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銀行

英格蘭銀行

英格蘭銀行是英國的中央銀行。1694年由英國皇室特許蘇格蘭人威廉 · 彼得森(WilliamPaterson)等創辦。初期主要為政府籌措戰費,並因此而取得貨幣發行權。1844年根據新銀行法(《皮爾條例》) 改組,分設發行部和銀行部,後逐漸放棄商業銀行業務,成為中央銀行,1946年由工黨政府收歸國有。其主要職責是:發行貨幣;管理國債;同財政部和財政大臣協作,執行貨幣政策;對貼現行進行票據再貼現;代理財政金庫;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及國際清算銀行等機構辦理同其他國家有關貨幣方面的事項;代理政府保管黃金外匯儲備等。

基本信息

英格蘭銀行

最初的辦公地址,金融城中的一座小院小樓 最初的辦公地址,金融城中的一座小院小樓

英格蘭銀行是英國的中央銀行,它通過貨幣政策委員會(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簡稱MPC)對英國國家的貨幣政策負責。

英格蘭銀行是倫敦城區最重要的機構和建築物之一。自1694年英國銀行產生,英格蘭銀行開始運作,之後逐步轉換職能,1694年至今作為英國的中央銀行,是全世界最大、最繁忙的金融機構。遊客在英格蘭銀行的博物館中可以領略其發展過程,不枉“金融中心”一行。

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是英國的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一直充當英格蘭政府的銀行,對國家的貨幣政策負責,其職能機構分政策和市場、金融結構和監督、業務和服務。

英文介紹

英格蘭銀行 英格蘭銀行

The Bank of England is the central bank of the United Kingdom. Sometimes known as the 'Old Lady' of Threadneedle Street, the Bank was founded in 1694, nationalised on 1 March 1946, and gainedindependence in 1997. Standing at the centre of the UK's financial system, the Bank is committed to promoting and maintaining monetary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as its contribution to a healthy economy.

歷史沿革

描繪“九年戰爭”的油畫。 描繪“九年戰爭”的油畫。

在英格蘭銀行成立之前,英國王室就想方設法向倫敦城裡的富人和貴族封建主借錢。當時王家有金庫造幣局,富人會把金銀存在那裡。王室的劣跡之一是曾拒絕兌付人們存在那裡的金幣,其實就是挪用客戶存款。在英法“九年戰爭”中,國王的掌璽大臣印製了政府債券直接賣給商人們,承諾支付利息,並容許商人們以這樣的財政券用於交稅。但這些借款的期限很短,在掌璽大臣幾次不履行利息支付承諾後,商人們再也不願出錢購買財政券了。這樣,已失去的自由加稅權力的國王山窮水盡。

倫敦城裡的原始金融業務在伊莉莎白女王一世(1558-1603)之後一直在緩慢發展,適應了貿易支付的需求。到了十七世紀末,商人們在醞釀成立一家與荷蘭機構類似的銀行。政府的困境為他們提供了絕好的機會,他們不願意把錢分別借給王室,而是要把政府直接借貸的功能銀行化。

出面組織與政府談判的英格蘭銀行條款人是 William Peterson, 一位蘇格蘭人。但真正的運作人是倫敦城中一位老道的商界大腕John Houblon 爵士。英格蘭銀行的提案很快得到國會批准,國王授予了特許權(Royal Charter),允許這家銀行突破當時的法律規定,以不受限制的人數成立股份公司,建立一家資本雄厚的融資機構,前提是把錢長期借給政府。拿到特許權之後幾天,金融城中1208位股東只用了兩周時間就籌集到120萬英鎊。政府同意年息為8%,並支付銀行每年4000鎊的管理費。只用了半年時間,這筆錢就被政府全部支取。描寫“九年戰爭”的學者們寫到,英國士兵在前線的裝備從此讓法國人羨慕不已。

阿姆斯特丹銀行的大樓 阿姆斯特丹銀行的大樓

從銀行業務的角度看,英格蘭銀行的成立算不上開天闢地。它所從事的借貸票據業務在荷蘭已有先例。據說1657年在瑞典成立的銀行開創了為王室融資服務的傳統,並且發行過金額確定統一的貨幣。在這些方面,英格蘭銀行是一個具有改造與綜合能力的傑出模仿者。它的模仿對象,主要是荷蘭1609年成立的股份制阿姆斯特丹銀行,來自荷蘭的新國王威廉三世對這一機制耳熟能詳。不過阿姆斯特丹銀行不是為王室亦非為戰爭成立,它的服務對象是新興的國際商貿,包括荷蘭東印度公司,後來也擴展至荷蘭聯合省的共和政府。它創造了存款賬戶、記賬貨幣、透支信用等金融工具。

儘管在機構設制與業務上是模仿,英格蘭銀行超越了它的前輩,成為行史上的里程碑。這首先是由於它開發的是一個實力強大的新客戶——英國的王室加政府,它永遠不會倒閉。“光榮革命”之後,英格蘭在西方國家中率先實現了政治上的穩定,再沒有發生過內戰,告別了皇權及政權更替的動亂,可以集中精力對付外部挑戰,爭奪世界霸權。

英格蘭銀行被畫成一位女神 英格蘭銀行被畫成一位女神

做它的生意,是金融城雄厚的財力與雄心勃勃的權力的完美聯姻。其次,這個客戶的需求是欲罷不能,因為十七世紀後它在世界不同的地方與他國開戰。除了“九年戰爭”:——威廉三世與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之間打,從1756-1763年英國又和法國打了“七年戰爭”,奪取了法國在美洲的殖民地。它與荷蘭打、西班牙打,在東方與印度莫臥爾王朝打,1775年和爭取獨立的美國人打,在十八世紀末葉,又和法國的拿破崙打得不可開交。儘管戰爭為英國帶來貿易與殖民上的優勢,金錢滾滾流向英國,但政府越戰越要依靠金融城的財力支持,借款越滾越大。史學家們認為,從17到18世紀英國的人口與經濟實力來說,法國抵得過兩個英國。當時法國的人口近2000萬,是英國的三倍。為何英國最終戰勝法國,成就世界霸權,現代金融的支撐被視為重要基石之一。

英格蘭銀行成立是公眾與政府信用關係上的一大進步。以往的政府向私人部門舉債是單獨協定,政府有權違規,規則不透明。現在是政府與一個機構做生意,正式簽約,在商言商,相互制約。這家銀行必須是私人擁有的,才能作為與政府利益不同的一方,保證交易的公平性與安全性。英行的股東唯利是圖,但他們同時非常看重大英帝國在全球的崛起,看重以英國自由主義原則在全球推進貿易與殖民,這離不開國家與政府的力量。為了長遠更大的利益,商人們樂於與政府結盟。

英格蘭銀行特許權檔案簽署 英格蘭銀行特許權檔案簽署

英格蘭銀行當時並未想到控制國王和政府的永久債務,但後者在乞求前者解救燃眉之急。做為一個討價還價的條件,國王給了英格蘭銀行一個有時限的“特許經營權”:在11年(1706)之後,一旦政府還完初始貸款,經營權就會收回。這裡要強調一句,此時的英格蘭銀行沒有穩定金融、貨幣、經濟、外貿的責任,這些概念當時完全不存在。英格蘭銀行後來發行的銀行券不過是替代了直接的財政債券,也不是國家貨幣。它成為所謂的“中央銀行”,還有漫長的一段歷史進程。

世界上最早形成的中央銀行,為各國中央銀行體制的鼻祖。1694年根據英王特許成立,股本120萬鎊,向社會募集。成立之初即取得不超過資本總額的鈔票發行權,主要目的是為政府墊款。到1833年英格蘭銀行取得鈔票無限法償的資格。1844年,英國國會通過《銀行特許條例》(即《比爾條例》),規定英格蘭銀行分為發行部與銀行部;發行部負責以1400萬鎊的證券及營業上不必要的金屬貯藏的總和發行等額的銀行券;其他已取得發行權的銀行的發行定額也規定下來。

英格蘭銀行 英格蘭銀行

此後,英格蘭銀行逐漸壟斷了全國的貨幣發行權,至1928年成為英國唯一的發行銀行。 與此同時,英格蘭銀行憑其日益提高的地位承擔商業銀行間債權債務關係的劃撥沖銷、票據交換的最後清償等業務,在經濟繁榮之時接受商業銀行的票據再貼現,而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中則充當商業銀行的 “最後貸款人”,由此而取得了商業銀行的信任,並最終確立了“銀行的銀行”的地位。

隨著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因應實際需要,英格蘭銀行形成了有伸縮性的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活動等調節措施,成為近代中央銀行理論和業務的樣板及基礎。1933年7月設立“外匯平準帳戶”代理國庫。1946年之後,英格蘭銀行被收歸國有,仍為中央銀行,並隸屬財政部,掌握國庫、貼現公司、銀行及其餘的私人客戶的帳戶,承擔政府債務的管理工作,其主要任務仍然是按政府要求決定國家金融政策。

英格蘭銀行總行設於倫敦,職能機構分政策和市場、金融結構和監督、業務和服務三個部分,設15個局(部)。同時英格蘭銀行還在伯明罕、布里斯托、利茲、利物浦、曼徹斯特、南安普頓、紐卡斯爾及倫敦法院區設有8個分行。

銀行特點

英格蘭銀行 英格蘭銀行

英格蘭銀行享有在英格蘭、威爾斯發鈔的特權,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由一般商業銀行發鈔,但以英格蘭發行的鈔票作準備;作為銀行的最後貸款人,保管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並作為票據的結算銀行,對英國的商業銀行及其 他金融機構進行監管;作為政府的銀行,代理國庫,穩定英鎊幣值及代表政府參加一切國際性財政金融機構。

因此,英格蘭銀行具有典型的中央銀行的“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政府的銀行”的特點。英國政府用公債向英格蘭銀行借錢,而英格蘭銀行用自己發行的貨幣(英鎊)購買英國國債;這個國債是未來稅收的憑證,英格蘭銀行持有國債就意味獲得以後政府的稅收。

英格蘭銀行 英格蘭銀行

英國政府如果要買回流通在外的國債,必須用金幣或英格蘭銀行認同的等值貨幣(貨幣能兌換黃金)買回。 英格蘭銀行發行的貨幣(既英鎊)的前身是銀行券,這些銀行券其實就是儲戶存放在金匠那裡保管的金幣的收據。由於攜帶大量金幣非常不便,大家就開始用金幣的收據進行交易,然後再從金匠那裡兌換相應的金幣。

時間久了,人們覺得沒必要總是到金匠那裡存取金幣,後來這些收據逐漸成了貨幣,所謂的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干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因為英格蘭銀行發行的銀行券的流通範圍和接受程度都是比較廣的,該銀行的銀行券就被默認為就是國家貨幣。

所以,英格蘭銀行購買國債可以用它的銀行券,到以後就是稱謂英鎊的流通貨幣。可以認為用國家貨幣能兌換政府公債,前提是可以兌換成黃金的貨幣或者等價物;用公債只可以到政府哪兒領取利息,不可以兌換成黃金或者貨幣,因為該公債是政府的"永久債務"。

銀行機構

英格蘭銀行 英格蘭銀行

英格蘭銀行的領導機構是理事會,由總裁、副總裁及16名理事組成,是最高決策機構,成員由政府推薦,英王任命,至少每周開會一次。

正副總裁任期5年,理事為 4年,輪流離任,每年2月底離任4人。理事會選舉若干常任理事主持業務。理事會下設五個特別委員會:常任委員會、稽核委員會、人事和國庫委員會以及銀行券印刷委員會。理事必須是英國國民,65歲以下,但下院議員、政府工作人員不得擔任。

行政人員

英格蘭銀行的現任行長是馬克·卡尼(Mark Carney),他是於2013年7月1日接替了前行長默文·金恩爵士的崗位的,任期5年。這也是英國央行318年歷史上第一位外籍行長。

相關資料

上調利率

英格蘭銀行 英格蘭銀行

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出人意料的將回購利率上調了25個基點,這是2007年8月份以來的第3次上調利率。英格蘭銀行此舉意在控制正在加速的通貨膨脹。至此,英國的回購利率已經達到了5.25%,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持平。

此次貨幣政策委員會(MPC)會議前,很少有人預料到英格蘭銀行會加息。有分析家認為,英格蘭銀行發表的言論表明,央行的加息行動還將繼續。

英鎊對美元在該訊息發布後20分鐘內躍升157點,從1.9378升至1.9533。圖中綠色區域為英鎊的躍升。英格蘭銀行在會議後發布的陳述中提到,“國內需求穩定增長,信用和廣義貨幣增長依然迅猛,經濟的剩餘產能有限,近期通貨膨脹會進一步上漲,持續高於通脹目標。與2006年11月發布《英格蘭銀行通脹報告》時相比,現在的通脹的上漲風險加大了”。

利率不變

英格蘭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3年12月5日公布12月利率決議,維持0.50%的基準利率不變,以及維持3,750億英鎊的資產購買計畫不變。

自2009年3月5日降息50基點以來,英國一直維持指標利率在紀錄低點0.50%;上一次調整2009年3月5日啟動的量化寬鬆(QE)規模還是在2012年7月5日,當時增加購買500億英鎊資產,使QE總規模增值3,750億英鎊。

英格蘭銀行將於12月18日公布此次會議的會議紀要。

拯救北岩

英格蘭銀行 英格蘭銀行

2007年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宣布,向在波及全球的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中陷入融資困難的北岩銀行提供金融援助。北岩銀行宣布,銀行2007年盈利將比預計低20%左右。這一訊息引得銀行大批儲戶排起長隊,取出存在北岩銀行的存款。

英國政府、英格蘭銀行與英金融管理局發表聯合聲明說,政府授權央行向北岩銀行提供金融援助。

北岩銀行向央行提出金融援助申請。英格蘭銀行、英國財政部與金融管理局當晚召開緊急會議,同意了北岩銀行的申請,但沒有公開向其提供資金的具體數額。這是英格蘭銀行自1997年開始獨立調整利率以來首次出資“拯救”陷入困境的銀行。

北岩銀行總部設在英格蘭西北部城市紐卡斯爾,是英國第五大抵押貸款機構,其今年上半年新增抵押貸款額排名英國第一,擁有大約150萬儲戶,向80萬購房者提供房貸。但北岩銀行在房貸市場的“佳績”卻因美國次貸危機而遭遇“滑鐵盧”,不得不向央行求救。

次貸波及

英格蘭銀行 英格蘭銀行

北岩銀行是英國金融界第一個被美國次貸危機“拖下水”的“受害者”。與大多數銀行依靠儲戶存款為購房者提供抵押貸款的做法不同,北岩銀行主要依靠向其他銀行借款與在金融市場上出售抵押貸款證券籌款,因此在次貸危機中的“抗打擊能力”較弱。

美國次貸危機衝擊全球,由於擔心次貸危機擴大,投資者收緊投資,信貸市場萎縮,市場流動性下降,銀行間的同行拆借大幅減少,拆借利率隨之上升。這一打擊正中北岩銀行“命門”。儘管貸款結構中甚少次級或不良貸款,但在融資市場與抵押貸款證券市場上遇到困難的北岩銀行盈利水平仍然受到重創,自今年年初以來,北岩銀行的股價已狂跌50%左右,在14日當天更是下跌30%。

北岩銀行的危機在英國股市引發連環“地震”。英國主要抵押貸款機構如聯盟-萊斯特公司、布雷德福-賓利公司和帕拉岡公司等股價紛紛下跌,其中帕拉岡的股價跌幅達到25%。至下午收盤時,倫敦股市《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較前一個交易日下跌1.2%左右,收於6289.3點。

排隊取款

按照英國的金融補償條例,如果銀行倒閉,存款數額少於2000英鎊(約合4000美元)的儲戶可獲全額補償。但如果存款超過2000英鎊,補償的上限則到3.5萬英鎊為止,超出2000英鎊的部分只能獲得90%補償。也就是說,存款3.5萬和35萬英鎊的儲戶最後都可能只獲得3.17萬英鎊補償。

央行出資“拯救”北岩銀行讓在這家銀行擁有存款的英國儲戶無比緊張。從倫敦到紐卡斯爾,北岩銀行各分行門口排起長隊,儲戶爭相取款,在紐卡斯爾甚至出現了儲戶為爭奪隊伍位置而扭打的混亂場面。

為穩定人心,英國財政大臣阿利斯泰爾·達林對英國廣播公司說:“金融系統有足夠的錢,各銀行都有錢……它們只不過現在不願意短期拆借,讓北岩銀行等機構遇到融資困難。”英格蘭銀行與英財政部和金融管理局的聯合聲明也說:“金融管理局確定北岩銀行有償付能力,資本超過規定要求,貸款質量良好。”儲戶在北岩銀行存有大約240億英鎊存款。

但自家存款受到威脅的儲戶卻並不這么想。約翰·鄧肯從北岩銀行取出了所有存款。他對路透社說:“今天的報紙上全是‘北岩銀行現金告急’之類的標題,你要在這裡存了錢你會怎么辦?”

卡尼時代

卡尼時代即將來臨 英國央行即將迎來一場變革

新任英國央行(BOE)行長卡尼(Mark Carney)於2013年7月1日正式就職,在英國央行宣告卡尼時代到來的同時,英國央行包括人事、政策方面,料都將出現重大變革。

卡尼 卡尼

在卡尼即將走馬上任之際,副行長塔克(Paul Tucker)提出了辭職。鑒於之前塔克在新行長一職的競爭中敗給了卡尼,他的離職並不出人意料。

不過,另一位副行長畢恩(Charlie Bean)將於2014年6月底卸任,這意味著該央行四個最高職位中有三個很快將易主。而這一切正值央行被賦予廣泛的新權力且英國面臨巨大的經濟挑戰之際。對於向來行事穩重的中央銀行領域而言,這看起來不亞於一場變革。

今年秋季前塔克將繼續留在英國央行,協助卡尼進行工作交接。因此,英國的定量寬鬆政策前景短期內不會發生變化,特別是在近期英國經濟數據有所起色的情況下。近日英國央行內部有少數官員投票贊成擴大國債購買計畫,但塔克並非其中一員。

英國央行近期最為重要的事件是該行定於2013年8月7日發布的通貨膨脹報告,塔克和畢恩屆時也將出席這份報告的發布。這份報告將對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George Osborne)的要求作出回應;奧斯本要求英國央行考慮效仿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為通脹預期和失業率設定門檻的做法,根據經濟動向來作出政策承諾。

不過,到2014年年中,英國央行的情況將與現在大不相同。該央行已經被賦予監管國內銀行的新權力,並拿出所謂的巨觀審慎政策。所以,英國央行的變化將不僅停留在人事層面。無論是誰接替塔克出任負責金融穩定事務的央行副行長,未來都將在決定英國央行如何成功擔起這些新職責方面起到關鍵作用。

目前看來,市場或許還沒有因塔克的離職而感到不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奧斯本選擇誰作為塔克和畢恩的繼任者將顯得重要起來。畢竟,英國央行的新管理層要擔起責任,完成對英國金融體系的改革,確保經濟復甦不偏離軌道,並幫助英國央行順利退出當前的超寬鬆貨幣政策。這些任務可不輕鬆。

卡尼將帶來的三大轉變

首先,卡尼的訊息傳遞料將比金恩(Mervyn King)更為明確。

加拿大人馬克·卡尼任英格蘭銀行行長 加拿大人馬克·卡尼任英格蘭銀行行長

加拿大央行在卡尼領導下處理金融危機的手法廣受好評。起初加拿大央行承諾將長時間施行低利率,並對此指導方針作出清楚解釋。英國央行向來不會對未來利率走向發表這類聲明。金恩一直以來對於提出預估多採取被動態度,並強調不可能知道經濟成長及通脹可能的發展方向。卡尼(以及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則是更為明確地提出他們對於較長期經濟前景的看法,以作為影響長期利率的一種方式。

其次,需評估的是,卡尼如何管理九名成員中有四名為外部人士的貨幣政策委員會(MPC)。

就此情勢來看,這位行長若發現自己無法取得足夠支持票數也不足為奇。金恩原本在6月時打算推動擴大印鈔,但MPC表決中他屢屢敗北。在加拿大及美國,行長/主席遂其所願往往被視為理所當然,但在英國標準流程則是公開辯論及面臨反對。

最後,卡尼可能不太樂意按下量化寬鬆的開關。

加拿大央行並未尋求印鈔,因為其不需要這么做。不過加拿大卻從加元升值中感受到量化寬鬆的衝擊。雖然卡尼曾表示,美國的量化寬鬆對加拿大帶來“淨利益”,但他也敏銳地察覺到量化寬鬆往往會通過貨幣貶值發揮作用,從而導致與貿易夥伴間的匯率摩擦。

整體而言,卡尼可能會實行更為嚴謹的貨幣政策紀律。或許他會宣示維持更長時間的低利率水平、帶來更為清晰的溝通模式、並降低擴大量化寬鬆的可能性。


外資銀行大全

全面介紹外資銀行,本任務要求有圖片和銀行網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