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二次大戰末,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北部山區的別墅廢墟中 ,躺著一位被稱為“英國病人”的神秘男子,他從一架燃燒墜毀的飛機中被全無國界觀念的貝都因牧人救活,誰也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女護士漢娜、卡拉瓦焦和一個叫基普的錫克族工兵和他生活在一起。
原來他名叫艾瑪殊,是一名匈牙利籍的歷史學家,他在撒哈拉沙漠進行考察時,結識了傑佛和他美麗的妻子凱薩琳,並對凱薩琳產生了無法抗拒的愛慕之情,終於一場激情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凱薩琳投入了艾瑪殊的懷抱。
在一次傑佛駕駛飛機來接凱薩琳時,飛機失事,傑佛當場死去,同機的凱薩琳也受了重傷。當艾瑪殊歷經千辛萬苦駕駛飛機救凱薩琳時,她已經死去了,艾瑪殊把凱薩琳的屍體抱上飛機,他們要永遠地飛離這塵世,但凱薩琳的飛機被擊落,艾瑪殊變成火人掉向地面。最後艾瑪殊離開了這個世界,追隨他的愛人去了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拉爾夫·費因斯 | 艾瑪殊 | |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 | 凱薩琳·克利夫頓 | |
朱麗葉·比諾什 | 漢娜 | |
威廉·達福 | 大衛 | |
納威恩·安德利維斯 | 基普 | |
科林·費斯 | 傑佛·克利夫頓 | |
尤爾根·普洛斯諾 | 穆勒 | |
凱文·沃特利 | 哈代 | |
雷蒙德·庫特哈德 | 魯伯特·道格拉斯 | |
阿曼達·沃克爾 | 漢普頓夫人 | |
朱利安·華頓 | 馬多克斯 | |
克萊夫·麥里遜 | 巴尼斯 | |
尼諾·卡斯特努沃 | 達戈斯蒂諾 | |
喬迪·詹森 | 奧利弗 | |
托蕊·海金森 | 瑪麗 |
職員表
製作人 | 鮑伯·韋恩斯坦、哈維·韋恩斯坦、索爾·扎恩茲 |
導演 | 安東尼·明格拉 |
副導演(助理) | 史提夫·E·安德魯斯、詹尼·阿爾杜伊 |
編劇 | 麥可·翁達傑、安東尼·明格拉 |
攝影 | 約翰·希爾 |
配樂 | 蓋布瑞·雅德 |
剪輯 | 沃爾特·默奇 |
藝術指導 | 斯圖爾特·克萊格 |
美術設計 | Aurelio Crugnola |
服裝設計 | 加里·瓊斯、安·羅斯 |
視覺特效 | 丹尼·斯洛 |
演職員表參考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來源
音樂原聲
曲目 | 專輯資料 | |
The English Patient | A Retreat | |
Rupert Bear | Kip'S Lights | |
What Else Do You Love? | Hana'S Curse | |
Swoon, I'll Catch You | Why Picton? | |
Cheek To Cheek | Black Nights | |
I'll Always Go Back To That Church | Convento Di Sant'anna | |
Let Me Tell You About Winds | Herodotus | |
Am I K. In Your Book? | Szerelem, Szerelem | |
Ask Your Saint Who He'S Killed | One O'Clock Jump | |
The Cave Of Swimmers | Where Or When | |
Aria From The Goldberg Variations | Cheek To Cheek | |
En Csak Azt Csodalom | As Far As Florence | |
Let Me Come In | I'll Be Back | 作曲者:蓋布瑞·雅德 |
Wang Wang Blues | Read Me To Sleep | 發行日期:1996年11月19日 |
幕後花絮
•起初影片由二十世紀福克斯投資,但是製片人與福克斯之間對於選角問題一直爭論不休,福克斯認為應該找比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更出名的女演員來出演凱薩琳一角。後來福克斯撤資,就在攝製組人員還在義大利等待影片是否能開拍的訊息時,米拉麥克斯投資了這部影片。
•黛咪·摩爾也曾爭取凱薩琳這個角色。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給導演明格拉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我就是你電影中的K(凱薩琳)”。之後她得到了這個角色。
•製片人索爾·扎恩茲自己投資了600萬美元,作為回報,他得到了剪輯影片最終版本的權力 。
獲獎記錄
時間 | 名稱 | 獎項 | 種類 | 得獎者 |
1997年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影片 | 獲獎 | 索爾·扎恩茲 |
最佳女配角 | 朱麗葉·比諾什 | |||
最佳導演 | 安東尼·明格拉 | |||
最佳攝影 | 約翰·希爾 | |||
最佳藝術指導 | 斯圖爾特·克萊格 | |||
最佳服裝設計 | 安·羅斯 | |||
最佳音響 | 沃爾特·默奇 | |||
最佳電影剪輯 | 沃爾特·默奇 | |||
最佳配樂(劇情類) | 蓋布瑞·雅德 | |||
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拉爾夫·費因斯 | ||
最佳女主角 |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 | |||
最佳改編劇本 | 安東尼·明格拉 | |||
1997年 | 柏林國際電影節 | 銀熊獎-最佳女演員 | 獲獎 | 朱麗葉·比諾什 |
金熊獎 | 提名 | 安東尼·明格拉 | ||
註:只列出了兩個獎項的獲獎情況 |
幕後製作
影片《英國病人》改編自僑居加拿大多倫多的著名作家麥可·翁達傑的獲獎同名小說。小說講述的故事是一個以戰爭和沙漠為背景的跨越時空的愛情悲劇。影片耗資2700萬美元。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德國、突尼西亞以及聯合國的200人參加了影片的攝製工作。影片在穿梭尼斯境內的撒哈拉沙漠實景拍攝,畫面堪與《阿拉伯的勞倫斯》媲美。
男主角的扮演者是由英國演員拉爾夫·費恩斯擔任,他曾因出演《辛德勒的名單》和《英國病人》等名片而躍升國際明星。扮演女主角凱薩琳的演員同樣是來自英國,由英國女影星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飾演,她曾主演《苦月亮》、《天使與昆蟲》、《無法完成的使命》、《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等影片。女配角哈娜的扮演者則是法國影星朱麗葉·比諾什 。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 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 [美國] | 2. Tiger Moth Productions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加拿大 | 1996年11月22日 | 德國 | 1997年2月27日 |
新加坡 | 1997年2月27日 | 巴西 | 1997年2月28日 |
義大利 | 1997年2月28日 | 英國 | 1997年3月14日 |
法國 | 1997年3月12日 | 韓國 | 1997年3月15日 |
阿根廷 | 1997年3月13日 | 日本 | 1997年4月26日 |
票房信息
影片在美國首映時收穫434萬美元的票房收入,最終全美的累計票房為0.787億美元。在美國以外的電影市場累計的票房收入為1.53億美元 。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這是一部迷人的電影,其中最驚人的是:《英國病人》恰似是花十年或者二十年所製作的愛情故事。(《舊金山紀事報》評)
•這部電影觀眾應該觀影兩次,第一次是為劇情提出問題,第二次則是在片中尋找問題的答案。(《芝加哥太陽時報》評)
•這是一個驚人的壯舉文學改編的電影,標誌著一個純粹電影的勝利 。(《紐約時報》評)
故事敘述
影片以時空交錯和愛情主題交叉的蒙太奇方式展開對故事的敘 述,愛情與戰爭,回憶與現實,錯落有致,條理分明,並不瑣碎。整部影片在過去的世界與現實的時間裡來回穿梭,彼此銜接非常自然。現實與回憶有機地融合成一幅絢麗的歷史畫卷,既氣勢磅礴又細膩動人。個人的命運和遭遇放在推至遠景的歷史框架中,淋漓盡致地抒發著人類最內在的情感,噴發出強烈的愛恨交織的情感洪流。片中的動人之處正是對人類心靈和細微感情的描述,其間充滿了人性美的瞬間。 (出自時光網)
影片主題
影片重要價值在於它對人性道德衝突的深思,這種衝突不單單是愛與道德的衝突,而是人與觀念——即民族主義,主流道德標準,政治思想等等意識形態的衝突。影片在這一點上是立場分明的,即它突出了“人”的重要性。在人性面前,在愛面前,突顯一切地圖上的疆界都為渺小 。 (出自時光網)
負面評價
•電影的劇情看似合理的,但更像是事先安排的“宿命”情節。(《芝加哥讀者報》評)
•《英國病人》有著令人興奮的前景,但其劇本腐爛,就像一個成熟到爛的瓜 。(《新共和國》雜誌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