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爾遜於1928年進入英國政府新設定的帝國市場委員會,負責領導該委員會的電影部,其任務是用電影手段來宣傳政府的食品供應政策。參加電影部的有阿瑟·艾爾頓、巴錫爾·瑞特和斯圖亞特·萊格。1933年帝國市場委員會解散,英國郵政總局接管了該電影部,改稱郵政總局電影部,繼續為協調政府與人民的關係拍攝紀錄片。新加入的成員有保羅·羅沙、埃德加·安斯戴、阿爾培托·卡瓦爾康蒂、約翰·泰勒和哈里·華特等。格里爾遜於1937年辭職,兩年後郵政總局電影部由英國情報部接管,改稱皇冠電影部,於1951年解散。格里爾遜在職期間,他領導下的紀錄片製作者形成著名的“格里爾遜學派”,電影史上的英國電影運動即指這一學派在三四十年代的創作活動。
英國紀錄電影運動在創作思想上受蘇聯電影的影響較深,尤其是維爾托夫的“電影眼鏡”理論。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廣泛吸收了瓦爾特·魯特曼的“交響樂式”蒙太奇手法、法國先鋒派的各種傾向以及荷蘭的尤里斯·伊文思和美國的弗拉哈迪的經驗。因此,他們一方面十分強調影片的社會意義,主張紀錄片應當是富有創造性的對真實生活場面的處理,是一種直接的宣傳手段;另一方面又非常注意在再現真實生活場面時進行藝術加工。英國紀錄片學派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如瑞特的《錫蘭之歌》(1934)、安斯戴和艾爾頓的《住房問題》(1935)、瑞特和華特的《夜郵》(1936)、卡瓦爾康蒂的《煤礦工人》(1936)和泰勒的《煙霧威脅》(1937)等,都在畫面構圖、鏡頭剪輯、音畫配合等方面極其講究,以致有時“對於構圖、蒙太奇和攝影的興趣超過了對主題的興趣”(薩杜爾語)。然而,這種技術加工有著明確的限度,決不允許在形象內容上有所添加或竄改。
格里爾遜去職後不久即離開英國。英國紀錄片學派的創作活動並未因此而受到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紀錄片學派全力為戰爭宣傳服務,在創作上出現了兩個主要傾向:一是以保羅·羅沙為代表的“紀事體裁”,即通過解說詞把現成的紀錄片素材連綴起來,並賦予強烈的節奏,來體現某個富有教育意義的主題,例如他們的《富饒的世界》(1943)和《世界的財富》(1947)等。另一種傾向是以漢弗萊·詹寧斯為代表,強調影片的人情味和幽默感,並以一種幾乎和使用職業演員相同的方式,來使用真實生活中的人(例如街上的行人)。作品有《閒暇的時光》(1939)、《倫敦大火記》(1943)和《給梯摩西的日記》(1945)等。
1951年皇冠電影部的解散宣告了英國紀錄電影運動的終結。
相關詞條
-
英國電影
其實在英國電影發展史的一百多年中,布賴頓學派、紀錄電影運動、自由電影運動等都為世界影壇貢獻了巨大的精神財富。英國電影學院《畫面與音響》雜誌的十佳電影排名...
內容 配圖 所屬分類 -
英國自由電影
1889年,W.多尼索爾普在英國製造了攝影機和轉動架,拍攝特拉法爾加廣場全景;1895年,B.艾克里斯發明了“動力燈”,拍攝了埃普瑟姆地方的賽馬、牛津和...
內容 配圖 所屬分類 -
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
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是指20世紀初發生在歐洲的一次實驗電影運動,通常認為發端於1910年代,1920年代進入高峰時期,以法國和德國為中心,波及義大利、英...
概述 原因 了解 -
紀錄電影文獻
紀錄電影運動 (英)福西斯·哈迪英國自由電影 (英)阿蘭·勞維爾法國...內容介紹本文獻是迄今為止國內公開出版的第一部大型紀錄電影文集,輯錄文章...電影參考資料索引。紀錄片是高深的藝作品目錄主編前言 單萬里紀錄與虛構...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 -
電影理論
電影理論 (FILM THEORY) ,是電影學的一個分支,研究電影創作的本質、基本原理及一般和局部規律。它對電影的意識形態、文化背景、題材內容、表達形...
簡介 分類 發展過程 理論階段 發展標誌 -
奧林匹克運動
奧林匹克運動(Olympic Games),即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興起於歐洲資本主義工業化時代,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領導的國際社會運動,也是一種融體育、教...
形成原因 艱難的探索 發展與危機 改革與創新 二十一世紀的展望 -
《48小時》[1942年英國電影]
《48小時》是阿爾貝托·卡瓦爾康蒂1942年導演的反戰電影。
劇情簡介 影片風格 導演介紹 影片評價 演員表 -
《電影藝術欣賞》
《電影藝術欣賞》是中國的一部電影視聽教程,是中國第一套完整系統的電影視聽教程。
簡介 內容介紹 相關聯接 -
真實的風景:世界紀錄電影導演研究
2.1 2.1 2.1
圖書信息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