覺到神奇的魅力像紅樹叢中的霧一樣團團涌過來,瀰漫海面。

交通信息

紅樹林景區距北海市區115公里,可到北海汽車總站乘北海——合浦的快班車(5元),到合浦後坐開往山口鎮的客車(12元),再打摩的到紅樹林(2元);自駕車的遊客可以駕車沿合浦——山口高速公路前往;如果從北海市區打車到紅樹林,往返需3小時左右,車費約300元。

廣西北海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北海,位於廣西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是一座具有亞熱帶濱海風光的美麗城市,擁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稱號。北海是一個浪漫的城市,風光旖旎,氣候宜人,讓人流連忘返。
景點大士閣 | 合浦古漢墓 | 海角亭 | 普度震宮 | 文昌塔 | 白龍珍珠城遺址 | 北部灣廣場 | 冠頭嶺旅遊區 | 北海水產館 | 星島湖 | 東坡亭 | 北海銀灘旅遊度假區 | 潿洲島 | 斜陽島 | 英羅紅樹林保護區 | 北海老街 | 北海海底世界 | 北海海洋之窗 | 北海外沙島|珠海路老街 |南珠宮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