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千秋

英烈千秋

《英烈千秋》是一部以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抵禦日寇、壯烈犧牲的事跡為題材的大型戰爭巨片。由丁善璽執導,柯俊雄等主演,影片通過張自忠生前幾個重大光輝事跡和經歷,表現了一個中國軍人的忠貞國家民族,不屈膝投降的壯烈情操。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1933年日軍侵犯長城。國民政府軍二十九軍三十七師師長張自忠因奇襲喜峰口,殲滅日軍一個聯隊,名聞遐邇,後升為二十九軍軍長。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炮聲響起,蔣介石命令張自忠退守保定一線。後日軍突襲南苑,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及師長趙登禹相繼陣亡,部隊全部南撤,張自忠被任命為北平市市長。北平淪陷後,張自忠聽命留在北平與日軍周鏇。人們認為張自忠已經投敵,使他有家歸不得。張自忠忍辱負重,完成使命後化裝逃離北平。到南京後,蔣介石任命他為第三十三集團軍中將司令,防守鄂北襄樊一帶。

1938年10月底,日軍侵占武漢,與張自忠部隊在襄南血戰。

1940年春,日軍動員五個師向張自忠部隊防區進犯,血戰數月,張軍所部傷亡過半。張自忠決定入虎穴以挽危局,乃選敢死隊五百人,自老河口南瓜店渡過漢水,突襲日軍指揮所。不幸被圍,激戰三日,五百人無一生還。張自忠將軍自殺殉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張自忠 柯俊雄

簡介: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二級上將

張自忠妻子 陳莎莉
張自忠女兒 甄珍
板垣征四郎 苗天

簡介:日軍駐華派遣軍參謀長

職員表

製作人 辜振甫
導演 丁善璽
副導演(助理) 金鰲勛
編劇 丁善璽
攝影 林文錦
剪輯 汪晉臣
美術設計 王中和
動作指導 山茅
燈光 支學福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屆次

獲獎稱號

1975年

金馬獎

第12屆

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特別獎

1975年

亞洲影展

第21屆

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獎(柯俊雄)、最佳剪輯獎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1971年10月26日,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4個月後,美國總統尼克森赴中國大陸訪問,發表了上海聯合公報;再7個月後,日本宣布與台灣政府斷交。一連串的重大政治衝擊,使台灣的民眾產生出強烈的危機感,仇日的民族情緒也大為提高。在這種時空背景下,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有意利用影響力廣大的電影媒介來提振民心士氣。其時調任“中影公司”總經理不久的梅長齡,遂乘勢提出拍攝第一部正面表現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為國為民英勇犧牲的抗戰電影《英烈千秋》。

製作發行

該片的製作預算僅100萬港幣,但是在編導丁善璽的指導有方,以及軍方武器兵源的充份支援下,卻拍出甚為壯觀的作戰場面和十分豐富的內容,於1974年11月拍成推出公映時不但票房轟動,更被各方讚譽為“中國電影史上最出色的戰爭片”。

後續影響

由於《英烈千秋》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上的雙重成功,“中影”遂把抗戰電影作為“一年一度”的招牌巨製,陸續拍攝了《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等片,都獲得相當的成功。

影片評價

影片氣勢雄渾、大氣、厚重,構思嚴謹,以濃墨粗筆潑灑戰場風雲,用工筆細描刻劃人物。將叱吒風雲的張自忠將軍與一些作者虛構的小人物,指揮將士與敵軍作戰胸有成竹,浩大的戰爭場面與寧靜的家居生活、英勇率軍作戰,與關心部下,如將妻子縫製的布鞋給士兵等,大小場面及動靜結合,把張自忠的精神、氣質、為人,部下對他的崇敬、敵我雙方對峙軍力消長,戰爭的殘酷性,整箇中國戰爭形勢、張自忠的處境、受命和殉難,全國人民上下同仇敵愾保家衛國氣勢,線點面綿密布排、展開,有血有肉淋漓盡呈現塑造了光輝的中國軍人英雄形象,令人深受感動。飾演張自忠的柯俊雄恰如其分、又細膩地刻劃張自忠忍辱負重,對日本侵略者英勇抗擊的風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