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夜蛾

苧麻夜蛾

苧麻夜蛾,為鱗翅目,夜蛾科。分布在中國各地。寄主於麻、蕁麻、蓖麻、亞麻、大豆等。幼蟲食葉成缺刻或孔洞,嚴重的僅留葉脈。致受害株生長緩慢或停滯,植株矮小,麻皮薄,纖維質量低。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成蟲

薛進澤於貴州省水城縣 薛進澤於貴州省水城縣

體長20一30mm,翅展50—70mm,體、 翅茶褐色。前翅頂角具近三角形褐色斑;基線、外橫線、內橫線波狀或鋸齒狀,黑色;環狀紋黑色,小點狀;腎狀紋棕褐色,外具斷續黑邊;外緣具8個黑點。後翅生青藍色略帶紫光的3條橫帶。卵長約1mm,扁圓形,米黃色,卵殼上有放射狀縱紋,縱紋間具橫紋。

苧麻夜蛾 苧麻夜蛾

幼蟲

體長60一65mm。3齡前淺黃綠色,3齡後變為黃白或黑色兩型:黃白型,頭黃褐色,布有細小顆粒。體黃白色,前胸盾片、臀板橙黃色;氣門線、氣門上線黑色,腹氣門四周桃紅色,各體節背面具黑橫紋5—6條,胸足黃褐色,腹足外側黑色。黑色型,體黑色,頭部、前胸盾片、臀板黃褐色;氣門線、氣門上線黃色,各體節背面具黃色短橫紋5—6條。

苧麻夜蛾幼蟲 苧麻夜蛾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約60毫木。3齡前幼蟲淡黃色,3齡後體色變化較大,一般可分為黃色和黑色兩型。

①黃色型。體黃白色,頭部及胸足黃色,前胸背板、腹部臀板和腹足橙黃色。氣汀線和氣門上線黑褐色,第四節以下氣門四周桃紅色,上下各有l黑點。每節背面有5~6條黑色橫線(色淡者僅現黑點),並有白色條紋。

②黑色型。體黑色,頭部、前胸背板及腹部臀板褐色(有少數為黑色),每節背面有6條黃色橫紋(色深者橫線是橢圓形點)。氣門上線、氣門下線黃色。其他與黃色型同。

扁圓形,長約1毫米,乳白色。卵面有若干放射狀縱紋,縱紋之間又有橫紋。

長24~33毫米,體粗壯,初為棕色,後轉為黑 褐色。翅芽達第四腹節後緣。胸腹背面光滑;僅有少數刻點及短橫線。腹部氣門大,呈新月形,後胸氣門則極小。腹端圓形,有兩根粗壯的臀棘,先端鉤狀。

生活習性

苧麻夜蛾生活史 苧麻夜蛾生活史

長江流域年生3代,以成蟲在麻田、草叢、土縫或灌木叢中越冬。湖南5月上中旬一代幼蟲盛發,二代7月上、中旬盛發,三代8月下旬盛發,成蟲白天多隱蔽在麻莢中或麻田附近灌木叢中,黃昏和黎明前活動旺盛,多把卵產在麻株葉片背面,有集中產卵習性和趨光性。卵經6天左右孵化,幼蟲共6齡。初孵幼蟲群集頂部葉背為害,把葉肉食成篩狀小孔,幼蟲活躍,受驚後吐絲下垂或以腹足、尾足緊孢葉片左右擺頭,口吐黃綠色汁液。3齡後分散為害,5齡後食量劇增,每天食3—5片葉。幼蟲期16—26天,老熟後爬至附近枯枝、落葉或表土中化蛹。氣溫高、濕度大的年份或時晴時雨利其發生。

防治方法

(1)清除卵塊和群集幼蟲:從5月下旬至8月下旬及時查田,注意摘除著卵葉片和幼蟲群聚的葉片,集中處理,深埋或燒毀。

(2)中耕滅蛹、誘集殺蟲:6月上旬頭麻收穫後,第一代幼蟲入土化蛹時,及時中耕可消滅蟲蛹,也可在頭麻收割時,留下幾棵麻株,誘集幼蟲,集中殺滅。

(3)在3齡幼蟲群集為害時,於清晨露水未乾前檢查蟲情,並用草木灰或2.5%敵百蟲粉撤施在葉背面,把低齡幼蟲殺滅在分散之前。

(4)藥劑防治:必要時噴灑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每667㎡噴灑對好的藥液50—75L。在三齡前幼蟲群集危害時期,趁早晨露水未乾前檢查蟲情,及時用草木灰或2.5%敵百蟲粉撒施葉背,將害蟲消滅於分散危害之前。

節肢動物門(十八)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